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田龙

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进展性, 依达拉奉, 巴曲酶
摘要: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程第1,3,5天分别给予巴曲酶10.5,5 u静脉滴注.治疗组常规治疗、巴曲酶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雏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阿洛西林联合氧氟沙星,2组疗程10~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腹腔积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减少至0.25×109/L以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策;刘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肠道通透性改变对肝移植感染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与未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的水平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感染者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肝移植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升高与感染呈正相关(P<0.05);感染者肠黏膜萎缩,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肝移植感染与术前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

    作者:罗显荣;杨俊;骆丽敏;李灼亮;练宏生;李颖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诊治

    目的:分析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单纯性结肠穿孔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6例,1例死于肺炎、代谢紊乱并呼吸衰竭.17例均采用单纯肠穿孔修补术;术前胸腹X线立位片14例诊断肺炎,11例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穿孔,6例见液气平,为肠梗阻.术后加强监护及静脉高营养;根据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结论:对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效抗生素应用,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治愈的关键;出生时是否足月、感染、内环境是否稳定是影响新生儿肠穿孔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献良;谢文雅;靳三丁;侯广军;黄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新思考

    传统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T渡、ST段及Q波的变化.然而,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除极和复极产生影响,其心电图各渡均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作者:楚英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8在大肠杆菌中高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目的: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获得产量较高且有活性的重组人干扰素α8蛋白.方法:重组人干扰素α8的cDNA通过基因合成和PCR获得,构建重组人干扰素α8表达菌株.结果:表达的目的蛋白多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总上清液的52%,表达蛋白带有组氨酸标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为重组人干扰素α8,通过Ni2+螯合柱及Q Sepharose FF柱层析纯化,纯度可达95.6%.结论:通过对重组人干扰素α8的cDNA序列进行适优化组合及选择合适的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可获得产量较高且有活性的重组人干扰素α8蛋白.

    作者:崔勇霞;罗执芬;周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2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选择性脑保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手术治疗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均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全程转流154~29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142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40 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40 min.本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短暂脑损害1例,无永久性脑损害发生.结论:右腋动脉或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可提供有效的脑保护,其操作简便、安全.

    作者:杨雷一;赵晖;黄建民;姚东风;钱晓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程第1,3,5天分别给予巴曲酶10.5,5 u静脉滴注.治疗组常规治疗、巴曲酶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雏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作者:田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影响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分为窦性心律组110例和心房纤颤组100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心房纤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总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R值为0.648(95%CI 0.569~1.313,P=0.330).结论:心房纤颤未增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铭;李志忠;张京梅;王苏;陶英;董建增;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BI-RADS分级超声诊断乳腺病变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BI-RADS分级在乳腺病变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乳腺痛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按BI-RADS-US分级标准进行超声分级诊断.结果:BI-RADS诊断为0级8例,1级10例,2级40例,3级57例,4A级35例,4B级15例,4C级11例,5级19例.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诊断可评估乳腺良恶性痛变风险,提高乳腺病变影像诊断特异性,有助于临床制订进一步诊疗措施.

    作者:刘英姿;吴秀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纤维乳腺导管镜诊治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资料.结果:经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52例、乳腺孚管炎4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对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疾病利用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治疗,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梁冰;刘景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苦参碱注射液150 mg+质量分数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苦参碱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氧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9.6%,对照组3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苦参碱.

    作者:寇玉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防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急性脑积水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检查、Hunt-Hess分级及临床资料,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积水措施的效果.结果:10例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经2周治疗脑积水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周后3例转为慢性脑积水,1例死亡.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患者,经1~2周治疗后,20例意识障碍、语言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症状严重者经3个月积极治疗,意识清醒,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对动脉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预防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对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应首先行脑室外引流,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路径,保护脑血管、脑组织免受缺血损伤,防止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崔群建;赵洪洋;刘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用于长时间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与间歇单次静脉注射应用于长时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持续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肌肉松弛.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4 μg/kg,患者八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第1个肌颤搐<5%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3.5~4.0 mg/(kg·h),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术中麻醉变浅时追加2~4 μg/kg.当第1个肌颤搐恢复至25%时对照组静脉注射10~15 mg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持续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至术毕前10 min停止静脉滴注.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第1个肌颤搐水平、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2组术中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停用阿曲库铵至第1个肌颤搐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第1个肌颤搐抑制百分率优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单位时间用药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国产阿曲库铵应用于长时间手术可维持恒定肌肉松弛水平.且停药后肌肉松弛恢复迅速.

    作者:张立群;吴永伟;韩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组)30例和恒速组(M组)30例.T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8 μg/mL,气管插管后调为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6 μg/mL维持.M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2μg/kg诱导.维持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3 μg/(kg·min).术中机械控制呼吸,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记录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前1min(T5)血压、心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阿托品使用率、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2组T1血压,心率均较T0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血压较T0上升(P<0.05),与T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心率下降(P<0.05),与T组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T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平稳、可控性好、易掌握深度.

    作者:谢峥嵘;宋淑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压迫性颈髓损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压迫性颈脊髓损伤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MRI平扫示25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27例C4/C7椎间盘膨出、突出或髓核脱出,椎间隙狭窄.28例均合并椎管狭窄,相应病变平面硬膜囊狭窄、闭塞,颈脊髓受压、变形,髓内可见小片状或结节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小弧片状,小结节状轻~中等程度强化,结论:MRI诊断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作者:武天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

    目的:观察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2组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成功后LMA组插入欧普乐喉罩,TT组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至缝合切口时停药.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喉罩)后3 min(T3)、气腹后3 min(T4)、拔管(罩)后3 min(T5)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并记录拔管时间、苏醒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间点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4、T5时间点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TT组显著高于LMA组(P<0.05).各时间点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过速、咽部不适、苏醒期躁动LMA组明显低于T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反流误吸LMA组与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TT组(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孟瑞霞;李岩;刘聚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遗传易感性、糖脂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细胞因子和足细胞损伤等有关.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血糖、高血脂、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等多种方法早期预防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目前治疗方法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就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20例,病死率29.41%;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与短期内病死率增高相关.急性生理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估测评分较高,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白蛋白血症为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高,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其短期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射频消融早期抑制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早期对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兔分为2组:A组(对照组)不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射频消融组、残瘤组).观察射频消融后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及肺转移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后2,7d,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明显低于同期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14 d 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较前增加,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2,14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7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早期对残余肿瘤细胞增殖及肺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吴钺;张曦彤;刘静;李海伟;王磊;宋庆宏;黄昆;高飞;郭敏;张四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双源CT血管减影成像在颅脑血管检查中应用及技术研究

    目的:探讨双源CT减影成像技术对颅脑血管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8例患者行双源CT颅脑血管减影成像检查,采用双能量技术去除颅骨,在脑血管重建中采用根据碘含量的特殊计算方法,利用减影图像进行头部血管三维重建,分析其脑血管显示能力及对痛变的诊断价值;其中19例同时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双源CT减影成像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结果:208例双源CT减影图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图像评价优秀183例(88.1%),良好19例(9.2%),差5例(2.7%).脑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狭窄均能良好显示,达到诊断标准.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颈内动脉1-2、5段,大脑前动脉1-5段,大脑中动脉1-4段,椎动脉、基底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3-4段,大脑中动脉5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减影成像技术是一种创伤较小、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配合合适的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脑部血管细小分支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作者:李传明;王健;戴明德;何强;王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