秦巧云;仵荣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气管异物钳用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效果.方法: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超声引导下气管异物钳组(A组)、长弯血管钳组(B组),多功能取环钳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扩宫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费用、器械成本、VAS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A组扩宫率、VAS评分低于B,C组(P<0.05),手术时间较B,C组短(P<0.01).B,C组扩宫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B组出血量较A,C组多(P<0.05),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取器费用、器械成本高于B,C组(P<0.05);A组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气管异物钳用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尤其适用于使用新型宫内节育器妇女和未生育妇女,但需考虑患者经济能力.
作者:杜天竹;黄晓慧;陈衡;罗新;刘小乐;张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构建负载人恶性黑素瘤相关抗原gp100抗原肤的HLA-A*2402四聚体并进行鉴定,为分析gp100抗原肽诱发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创造条件.方法:以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的HLA-A*2402重链胞外域融合蛋白、人β2-微球蛋白、gp100 VYFFLPDHL抗原肽、PE-链亲和素为材料,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非还原SDS-PAGE鉴定四聚体四聚化程度;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HLA-A*240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gp100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结果:HLA-A*2402/VYF四聚体形成率为83%,所制备的四聚体具有与HLA-A*2402+供者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结合活性,特异性CD8+T细胞的频率为外周血总CD8+T细胞的0.02%~0.06%.结论:成功制备HLA-A*2402/VYF四聚体并用于检测gp100特异性CD8+T细胞,为研究HLA-A*2402+黑素瘤患者免疫治疗的机制及疗效监测创造了条件.
作者:刘毅;徐丽慧;何贤辉;孙建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拟诊冠心病患者310例2周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2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开始后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加量.结果:冠心病组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逐渐增大(P<0.01);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与ST段压低值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第1分钟心率、运动能力总心率1/3、运动增加大心率、运动后恢复2 min心率增高可反映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作者:黄佐贵;杜国伟;殷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检测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酸排泄分数,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大量白蛋白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将患者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等分为4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2)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5.3±76.8)μmol/L、(300.1±101.3)μmol/L、(342.4±103.8)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值等分4组的异常尿白蛋白患病率分别是19.4%,20.0%,22.5%,34.8%.(3)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及平均动脉压进入方程,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的相对危险度为1.158,P=0.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独立相关,可反映肾脏的早期病变.
作者:杨旭光;赵志刚;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虎子颖;王遂军;苏永;郑瑞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2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结节病男:女比为1:1.48,年龄22~69岁,40~60岁占66.31%.以咳嗽、胸闷气短就诊者分别占55.43%,41.30%;肺外表现以皮肤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多见.胸部影像学以双肺门及纵膈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52例患者伴不同程度肺浸润,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影像学分期以Ⅰ,Ⅱ期为主.53例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增高.约1/3患者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余经浅表淋巴结、皮下结节、纵膈镜下或CT下纵膈淋巴结活检或开胸肺组织活检确诊.结论:结节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应用胸部影像学、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检测等相关辅助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张新红;冯华松;段蕴铀;张春阳;李泳群;聂舟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26例胸部CT检查均未见肺曲菌球等特征性表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例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结石样或结晶样异物阻塞管口或突向管腔5例,类似肿瘤样新生物阻塞受累管腔2例.受累支气管壁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3例,菜花样或肉瘤样新生物堵塞或突出管腔10例.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胸部CT诊断敏感性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片及活检可提高确诊率.
作者:邹晓春;朱辉;王可;杨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在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肝硬化组、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正常组和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每组各8只.肝硬化组和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及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炔丙基甘氨酸30 mg/(kg·d),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大鼠每日腹腔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炔丙基甘氨酸干预1周后.采用门静脉导管法测量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门静脉胱硫醚-γ-裂解酶表达.结果:炔丙基甘氨酸干预1周后,正常组与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较肝硬化组、正常组均升高(P<0.05).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含量与门静脉胱硫醚-γ-裂解酶蛋白含量在正常+炔丙基甘氨酸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肝硬化组较正常组降低(P<0.05),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组较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均降低(P<0.05).结论:内源性硫化氢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
作者:李文娟;郑勇;陈卫刚;刘清华;张宁;宋丽秀;刘维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6足)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图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手术证实多平面重建和客积成像显示的骨折情况.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功能优21足(58.3%).良10足(27.7%),可4足(11.1%),差1足(2.7%),优良率86.1%.结论:CT重建可为制订手术方案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军;刘丽艳;胡延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成像在婴幼儿床边胸部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床边胸部计算机X线成像检查婴幼儿200例(观察组),同期行传统X线胸片检查婴幼儿200例(对照组),比较2组影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图像甲级片率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计算机X线成像可提高图像质量和病变诊断符合率.
作者:刘广琥;刘洪;李逢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共别除肌瘤85个,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89.15±16.41)min,出血量(102.31±34.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28±1.24)h.术后住院(3.86±1.32)d,术后患病率7.1%.无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肌瘤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微创治疗术式,总结2种不同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186例(经阴道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患者232例(腹腔镜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结果:经阴道组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术中出血量略多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各有优缺点,经阴道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患病率低的优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更适宜于无性生活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术前考虑有粘连的囊肿.
作者:王兴旺;张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Ⅲ~Ⅳ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27例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复发及不能手术者辅助盆腔内、外照射放疗.结果:共行化疗105个疗程,放疗9个疗程.完全缓解6例(35.3%),部分缓解5例(29.2%),稳定4例(23.5%),进展2例(11.8%),总有效率64.5%;21个疗程出现3~4级白细胞下降,5例3级血小板下降,无3~4级血红蛋白下降.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或顺铂化疗对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疗效较好.
作者:张瑞玲;杨慧丽;张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占心房颤动的绝大多数,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常见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因此,对血栓栓塞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有选择地进行抗凝治疗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标志物、心电图f波、起声心动图、64排CT及临床因素等方面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梅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6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情况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60例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表达,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有更高量的表达(P<0.01).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18.33%(11/60)(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高表达与胃癌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胃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元增;孙培春;吴刚;廖晓南;薛英明;陈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运动血压反应厦运动血压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老年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0例,阴性50例;阳性组运动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安静时收缩压、运动高峰及运动后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阴性组(P<0.05),安静时舒张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运动时间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安静、运动高峰及运动后血压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结论:剧烈运动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独立危险因素,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运动高血压危险性高于阴性者,以舒张压增高为主.
作者:秦巧云;仵荣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比较3种麻醉诱导方法对咽喉部手术忘儿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苏醒及质量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年龄3~14岁,择期行腺样体切除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惠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舒芬太尼0.2 μg/kg组(S1组)和舒芬太尼0.3μg/kg组(S2组),每组各16例.记录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间、复苏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同时间节点[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K组T1,T2,T3,T4心率较T0显著性增快(P<0.05),T2,T3平均动脉压较T0显著性升高(P<0.05);S1组T2,T3,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T2,T3,T4心率较T0增快(P<0.05),T1平均动脉压较T0降低(P<0.05),而T2,T3,T4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2组拔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较K组缩短(P<0.05),S1组拔气管导管时间短于S2组(P<0.05);3纽复苏期躁动发生率差比较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亦无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儿童咽喉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拔气管导管时间和复苏时间缩短.
作者:章赛吉;金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肺炎11例(30.56%),肺结核12例(33.33%),结核性胸膜炎6例(16.67%),支气管炎7例(19.44%).结论:肺癌早期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可疑病例应尽早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开胸探查.
作者:宋继东;杨富珍;付天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进行乳腺癌椎体转移剂量提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椎体转移患者11例,在相同脊髓耐受剂量和保证常规适形放疗治疗荆量基础上,接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提高放疗剂量,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椎体病灶治疗剂量约20%,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下的放疗技术可提高肿瘤病灶局部治疗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清;陈音;查元梓;王为;姚原;周晴;夏士安;蒋马伟;王雅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明确治疗6个月内死亡28例,12个月内死亡35例,完成9个月抗结核治疗13例,治愈8例,好转5例,4例经反复抗结核、抗病毒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李丙喜;郭家枫;刘彦保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8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A组(有斑块)和脑梗死B组(无斑块),将对照组分为对照组A(有斑块)和对照B组(无斑块).测定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斑块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薛燕平;李玲;任倩;高金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