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诊断价值

陈颖;英华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 MRI, CT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CT,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CT,MRI影像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及MRI检查,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及MRI均提示病变形态以圆形、卵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0.2~4.0 cm.CT表现为病灶呈等低密度或低密度影;MRI检查病灶以不均匀T1低T2高信号为主,FLAIR不均匀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片样、斑片样、结节样及环样强化,在DWI序列痛灶弥散系数值升高,磁共振渡谱成像显示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率下降,胆碱/肌酸比率及肌醇/肌酸比率升高.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方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

    目的:观察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2组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成功后LMA组插入欧普乐喉罩,TT组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至缝合切口时停药.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喉罩)后3 min(T3)、气腹后3 min(T4)、拔管(罩)后3 min(T5)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并记录拔管时间、苏醒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间点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4、T5时间点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TT组显著高于LMA组(P<0.05).各时间点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过速、咽部不适、苏醒期躁动LMA组明显低于T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反流误吸LMA组与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TT组(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孟瑞霞;李岩;刘聚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对18例乳牙期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治.结果:18例乳前牙反(牙合)14 d~5个月全部解除,早期消除了妨碍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结论;乳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应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可快速解除反(牙合),促使上下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方法简便,疗程短.

    作者:赵西珍;管泽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影响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分为窦性心律组110例和心房纤颤组100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心房纤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总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R值为0.648(95%CI 0.569~1.313,P=0.330).结论:心房纤颤未增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铭;李志忠;张京梅;王苏;陶英;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诊治

    目的:分析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单纯性结肠穿孔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6例,1例死于肺炎、代谢紊乱并呼吸衰竭.17例均采用单纯肠穿孔修补术;术前胸腹X线立位片14例诊断肺炎,11例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穿孔,6例见液气平,为肠梗阻.术后加强监护及静脉高营养;根据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结论:对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效抗生素应用,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治愈的关键;出生时是否足月、感染、内环境是否稳定是影响新生儿肠穿孔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献良;谢文雅;靳三丁;侯广军;黄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积水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积水36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随访1~10年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智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是儿童先天性脑积水有效治疗措施,早期手术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脑梗死防治体会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术后脑梗兄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补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临床治愈,2例遗留左侧肢体肌力3+级,1例术后心房颤动;随访1年,均为窦性心律,2例左侧肢体肌力3+级者恢复为4级,无再发脑梗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应重视围术期处理,消除心房纤颤,维持窦性心律,重视抗凝.

    作者:彭月华;高兴才;彭梅先;汤跃卿;杨涛;袁风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麻醉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0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复发9例,复发2次2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有效.

    作者:仵好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新思考

    传统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T渡、ST段及Q波的变化.然而,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除极和复极产生影响,其心电图各渡均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作者:楚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中肝素含量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回收的自体血中残留肝素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择期大手术患者58例(估计术中出血量>900mL),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30例和异体血输血组28例,术中分别输入回收自体血和库血,输血量均>800mL;于术前及术后1 h分别检测患者血中活化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术前与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比较,以及2组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分别与其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体血回输过程中适量肝素抗凝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

    作者:徐俊昌;刘翰霖;贾吉光;刘江涛;闫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道通透性改变对肝移植感染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与未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的水平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感染者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肝移植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升高与感染呈正相关(P<0.05);感染者肠黏膜萎缩,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肝移植感染与术前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

    作者:罗显荣;杨俊;骆丽敏;李灼亮;练宏生;李颖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组)30例和恒速组(M组)30例.T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8 μg/mL,气管插管后调为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6 μg/mL维持.M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2μg/kg诱导.维持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3 μg/(kg·min).术中机械控制呼吸,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记录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前1min(T5)血压、心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阿托品使用率、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2组T1血压,心率均较T0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血压较T0上升(P<0.05),与T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心率下降(P<0.05),与T组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T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平稳、可控性好、易掌握深度.

    作者:谢峥嵘;宋淑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用于长时间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与间歇单次静脉注射应用于长时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持续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肌肉松弛.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4 μg/kg,患者八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第1个肌颤搐<5%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3.5~4.0 mg/(kg·h),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术中麻醉变浅时追加2~4 μg/kg.当第1个肌颤搐恢复至25%时对照组静脉注射10~15 mg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持续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至术毕前10 min停止静脉滴注.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第1个肌颤搐水平、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2组术中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停用阿曲库铵至第1个肌颤搐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第1个肌颤搐抑制百分率优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单位时间用药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国产阿曲库铵应用于长时间手术可维持恒定肌肉松弛水平.且停药后肌肉松弛恢复迅速.

    作者:张立群;吴永伟;韩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0例,病死率29.41%;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与短期内病死率增高相关.急性生理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较高,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其短期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注射液150 mg+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苦参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氧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9.6%,对照组3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苦参碱.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氯化铁动物血栓模型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血栓模型是人类研究血栓性疾病、开发抗凝、溶栓药物的重要工具,三氯化铁血栓模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制作方法、作用机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栓相关性疾病研究提供较实用的方法学依据.

    作者:郭朝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CT,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CT,MRI影像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及MRI检查,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及MRI均提示病变形态以圆形、卵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0.2~4.0 cm.CT表现为病灶呈等低密度或低密度影;MRI检查病灶以不均匀T1低T2高信号为主,FLAIR不均匀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片样、斑片样、结节样及环样强化,在DWI序列痛灶弥散系数值升高,磁共振渡谱成像显示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率下降,胆碱/肌酸比率及肌醇/肌酸比率升高.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颖;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2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选择性脑保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全程转流154~29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42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40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40 min.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短暂脑损害1例,无永久性脑损害发生.结论: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其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杨雷一;赵晖;黄建民;姚东风;钱晓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细胞因子和足细胞损伤等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血糖、高血脂、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等多种方法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现状

    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为2大严重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导管消融临床应用较多,而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性心动过速和直接导致猝死的心室颤动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方面的进展较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有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作为首选,同时有伦理和法律方面原因,本文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现状做一概述.

    作者:姚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童晕厥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晕厥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占57.3%,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占51.6%;神经源性晕厥占9.0%,心源性晕厥占5.0%,精神性晕厥占4.0%.结论: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高,尤其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其次是神经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仍有部分原因未明.

    作者:何宏蕴;杨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