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李海;徐松

关键词:子宫肿瘤, 临床, 病理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6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中普通平滑肌瘤843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10例,平滑肌肉瘤3例.结论:细胞核分裂相计敷是判断子宫平滑肌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结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及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分析影响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1例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观察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3.7±29.5)ng/mL,性别及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正相关.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血清Prohepcidin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向阳;李江;徐丹;彭伯深;李就鸿;祝胜郎;张军;蒋莹;常巨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肩胛颈合并同侧锁骨骨折9例,肩锁关节脱位2例;利用重建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采用Herscovici's方法评估手术疗效,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肩关节外展受限1例.迟发性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结论:浮肩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正确掌握移位程度、手术八路和固定方式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有限皮肤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26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有限切开复住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复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地治疗方法.

    作者:申迷林;姜军;李旭日;王云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研究进展

    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逐渐改善肝脏功能.可能成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的新手段.本文就自体骨髓来源干细胞与肝脏的关系、可能的分化机制和条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进行综述.

    作者:季代金;黄茂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不全组.记录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并测量入院第2天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组间的差异,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功能不全组患者较心功能正常组年龄大(P<0.01)、病程长(P<0.05);心功能不全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血尿酸及血糖水平均较心功能正常组高(P<0.01或P<0.05).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尿酸和三酰甘油均成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挺松;吴宗贵;江时森;陈一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度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和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睾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r=-0.63),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瘦素可能参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

    作者:胡清;万雨明;曾玉琴;彭彩碧;孙明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腹胀、呕吐为主要表现.胃管引流量>800 mL/d,且持续>10 d为主要诊断依据.上消化道碘造影、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恢复.结论:综合性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应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作者:陆春雷;吴国忠;李界明;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数字散斑法测量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下的形变

    目的:用数字散斑法测试髓内钉锁钉的形变.为临床上分析锁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段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分A-D组测试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 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分别测量4组第4锁钉的形变.在100,300,500 N拉力下,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数据,数字散斑相关软件计算得出应变.结果:在300 N拉力下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远端锁钉易发生断裂,应尽量以2枚锁钉固定远端.

    作者:邹庆峰;周轶平;姚激;李建云;马琨;陈英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3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强度可迭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手术不需过多剥离软组织,可减少肩袖损伤和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盛夏;瞿南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搪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方便,初使剂量宜偏小.

    作者:司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倍频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评价倍频Nd : 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时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李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种冷冻方法对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栽杆玻璃化冷冻法与程序冷冻法对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剩余的Ⅰ~Ⅲ级胚胎进行程序冷冻或栽杆玻璃化冷冻,比较胚胎复苏后的复苏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载杆玻璃化冷冻复苏66个周期,253个胚胎、存活192个(75.89%),复苏后优胚173个(90.10%),移植66个周期,临床妊娠26个周期(39.39%).种植率19.25%,流产2个周期.程序冷冻复苏105个周期,589个胚胎、存活327个(55.52%),复苏后优胚268个(81.96%),移植105个周期,临床妊娠32个周期(30.47%),种植率15.18%,流产4个周期.载杆玻璃化法冷冻后的胚胎复苏率和优胚率明显高于程序冷冻法(P<0.01,P<0.05),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略高于程序冷冻法(P>0.05).结论:栽杆玻璃化冷冻法是一种有效的胚胎冷冻方法,其复苏率和复苏后优胚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程序冷冻法,可以提高胚胎的有效使用.

    作者:胡玥玥;王华;黄晓卉;江成龙;罗清炳;张昌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厦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作者:李万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和氟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押郁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nhel指敷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海涛;魏莉华;田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终丝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目的:探讨人终丝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及人终丝匀浆上清液诱导,对照组只加培养基,>72 h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诱导后有17%的细胞发生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神经丝蛋白阳性率15.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13.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18.3%.结论:终丝中含有神经生长必备的细胞因子,并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作者:夏冰;刘福云;赵跃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和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易局部复发,转移少见.

    作者:陈从文;周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20.93±4.47)%,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15.14±4.79)%和健康对照组(15.4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者比增高者预后好.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对肺癌的预测价值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肺癌预测及免疫治疗的靶点.

    作者:薛聃;周燕斌;黄茂宏;谭潇琼;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原发性肝癌、82例良性肝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同步测定,并时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英;黄文成;朱波;劳明;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24 h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量,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mm Hg.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调节血流量在250~350 mL/min,维持超滤比率在20%~25%,碳酸氢盐置换液以前置换与后置换按1:1比例同时输入.结果:所有治疗均顺利进行,经过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治疗,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收缩压提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量有明显减少,并且能维持到治疗结束后24 h(P<0.01),而体温、心脏指数、氧合状况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时血浆内毒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预测病死率为71%(基于APACHE Ⅱ评分)和66%(基于SAPSⅡ评分),实际28 d病死率为47%(14/30).结论: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方法.

    作者:江波杰;方旭晨;涂春莲;赵仲谋;沈励;吴焱;刘新兵;叶旭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伴神志障碍65例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65例,给予经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模式辅助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 h,1 d,2 d,3 d和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pH、PaO2、PaCO2)结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明显好转63例(96.9%).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于治疗2 h有较大改善(P<0.01),1 d达明显效果,1~3 d仍进一步好转(P<0.01);2例无效(3.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王廷焱;杨永国;余嗣崇;侯小花;乔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