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

孟瑞霞;李岩;刘聚堂

关键词:喉罩, 气管插管, 腹腔镜胆囊手术, 老年, 全身麻醉
摘要:目的:观察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2组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成功后LMA组插入欧普乐喉罩,TT组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至缝合切口时停药.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喉罩)后3 min(T3)、气腹后3 min(T4)、拔管(罩)后3 min(T5)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并记录拔管时间、苏醒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间点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4、T5时间点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TT组显著高于LMA组(P<0.05).各时间点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过速、咽部不适、苏醒期躁动LMA组明显低于T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反流误吸LMA组与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TT组(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多发性硬化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CT,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CT,MRI影像资料.32例均行CT检查及MRI检查,2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CT及MRI均提示病变形态以圆形、卵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0.2~4.0 cm.CT表现为病灶呈等低密度或低密度影;MRI检查病灶以不均匀T1低T2高信号为主,FLAIR不均匀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片样、斑片样、结节样及环样强化,在DWI序列痛灶弥散系数值升高,磁共振渡谱成像显示病灶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比率下降,胆碱/肌酸比率及肌醇/肌酸比率升高.结论;MRI检查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颖;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程第1,3,5天分别给予巴曲酶10.5,5 u静脉滴注.治疗组常规治疗、巴曲酶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雏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作者:田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细胞因子和足细胞损伤等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血糖、高血脂、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等多种方法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三氯化铁动物血栓模型方法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血栓模型是人类研究血栓性疾病、开发抗凝、溶栓药物的重要工具,三氯化铁血栓模型以其独特的特点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制作方法、作用机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栓相关性疾病研究提供较实用的方法学依据.

    作者:郭朝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0例,病死率29.41%;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与短期内病死率增高相关.急性生理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较高,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其短期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积水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脑积水36例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随访1~10年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智残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科手术是儿童先天性脑积水有效治疗措施,早期手术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作者:任建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纤维乳腺导管镜诊治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资料.结果:经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52例、乳腺孚管炎4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对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疾病利用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治疗,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梁冰;刘景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脑梗死防治体会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术后脑梗兄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房间隔缺损心内修补术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临床治愈,2例遗留左侧肢体肌力3+级,1例术后心房颤动;随访1年,均为窦性心律,2例左侧肢体肌力3+级者恢复为4级,无再发脑梗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应重视围术期处理,消除心房纤颤,维持窦性心律,重视抗凝.

    作者:彭月华;高兴才;彭梅先;汤跃卿;杨涛;袁风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对18例乳牙期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治.结果:18例乳前牙反(牙合)14 d~5个月全部解除,早期消除了妨碍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结论;乳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应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可快速解除反(牙合),促使上下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方法简便,疗程短.

    作者:赵西珍;管泽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术中自体血回输中肝素含量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

    目的:探讨回收的自体血中残留肝素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择期大手术患者58例(估计术中出血量>900mL),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30例和异体血输血组28例,术中分别输入回收自体血和库血,输血量均>800mL;于术前及术后1 h分别检测患者血中活化凝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间术前与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比较,以及2组输血后1 h活化凝血时间分别与其术前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体血回输过程中适量肝素抗凝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

    作者:徐俊昌;刘翰霖;贾吉光;刘江涛;闫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内皮祖细胞数量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CD133+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痛患者(冠心痛组)与30例非冠心痛患者(非冠心病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FITC-鼠抗人CD13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细胞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目少,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痛患者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量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检测外周血中CD133+细胞和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有望成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作者:杨彩;韩娟萍;哈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3种外形巩膜隧道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影响

    目的:观察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9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眼)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9例,C组33例,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分别选择弧形、水平、反眉形切口,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及术后1周、1,3个月视力≥0.5眼教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和视力≥0.5眼教分别为:A组(2.21±0.61)D,20眼(71.42%);B组(1.15士0.44)D,28眼(96.55%);C组(0.45±0.12)D,26眼(78.78%).结论:对术前散光>2 D、1~2 D、<1 D患者,分别采用弧形、水平、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可校正术前已有散光,更有利术后视力提高.

    作者:李金颖;刁慧杰;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AF-BF距及AXB角评价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AF-BF距及AXB角评价安氏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向不调及垂直向不调的价值.方法:对乌鲁木齐市60例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按性别、垂直骨面型分组,分别测量AF-BF距及AXB角,并与正常(牙合)AF-BF距及AXB角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安氏Ⅱ类错(牙合)AF-BF距为(10.28±2.99)mm,AXB角为(9.15±2.98)°;高角型AF-BF距和AXB角分别为(13.16±3.55)mm和(10.41±2.23)°;均角型AF-BF距和AXB角分别为(8.21±2.79)mm和(7.12±1.96)°;低角型AF-BF和AXB角分别为(7.46±1.69)mm和(5.27±0.01)°.结论:AF-BF距及AXB角不但可评价上下颌骨间矢状向关系,也可反应颌骨间垂直向关系.

    作者:潘旭;米丛波;刘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运用综合策略实现缺血心肌再血管化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策略对冠心病再血管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脱泵搭桥450例(转为体外循环下搭桥17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搭桥417例,常温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不停跳搭桥33例.共移植血管2 579支(平均2.9支/例),其中左乳内动脉893支,游离右乳内动脉118支,左桡动脉232支,右桡动脉82支,大隐静脉1 254支;全动脉化130例.863例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死亡37例.结论: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能够完成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俊杰;程兆云;赵子牛;权晓强;张志东;王锋;赵健;刘传振;王海波;冯卫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阿洛西林联合氧氟沙星,2组疗程10~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腹腔积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减少至0.25×109/L以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策;刘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T波峰末间期电生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T波峰末间期是近年引起人们关注的心电图参数,其形成的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T渡峰末间期主要反映心室踌壁复极离散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异常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T渡峰末间期对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有重要预测意义.

    作者:卢喜烈;汪剑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高原低氧诱导细胞应激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状态对诱导实验鼠细胞应激性的作用和影响.方法:设定A,B,C 3组,分别再将其分为实验组(A1,B1,C1)和对照组(A2,B2,C2),每小组18只,共108只实验鼠,雌雄各半,A组和C组用CR小鼠,B组用Wistar大鼠,A1组分析快速进入海拔3 820 m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特点;B1组置于400~420 kPa低压氧舱内压下,观察不同低氧暴露时间对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影响;C组分析对比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氧浓度、不同天数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对照组在海拔800 m进行实验.结果:A1组内皮素-1α的浓度逐渐上升,小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实验A1组阳性显著高于A2组;B组随进入低氧环境的天数延长,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数量发生不同改变;C1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随天数增加而增加,与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氧低压环境条件可促进实验鼠心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实验鼠有低氧适应(习服)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控与氧含量相关,随氧含量下降而表达上升.

    作者:胡娟;邓贵福;胡媛姮;李昉芳;张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用与心率变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0例(糖尿病组),健康对照者40例(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2组心率震荡初始、震荡斜率、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及其相关性.结果: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震荡初始与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窭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呈负相关,震荡斜率与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呈正相关,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早搏后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振荡可成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作者:李勇胜;赵运梅;沈耀兵;李琳;高晓;刘鸿涛;朱丽;杨凡;刘兵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布加氏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诊疗现状

    布加氏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随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其检出率有所提高.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切除肿瘤或延缓肿瘤发展;解除梗阻,恢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本病的生存期和预后较单纯原发性肝癌好但较布加氏综合征差,改善预后的方法在于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及时根除病灶,终止恶性病理循环.本文就布加氏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癌诊疗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余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以运动或激动后出现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好发于年轻人群,具有较高致死性,本文就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相关问题做一阐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