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晚期溃疡型食管癌

鄂有国;曹德华;朱倩;钱月红;赵枫

关键词:渍疡型食管癌, 晚期, 同步, 奈达铂, 放疗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溃疡型食管癌安全、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25例晚期渍疡型食管癌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完成顺利,有效率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化疗治疗晚期溃疡型食管癌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能够耐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单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37例(60个椎体).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18例25个椎体,椎体后凸成型术组19例35个椎体.比较2组手术前1 d,手术后1 d,1周,4周,8周,12周和24周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患者满意程度.测定后凸矫正率,观察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1周,4周.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型术组分别为(65.50±3.15)%和(67.83±4.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为44.00%,椎体后凸成型术组为14.2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原理相同、疗效无明显差异;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椎体后凸成型术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但费用较高.椎体骨折时间较短时(<3个月)宜优先选择椎体后凸成型术,骨折时间较长时优先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

    作者:陈书连;张广泉;高坤;郑稼;高延征;王义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复发心绞痛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再次发作心肌缺血事件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4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发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为156例(28.6%),较非糖尿病患者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时间短(P<0.05).266例患者药物治疗(48.8%).247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45.3%),32例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1个月内复发症状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闭塞37.5%,1~12个月大隐静脉桥狭窄16.3%,闭塞15.2%,左乳内动脉狭窄15.3%.>1年后症状复发桥血管闭塞以静脉桥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搭桥血管的类型影响再次冠状动脉治疗的必要性和倾向性.

    作者:吴长燕;陈方;张维东;李海宴;高阅春;张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及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组)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并与40例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DR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NDR组(P<0.01).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512,r=-0.517,r=-0.523).结论:脂联素具有抗高血糖、抗炎等多种效应.脂联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在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有利;张健;谢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9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或β爱体阻滞剂等,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时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压同时能有效降低血尿酸.

    作者:郭利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切口联合经尿道电切膀胱壁段输尿管的肾输尿管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先经尿道切除膀胱壁段输尿管.再取腰部一个切口行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出血,尿瘘及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2个月(6~63个月)肿瘤复发6例(19.4%),其中4例发生在膀胱,2例发生在对侧输尿管末端.在切除的输尿管口部位无肿瘤复发.患侧盆腔、腹膜后来见肿瘤种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化了手术程序,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于满;于爱军;王志勇;张利国;赵立军;马光;王振潮;辛立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对心肺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期间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23只家兔开胸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心室颤动5 min后行胸内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过程中随机滴注生理盐水(NS组)2mL/(kg·10 min)或生理盐水2 mL/(kg·10 min)加普通肝素钠60u/kg(H组)或7.5%NaCL 2 mL/(kg·10 min)+普通肝素钠60 u/kg(HSH组),另有3只家免作为假手术组,只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不给予致颤和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30min注入10%异硫氰酸荧光素钠-白蛋白0.3 mL/kg标记全身血液,循环2 min后处死动物取回肠末段,观察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NS组中8只动物,6只完成实验;H组和HSH组各6只,各有5只完成实验.各组动物的生理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经历5 min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后,在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严重的微循环灌注障碍,NS组的小肠微循环灌注面积为(22.78±4.21)%;H组为(29.73±1.21)%,和NS组相比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H组为(68.36±7.43)%,和其他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只假手术组的动物显示了均匀一致的微循环灌注.结论:心肺复苏期间给予肝素钠和小剂量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改善复苏后兔小肠微循环灌注障碍.

    作者:崔喜梅;胡春林;尹林;熊晶;钟清铃;林时荣;荆小莉;廖晓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左心室心肌面积及质量指数逆转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惠者左心室心肌面积及质量指数逆转的价值.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0例,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于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蓉积、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及质量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及质量指数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逆转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面积及质量重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其予以定量评价.

    作者:边晓琳;张连仲;马桂英;程兆云;段少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声显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3例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超声检查.采用腹前壁逐渐加压检查法,在患者感觉敏感点寻找阑尾.或采用从侧腹向回盲部移动探头扫查找阑尾.结果: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55例(占72.77%),非阑尾炎58例(占27.23%).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疑似急性阑尾炎者具有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袁志红;范俊萍;杨春梅;曹学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92例胸膜疾病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活检及治疗,统计胸腔积液的确诊率及胸膜粘连术的疗效.结果: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确诊率达95.6%,常规胸膜活检术确诊率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科胸腔镜下喷洒滑石粉胸膜固定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总有效率为91.7%,常规胸腔穿刺后胸腔内注入人重组细胞白介素-2的有效率为5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介入,使胸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凌宙贵;汪春梅;刘卫;蒋连强;梁萍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方式,处理方法及妊娠情况.结果:经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术前确诊妊娠合并卵巢肿瘤33例,占63.46%;割官产术中探查双附件发现19例,占36.54%.其中9例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17.31%.均急诊手术;43例择期手术,52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良性,其中良性囊性畸胎瘤23例,占44.23%.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易出现并发症,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王彦英;王淑;周瑞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9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其特点.结果:小肠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十二指肠,空肠上端与回肠末端;病理类型中恶性肿瘤占69.3%,其中常见为腺癌;63例恶性肿瘤中35例(55.6%)诊断时已发生转移,其中转移至肠系膜常见.结论:小肠肿瘤各种病理类型与发病部位有关.

    作者:张拥军;王念林;彭伯坚;李月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目的:现察奥氮平冶疗脑卒中后精神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奥氮平治疗急性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患者36例,2.5 mg/d,每晚口服,3 d无效增加剂量至5.0 mg.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 d后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和睡眠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 d后患者阳性精神症状评分,医疗保健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阳性精神障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萍;孔岳南;许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1,岩藻糖苷酶及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及速率法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治疗前、后血清中上述指标的含量.并检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及良性肝病患者36例(良性肝病组)上述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癌组治疗前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 L-岩藻糖苷酶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氡基肽酶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P<0.01);肝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α-L岩藻糖苷酶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含量变化,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波;王英;李美琴;陈艳华;黄玲莎;黄文成;张玮;陈铃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支气管胸膜瘘患者11例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应用庆大霉素及1:4络合碘液、3%三氯醋酸稀释液交替冲洗,配合祛痰、止咳药物、抗生素的应用,加强营养,待瘘口基本无分泌物时酌情更换细引流管并逐渐外退或纤维支气管镜下以医用生物蛋白胶黏合,然后继续引流.结果:10例患者瘘口愈合后1,3,12个月复查纤维支气管镜及胸部CT未见复发.1例经上述方法2次处理无效后行开胸瘘口修补,带蒂肌瓣填塞后治愈.结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瘘口<6 mm的患者,处理得当多数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治愈.

    作者:王作培;韦海涛;李晓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肺动脉压升高的疾病.并不伴随明显的左心衰竭.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由于左向右的大量分流使肺血流增多而造成.肺动脉高压是渐进的,大部分患者在30~50岁出现症状并死亡.临床上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去避免其继续发展.静脉内注射前列腺素,经证明对治疗肺动脉高压有效.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对终末期患者或许是好的治疗方式.但是否有合适的供体是限制这一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口服用药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有较大的改善.本综述通过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与诊断的认识.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朱耀斌;胡滨;刘迎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全胃肠外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的观察组(2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治疗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等热量、等氮的全胃肠外营养,热量20 kcal/(kg·d)、氮摄八量0.2 g/kg.其中治疗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2 mI,/(kg·d),共7 d.治疗前和治疗后1、5、7 d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生率.结果: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作者:龙鼎;喻莉;许涛;张远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良恶性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综合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学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后免疫组化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征和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3例,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7例.肿瘤位于胃18例,小肠5例,结肠2例,肠系膜1例;所有惠者均无淋巴结肿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率92.3%,CD117阳性率96.2%.结论:检测CD34,CD117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金标准;肿瘤大小和核分裂的多少是病理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CT,MRI综合影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良恶性趋势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文兵;罗江平;汪明全;袁芳;吴炅;温云;姜剩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左旋氨氟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45例原定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卡托普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优于时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王佐兵;段永强;余辉;曾伟;王静;李晓琴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启动时间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尿激酶溶栓启动时间分为3 h内溶栓组16例、6 h内溶拴组22例和12 h内溶栓组15例.发病1周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结果:18例患者血管再通,其中3 h溶栓组9例(56%),6 h内溶栓组6例(27%),12 h内溶栓组3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溶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间隔收缩幅度及左窑后壁收缩幅度均明显高于6 h和12 h溶栓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血栓溶解的成功率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王旋麟;艾民;乔玉花;刘军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改良法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造影均采用改良法进行.将术前X线诊断与术后切除的病变结肠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改良结肠检查方法术前诊断符合率为94%.结论:改良结肠造影是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覃文华;潘正航;卢林民;程广;梁彪;冯秀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