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普增;杨巧凤;侯传强;任秀梅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经胃镜下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本组309例资料中治愈293例,治愈率为94.82%.未愈16例中,7例好转但未达到治愈标准,6例转外科治疗,3例转外院治疗.结论:胃镜下治疗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简便、有效、费用低廉的首选方法,对再出血者可重复治疗.
作者:孙普增;杨巧凤;侯传强;任秀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依次为多次妊娠史、阴道炎、原因不明、胎位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等;不同孕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潜伏期的早产胎膜早破母体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潜伏期延长,母体产褥病的发生率增加,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结论:对孕周28~33+6周的孕妇,应积极保胎治疗,延长孕周,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分娩方式尽可能选择剖宫产;孕周34~36<'+6>周的孕妇可顺其自然,必要时引产,无明确剖宫产指征应选择阴道试产.
作者:王艳萍;张凡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4例行前列腺活检的患者及146例经前列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指诊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55.6%,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66.4%;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55.4%,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74.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33%,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14.5%;三者皆异常的阳性率为83.4%,敏感性为82.9%.结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诊断前列腺癌敏感性优于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但是其特异性很低.三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活检穿刺.
作者:韩晋峰;王伟华;贾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56例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2种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结果:符合动态心电图24h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156例,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5例,占28.85%(45/156),无症状心肌缺血111例,占71.15%(111/156).符合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发作要求者76例,占48.72%(76/156),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42例,占26.92%(42/156),无症状心肌缺血34例,占21.80%(34/156).2种检查方法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常见,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
作者:周军荣;卢喜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明显强化,灶中瘢痕不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中央瘢痕强化不明显;延时期呈等、低密度.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67%.结论:CT能够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供特点,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率.
作者:付立平;王艳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3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5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3种手术方法治疗,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95例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顺利,腹腔镜疝修补术无中转手术.随访1年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组2例复发.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疼痛、尿潴留发生率、牵扯感,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另2组(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优于其他2种疝修补术.
作者:呼兵;杨运芳;阮翊;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量泵泵入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ASA 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适合阴道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A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经硬膜外注入0.12%罗哌卡因12mg+0.4μg/mL舒芬太尼10mL,控制平面,产妇诉疼痛时,用微量泵泵入混合药液,泵速6mL/h,至宫口开至8~9 cm时停药.B组未行无痛分娩.比较2组产妇血压、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VAS评分、产程、宫缩情况、剖宫产率、催产素使用情况,并观察A组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镇痛30,60 min时血压、心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后VAS评分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低于B组(P<0.05),宫缩持续、间隔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硬膜外泵入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效果确切,母婴安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峥嵘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院内感染的发生、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合理选用抗生素及其他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13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血、痰、粪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61株,革兰阴性杆菌113株(70.2%),前2位为铜绿假单胞菌33株(20.5%),大肠埃希氏菌29株(18.0%);球菌35株(21.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9.9%),表皮葡萄球菌12椿(7.4%);真菌13株(8.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痛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显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敏感性较好.
作者:符莹;罗继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氮量胃肠外营养支持的腹部术后胰岛素抵抗及氮平衡影响,以及胰岛素抵抗与氮平衡的关系.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7 d分别给予氮量为0.2 g/(kg·d)及0.1 g/(kg·d),热量均30为kcal/(kg·d),脂肪与葡萄糖供热比为4:6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1,3,5,7,11 d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血糖、胰岛素,依据胰岛素敏感指数推测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收集所有患者术后1~7 d的24 h尿液,测定尿总氮,计算氮平衡.结果:2组患者术后3 d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尿总氮比较,术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负氮平衡逐日改善,至术后第5 d获得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持续负氮平衡,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不同氮量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氮平衡影响不同,适当的营养底物供给可促使机体早日达到正氮平衡.胰岛素抵抗与氮平衡间互相影响,胰岛素抵抗程度重,则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加重负氮平衡.
作者:卢亚敏;边艳珠;魏强;刘光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是一组包括多种共济失调亚型,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现已有公认的各种分类方法;各亚型的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以核苷酸多态重复有关的基因型为常见,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
作者:李学;王泽帅;马建军;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关节镜证实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患者的MRI资料.结果:MRI检出三角截断征4例,裂隙征6例,裂隙行走征2例和鬼影征3例.除1例未检出上述3种征象外,10例检出≥1个征象.联合4种征象对膝关节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检出率为91%.结论: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放射性撕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制订有指导意义.
作者:龚静山;陈蓟;刘特;朱进;饶梓彬;潘晓华;徐坚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24 h静脉采血,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后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P<0.0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完全重建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P<0.05),冠状动脉部分重建者高于术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作者:宋昆鹏;高传玉;李牧蔚;齐大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93例,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101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别除术组(阴式组)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大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肌瘤大小、剔除数目、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2.0±13.2)min>阴式组(53.0±16.7)min(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46.0±81.0)mL>阴式组(76.0±35.0)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粘连少,适用于浆膜下、肌瘤数目少子宫肌瘤剔除.
作者:曲利霞;权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非肿瘤性大咯血患者49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造影,确认出血动脉,然后经导管送入明胶海绵及真丝线段栓塞.结果:49例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均成功,即刻止血40例,出血明显减少9例,总有效率100%.术后复发性咯血9例(18.4%).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文华;林明友;曾巨浪;胡振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局灶性腹腔脏器周围炎急腹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有局灶性腹腔脏器周围炎的急腹症患者CT影像资料.结果:CT显示靶器官周围腹膜或脂肪间隙局限性增厚,密度增高,主要以絮状增厚、网状增厚、条索状增厚及结节状或饼状增厚为主.增厚处边缘模糊,增强后有强化.常规腹窗仅3例显示脏器周围密度稍高,宽窗宽及窄窗位均能很好显示上述征象.除1例胆漏外其余24例均对原发病作出了诊断.结论:病灶处薄层CT扫描及合适的CT窗宽及窗位技术可显示腹腔脏器局灶性周围炎,对急腹症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丁长青;丁爱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育龄及绝经后妇女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特点及绝经的关系.方法:230例因胸痛、胸闷就诊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育龄及绝经后妇女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育龄妇女疑为冠心痛的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35.0%)较低,而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明显增加(79.3%,P<0.01).(2)育龄妇女疑诊冠心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家族史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有一定意义.(3)无创检查中常规心电图阳性97例(准确性52.6%),活动平板心电图阳性49例(准确性59.7%),超声心动图异常57例(准确性54.1%),诊断育龄妇女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明显局限性.结论;育龄妇士冠心痛发病率较低,若患病以单支病变为主,左前支架是易累及血管,复杂病变少见.存在高血压、糖尿痛、高脂血症、冠心痛家族史的育龄妇女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作者:张文祥;高传玉;王子超;李牧蔚;刘煜昊;郝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及预后.方法:117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全身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分别行间断腰椎穿刺注射药物(注药组)或腰椎穿刺脑脊液持续引流(引流组)治疗,比较2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改善平均时间、疗效等方面优于注药组(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持续引流可加快脑脊液循环更新,缓解脑膜刺激征,是治疗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简便易行、迅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柴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液体培养法检测生殖道感染患者216例,无临床症状体检者84例解脲支原体,及确诊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治疗后解脲支原体,比较2种方法检测阳性率.结果:治疗前、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液体培养法(P<0.01),但治疗后拷贝数明显下降.结论:临床应根据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液体培养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判断,避免液体培养法的低灵敏度造成漏诊,延误治疗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高灵敏度造成误诊.
作者:李东明;周晖登;欧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免疲功能的影响.方法: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应用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化疗同时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1次/d,连用10 d.B组单用吉西他滨+卡铂化疗,均3周为1疗程,治疗≥2周期.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组有效率54.8%,B组4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受益率高于B组(P<0.05);A组血液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均低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吉西他滨+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彩响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芳;常万里;张玉芳;王建正;韩太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提高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比较肺癌组、肺良性疾病组、正常对照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肺良性疾病组(P<0.05);血清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6%,40.0%,76.0%,64.0%;4项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87.2%;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在鳞癌的阳性率高为87.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阳性率高为76.9%;癌胚抗原在腺癌的阳性率高为86.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其他类型肺癌阳性率高为81.3%.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细胞角蛋白21-1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可弥补单一指标的不足,提高肺癌的检出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红;李佩章;雷考宁;刘志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