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韩娟萍;哈小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感染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与未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的水平及其与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感染者肠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肝移植感染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升高与感染呈正相关(P<0.05);感染者肠黏膜萎缩,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肝移植感染与术前肠黏膜通透性改变有关.
作者:罗显荣;杨俊;骆丽敏;李灼亮;练宏生;李颖迪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CD133+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痛患者(冠心痛组)与30例非冠心痛患者(非冠心病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FITC-鼠抗人CD13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细胞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目少,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痛患者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量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检测外周血中CD133+细胞和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有望成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作者:杨彩;韩娟萍;哈小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晕厥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晕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占57.3%,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占51.6%;神经源性晕厥占9.0%,心源性晕厥占5.0%,精神性晕厥占4.0%.结论: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高,尤其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多见,其次是神经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精神性晕厥,仍有部分原因未明.
作者:何宏蕴;杨秀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伴乳头溢液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资料.结果:经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52例、乳腺孚管炎45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肿瘤8例.结论:对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疾病利用纤维乳腺导管镜检查、治疗,必要时行组织活检病理学确诊,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梁冰;刘景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对照组给予阿洛西林联合氧氟沙星,2组疗程10~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腹腔积液消失时间、腹腔积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减少至0.25×109/L以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策;刘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原发性心电疾病,以运动或激动后出现晕厥、猝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好发于年轻人群,具有较高致死性,本文就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相关问题做一阐述.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腿胫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75例小腿不同部位骨外露患者分别应用皮片移植、带蒂皮瓣及肌皮瓣转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移植等方法进行修复.结果:69例带蒂皮瓣全部存活,其中3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创口延迟愈合;1例游离皮瓣失败;皮片移植5例均成活.结论:对小腿骨外露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尽可能采用皮瓣及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进行修复,以达到修复创面、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作者:郭洪耀;刘寅霞;周景涛;林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获得产量较高且有活性的重组人干扰素α8蛋白.方法:重组人干扰素α8的cDNA通过基因合成和PCR获得,构建重组人干扰素α8表达菌株.结果:表达的目的蛋白多以可溶性形式存在,占总上清液的52%,表达蛋白带有组氨酸标签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为重组人干扰素α8,通过Ni2+螯合柱及Q Sepharose FF柱层析纯化,纯度可达95.6%.结论:通过对重组人干扰素α8的cDNA序列进行适优化组合及选择合适的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可获得产量较高且有活性的重组人干扰素α8蛋白.
作者:崔勇霞;罗执芬;周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手术效果.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26例,围术期给予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综合降肺动脉压治疗.结果:早期死亡8例(病死率6.35%),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2例.痊愈出院11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肺动脉压力均下降至中度以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围术期综合治疗后再行手术根治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刘东海;张新;罗鸿;张伟华;孔伟华;郭瑞明;乔晨晖;朱耀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压迫性颈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压迫性颈脊髓损伤患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结果:MRI平扫示25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畸形.27例C4/C7椎间盘膨出、突出或髓核脱出,椎间隙狭窄.28例均合并椎管狭窄,相应病变平面硬膜囊狭窄、闭塞,颈脊髓受压、变形,髓内可见小片状或结节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小弧片状,小结节状轻~中等程度强化,结论:MRI诊断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准确可靠.
作者:武天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早期对兔肝VX2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兔分为2组:A组(对照组)不行射频消融治疗;B组(射频消融组、残瘤组).观察射频消融后不同时期的病理表现及肺转移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后2,7d,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明显低于同期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14 d 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较前增加,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2,14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后7 d,2组肺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早期对残余肿瘤细胞增殖及肺转移有抑制作用.
作者:吴钺;张曦彤;刘静;李海伟;王磊;宋庆宏;黄昆;高飞;郭敏;张四洋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盆腔淋巴囊肿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患者经阴道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盆腔淋巴囊肿50例,盆腔局限性积液2例,诊断符合率96.1%;经超声介入治疗28例(介入治疗组)均痊愈,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不良反应较手术治疗组轻(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准确率高,超声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程莉;赵志华;王海霞;王谦;薛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草锌颗粒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应用甘草锌颗粒并联合双侧足三里自体新鲜血注射;对照组仅用自体新鲜血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4,8,12周末评价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8,12周末有效率分别为78.09%,92.38%,而对照组为64.04%和7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锌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庞利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8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手术后患者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急性脑积水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DSA检查、Hunt-Hess分级及临床资料,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及急性脑积水措施的效果.结果:10例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经2周治疗脑积水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继续治疗2周后3例转为慢性脑积水,1例死亡.并发脑血管痉挛22例患者,经1~2周治疗后,20例意识障碍、语言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症状严重者经3个月积极治疗,意识清醒,肌力恢复至Ⅳ级.结论:对动脉瘤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预防急性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发生.对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应首先行脑室外引流,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路径,保护脑血管、脑组织免受缺血损伤,防止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
作者:崔群建;赵洪洋;刘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程第1,3,5天分别给予巴曲酶10.5,5 u静脉滴注.治疗组常规治疗、巴曲酶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2次/d,静脉滴注,14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纤雏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作者:田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国产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滴注与间歇单次静脉注射应用于长时间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持续组30例,对照组3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Drager Trident肌松监测仪监测肌肉松弛.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6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4 μg/kg,患者八睡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第1个肌颤搐<5%时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持续输注异丙酚3.5~4.0 mg/(kg·h),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术中麻醉变浅时追加2~4 μg/kg.当第1个肌颤搐恢复至25%时对照组静脉注射10~15 mg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持续组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至术毕前10 min停止静脉滴注.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第1个肌颤搐水平、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2组术中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停用阿曲库铵至第1个肌颤搐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第1个肌颤搐抑制百分率优于对照组(P<0.05),持续组单位时间用药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微量泵静脉滴注国产阿曲库铵应用于长时间手术可维持恒定肌肉松弛水平.且停药后肌肉松弛恢复迅速.
作者:张立群;吴永伟;韩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欧普乐喉罩(LMA)组和气管插管(TT)组.2组采取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成功后LMA组插入欧普乐喉罩,TT组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至缝合切口时停药.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T2)、插管(喉罩)后3 min(T3)、气腹后3 min(T4)、拔管(罩)后3 min(T5)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观察并记录拔管时间、苏醒躁动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T1、T2时间点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3、T4、T5时间点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TT组显著高于LMA组(P<0.05).各时间点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正常,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动过速、咽部不适、苏醒期躁动LMA组明显低于TT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反流误吸LMA组与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TT组(P<0.05).结论:欧普乐喉罩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孟瑞霞;李岩;刘聚堂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单纯性结肠穿孔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证实的单纯性结肠穿孔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6例,1例死于肺炎、代谢紊乱并呼吸衰竭.17例均采用单纯肠穿孔修补术;术前胸腹X线立位片14例诊断肺炎,11例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穿孔,6例见液气平,为肠梗阻.术后加强监护及静脉高营养;根据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结论:对新生儿单纯性肠穿孔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有效抗生素应用,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及静脉高营养是治愈的关键;出生时是否足月、感染、内环境是否稳定是影响新生儿肠穿孔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献良;谢文雅;靳三丁;侯广军;黄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的效果.方法;采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对18例乳牙期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治.结果:18例乳前牙反(牙合)14 d~5个月全部解除,早期消除了妨碍上下颌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结论;乳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应用后牙(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可快速解除反(牙合),促使上下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方法简便,疗程短.
作者:赵西珍;管泽民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组)30例和恒速组(M组)30例.T组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靶控输注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8 μg/mL,气管插管后调为丙泊酚2.5 μg/mL,瑞芬太尼6 μg/mL维持.M组给予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2μg/kg诱导.维持丙泊酚6 mg/(kg·h),瑞芬太尼0.3 μg/(kg·min).术中机械控制呼吸,维库溴胺间断静脉注射维持肌肉松弛.记录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2 min(T3)、手术开始后20 min(T4)、拔管前1min(T5)血压、心率,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阿托品使用率、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2组T1血压,心率均较T0下降(P<0.05),T2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T3血压较T0上升(P<0.05),与T组T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4心率下降(P<0.05),与T组T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术中阿托品使用率高于T组(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法经皮肾镜碎石术全身麻醉效果平稳、可控性好、易掌握深度.
作者:谢峥嵘;宋淑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