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英杰
目的:分析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单纯性结肠穿孔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6例,1例死于肺炎、代谢紊乱并呼吸衰竭.17例均采用单纯肠穿孔修补术;术前胸腹X线立位片14例诊断肺炎,11例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穿孔,6例见液气平,为肠梗阻.术后加强监护及静脉高营养;根据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结论:对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效抗生素应用,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治愈的关键;出生时是否足月、感染、内环境是否稳定是影响新生儿肠穿孔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献良;谢文雅;靳三丁;侯广军;黄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细胞因子和足细胞损伤等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血糖、高血脂、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等多种方法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0例,病死率29.41%;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与短期内病死率增高相关.急性生理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较高,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其短期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松动髋关节假体翻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70例,7例单纯髋臼松动,9例单纯股骨假体松动,松动原因为无菌性松动和感染.分别进行关节清理和一、二期翻修.单纯髋臼松动者翻修髋臼并更换股骨头.单纯股骨柄松动者翻修股骨柄并更换聚乙烯内衬.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髋关节翻修16例无感染和影像学松动现象,疗效满意.Harris评分由术前45分(25~60分)提高至术后85分(75~90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出现部分假体松动;仅翻修时松动假体可减少创伤、降低手术难度,短期效果满意.
作者:赵永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6例,围术期给予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6.35%),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2例.痊愈出院11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肺动脉压力均下降至中度以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刘东海;张新;罗鸿;张伟华;孔伟华;郭瑞明;乔晨晖;朱耀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心电图异常J波和J波综合征是心脏性猝死高危预警的一个新指标.本文从J波综合征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J波形成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并就其在心脏性猝死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马奕;苏显明;崔长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盆腔淋巴囊肿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经阴道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盆腔淋巴囊肿50例,盆腔局限性积液2例,诊断符合率96.1%;经超声介入治疗28例(介入治疗组)均痊愈,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不良反应较手术治疗组轻(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准确率高,超声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程莉;赵志华;王海霞;王谦;薛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全程转流154~29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42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40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40 min.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短暂脑损害1例,无永久性脑损害发生.结论: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其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杨雷一;赵晖;黄建民;姚东风;钱晓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术后脑梗兄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补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临床治愈,2例遗留左侧肢体肌力3+级,1例术后心房颤动;随访1年,均为窦性心律,2例左侧肢体肌力3+级者恢复为4级,无再发脑梗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应重视围术期处理,消除心房纤颤,维持窦性心律,重视抗凝.
作者:彭月华;高兴才;彭梅先;汤跃卿;杨涛;袁风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晕厥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占57.3%,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占51.6%;神经源性晕厥占9.0%,心源性晕厥占5.0%,精神性晕厥占4.0%.结论: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高,尤其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其次是神经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仍有部分原因未明.
作者:何宏蕴;杨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资料.结果:经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52例、乳腺孚管炎4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对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疾病利用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治疗,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梁冰;刘景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CT,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CT,MRI影像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及MRI检查,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及MRI均提示病变形态以圆形、卵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0.2~4.0 cm.CT表现为病灶呈等低密度或低密度影;MRI检查病灶以不均匀T1低T2高信号为主,FLAIR不均匀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片样、斑片样、结节样及环样强化,在DWI序列痛灶弥散系数值升高,磁共振渡谱成像显示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率下降,胆碱/肌酸比率及肌醇/肌酸比率升高.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颖;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阿洛西林联合氧氟沙星,2组疗程10~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腹腔积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减少至0.25×109/L以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策;刘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与间歇单次静脉注射应用于长时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持续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肌肉松弛.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4 μg/kg,患者八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第1个肌颤搐<5%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3.5~4.0 mg/(kg·h),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术中麻醉变浅时追加2~4 μg/kg.当第1个肌颤搐恢复至25%时对照组静脉注射10~15 mg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持续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至术毕前10 min停止静脉滴注.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第1个肌颤搐水平、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2组术中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停用阿曲库铵至第1个肌颤搐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第1个肌颤搐抑制百分率优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单位时间用药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国产阿曲库铵应用于长时间手术可维持恒定肌肉松弛水平.且停药后肌肉松弛恢复迅速.
作者:张立群;吴永伟;韩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急性脑积水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检查、Hunt-Hess分级及临床资料,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积水措施的效果.结果:10例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经2周治疗脑积水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周后3例转为慢性脑积水,1例死亡.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患者,经1~2周治疗后,20例意识障碍、语言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症状严重者经3个月积极治疗,意识清醒,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对动脉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预防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对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应首先行脑室外引流,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路径,保护脑血管、脑组织免受缺血损伤,防止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崔群建;赵洪洋;刘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应用甘草锌颗粒并联合双侧足三里自体新鲜血注射;对照组仅用自体新鲜血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4,8,12周末评价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8,12周末有效率分别为78.09%,92.38%,而对照组为64.04%和7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锌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状态对诱导实验鼠细胞应激性的作用和影响.方法:设定A,B,C 3组,分别再将其分为实验组(A1,B1,C1)和对照组(A2,B2,C2),每小组18只,共108只实验鼠,雌雄各半,A组和C组用CR小鼠,B组用Wistar大鼠,A1组分析快速进入海拔3 820 m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特点;B1组置于400~420 kPa低压氧舱内压下,观察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影响;C组分析对比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氧浓度、不同天数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对照组在海拔800 m进行实验.结果:A1组内皮素-1α的浓度逐渐上升,小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实验A1组阳性显著高于A2组;B组随进入低氧环境的天数延长,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数量发生不同改变;C1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随天数增加而增加,与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氧低压环境条件可促进实验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实验鼠有低氧适应(习服)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与氧含量相关,随氧含量下降而表达上升.
作者:胡娟;邓贵福;胡媛姮;李昉芳;张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BI-RADS分级在乳腺病变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乳腺痛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按BI-RADS-US分级标准进行超声分级诊断.结果:BI-RADS诊断为0级8例,1级10例,2级40例,3级57例,4A级35例,4B级15例,4C级11例,5级19例.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诊断可评估乳腺良恶性痛变风险,提高乳腺病变影像诊断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制订进一步诊疗措施.
作者:刘英姿;吴秀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以运动或激动后出现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好发于年轻人群,具有较高致死性,本文就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相关问题做一阐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超声诊断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行超声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痛变30例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胃癌2例,复合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溃疡3例中1例病理确诊为胃癌,胃下垂6例,慢性胃窦炎十二指肠球炎11例,陈旧性溃疡十二指肠球变形1例,未见异常3例.诊断准确率86.7%.结论:口服胃窗显影剂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超声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王永莉;张丽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