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蒋连强;凌宙贵;汪春梅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指征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10%),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手术指征是重度反流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50%)预示着较高的围术期病死率.
作者:杨新伟;谭健;王志农;张宇峰;刘随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翼腭窝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翼腭窝良性肿瘤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100%.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翼腭窝良性肿瘤位置深.周围存在重要结构.术前需考虑周全,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作者:程华怡;郭智霖;丁美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对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组(A组)和普通吸痰管吸痰组(B组),比较2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天数、病死率情况.结果: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是治疗有创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能迅速控制感染、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撤机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吴茱萸;唐思源;李耀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因安静状态下突发胸痛2 h于2008年4月6日就诊于本院.患者胸痛呈持续性伴全身大汗淋漓,向左肩背部放射,否认撕裂样疼痛,无黑嚎、昏倒等症状.
作者:李显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和/或ST-T改变同时行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同时行射频消融反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先予冠状动脉造影16例.4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例狭窄>50%;1例先予射频消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症状或ST-T改变,仅当合并有冠心危险因素时行射频消融及冠脉造影较有意义,同时手术可以局部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作者:谷云飞;惠杰;马惠芳;金军;王晓阳;薛书峰;李松森;潘广杰;薛国华;田利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镜检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同期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流动力学、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结果: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9例(26.35%),其中单纯型209例(21.26%),增殖型50例(5.0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尿蛋白、吸烟、锻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痛程、运动锻炼、餐后高血糖、血浆黏度、尿蛋白纳入的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延长、蛋白尿、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浆黏度,加强运动锻炼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德华;刘文黎;郝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无器质性心脏病史,既往心电图正常.2008年5月18日因剧烈运动后突发心悸来本院就诊.急行心电图检查示P波消失,RR间期规则,平均心率211次/min,RR间期0.28 s.QRS波宽大畸形,胸部导联显示呈非典型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V1-6导联QRS主波均为负向波,示宽QRS波心动过速(见图1),拟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5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后2 mg/min静脉滴注维持,治疗无效,改用腺苷1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心动过速终止,提示房室结依赖性心动过速可能.再行心电图检查,示QRS波宽大畸形变为窄QRS波图形.随即心动过速终止并恢复窦性心律(见图2),因难以用室速和室上速经预激旁道前传解释,故诊断为左侧隐匿性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并经电生理证实.
作者:王一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喘乐宁与双倍剂量普米克令舒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治疗儿童哮喘的理想方案.方法:78例哮喘轻-中度发作患儿通过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分为2组,在采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喘乐宁气泵雾化吸入,B组给予双倍剂量普米克令舒气泵雾化吸入,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呼气峰流速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吸入普米克联合喘乐宁与双倍剂量普米克令舒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相当,但从减少或避免潜在的全身不良反应方面考虑,小剂量吸入普米克令舒联合喘乐宁可能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更好选择.
作者:李建领;吴鸿雁;王来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91例脊髓损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标准评分,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方面的对比分析.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1年.结果:9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41例出现运动、感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不同改善;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12例出现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6例无变化.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在随后的1年随访中,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进一步恢复的趋势,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可部分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安全有效的新策略,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步星耀;赵红卫;钱宝延;翟亚平;李六一;赵耀武;曹留栓;李太平;梁庆华;张永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表达结核分支杆菌ESAT6和MPT64融合蛋白,并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PCR法扩增esat6和mpt64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ProEX HTb-EM,表达、纯化ESAT6-MPT64融合蛋白,Western-blot 分析其抗原性.用该重组蛋白ELISA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结果:原核表达的ESAT6-MPT64融合蛋白约40 000,Western-blot证实重组蛋白与ESAT6和MPT64多克隆抗体特异结合.重组蛋白用于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敏感性为67.7%,特异性为82%.结论:重组的ESAT6-MFT64融合蛋白有可能用于结核病免疫诊断试剂的制备.
作者:柏银兰;薛莹;王丽梅;樊爱琳;张薇;康健;何俊杰;段艳;徐志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糖尿病组(56例),合并冠心病组(44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同时以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合并冠心病组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含量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的继发性改变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洁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海马体积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照组14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16例.由主治医师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具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进行筛查:完成ADL总体衰退量表和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定排除血管性痴呆,SAS及SDS,HAMA及HAMD排除焦虑及抑郁;对MCI患者及正常老年人进行MRI检查.采用西门子Trio-Ti 3.0T MRI成像系统,运用IBASPM软件系统,用MRI三维测量法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比较2组海马体积变化及其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及总海马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3组海马体积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2,P<0.01;r=0.839,P<0.01;r=0.852,P<0.01).结论:海马体积萎缩的MRI定量测定有助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海马体积萎缩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刘南;邓艳春;印弘;王渡;齐顺;崔金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缓释片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作者:周红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晶胶液)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容量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Glasgow评分7~11分患者40例,随机分为高渗晶胶液组(H组)和复方氯化钠组(F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诱导时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2 μg/kg,阿曲库铵0.25~0.5 mg/kg、丙泊酚2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控制呼吸,麻醉维持吸入0.5%~1%异氟醚,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曲库铵0.25~0.5 mg/(kg·h)、丙泊酚2.5~5 mg/(kg·h).瑞芬太尼0.04~0.06μg/(kg·min).H组术前静脉滴注高渗晶胶液250 mL,速度10 mL/(kg·h);F组常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于给药前和停药后30 min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并记录Na+、红细胞压积,观察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15,20,25 min和停药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术前留置尿管,观察并记录停药后30 min 2组患者尿量.结果:给药后5,10,15,20,25 min和停药后30 min,H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给药前和F组(P<0.05).心率慢于给药前和F组(P<0.05).停药后30 min,H组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低于F组(P<0.05).H组尿量明显高于F组.结论:高渗晶胶液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
作者:冯雷;胡宝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和D-二聚体与老年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2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瘦素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并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血清瘦素、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和D-二聚体可作为评价老年脑梗死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许浩;贾灿萍;张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的影响.探讨坎地沙坦降血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6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和内径,给予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患者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治疗前为(155.08±7.926)mm Hg.治疗6个月后为(128.44±3.509)mm Hg;舒张压治疗前(96.06±4.586),治疗6个月后(81.24±4.257)mm Hg;心率治疗前为(77.21±7.565)次/min,治疗6个月后为(72.79±3.976)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0.088±0.046)mm,内径较治疗前增加(0.138±0.069)mm,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减少(0.032±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坎地沙坦为基础,加用小剂量利尿剂的降压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确切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姜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及心率变异性下降对冠心病患者产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86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组)27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绞痛组)29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对照组)296例.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取22:00~06:00时段的每小时平均心率来计算静息心率.结果:(1)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72.3±8.1)次/min.显著快于对照组的(66.4±7.5)次/min(P<0.01);心绞痛组静息心率(68.4±7.6)次/min.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亦明显快于心绞痛组(P<0.05).(2)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及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心率变异性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冠心病危险性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事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要注意控制心率.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源明;韩永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确定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心律失常可能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心律失常发生与该因素的关系.结果:高龄(≥70岁)、肺功能减退(FEV1/FVC<70%)、合并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过长等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是危险因素;充分供氧和镇痛亦与心律失常相关,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纠正患者高血压等合并症、改善肺功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以及术后充分镇痛、供氧可以降低术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张瑞祥;吴秀霞;申思宁;沈玉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中细胞角蛋白7,8,18,20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细胞角蛋白8,18为100%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7中84%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20均为阴性表达.结论:细胞角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诊断.
作者:姜展红;吴宜勇;刘冬戈;魏风华;张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碎吸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3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时期分为超早期手术组(85例),早期手术组(118例),延迟手术组(34例).均行微创血肿碎吸术,同期非手术2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疗效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早期手术组疗效优于延迟手术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延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在10 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碎吸术.
作者:蔡国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