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聃;周燕斌;黄茂宏;谭潇琼;王中华
目的:探讨经皮乙醇注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4例肝癌患者进行经皮乙醇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周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乙醇注射注射可以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长期疗效和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拱辰;施广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对来源于高原的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胆管癌患者,进行缺氧损害对基因表达差异性的实验研究.方法:肝癌等5种肿瘤患者328例为A组,其中高原地区的肝癌患者51例为A1组,平原肝癌患者55例为A2组;健康对照组470例中62例测定锌指蛋白A20,其中高原健康对照31例为B1组,平原健康对照31例为B2组;健康对照组中另408例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高原健康对照205例为C1组,平原健康对照203例为C2组.结果:锌指蛋白A20阳性率和荧光强度A1组为(74.91±14.35)及(12.43±5.02),A2组为(82.47±15.92)及(14.564±5.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8.62±5.54)及(2.46±1.29),B2组(9.92±7.18)及(3.49±1.8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与C2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因素对同种疾病和健康人均有损害,高原地区人体血液中锌指蛋白A20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与平原(≤500 m/海拔)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娟;胡媛妲;李青;马建;邓责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单胎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双胞胎明显高于单胞胎(P<0.01);早产儿新生儿室息、先天畸形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双胞胎明显高于单胎早产儿(P<0.01).结论:双胎妊娠易发生早产;双胎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秦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缝隙连接蛋白-43在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病例组)和15例正常输尿管组织(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病例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与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盂榆尿管连接部梗阻段神经分布减少、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减弱或消失在先天性肾积水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迟强;周逢海;王养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3.6%).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数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杨华强;徐小波;徐燕敏;张萍;刘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显示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第7号外显子缺失,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未发现缺失.结论:PCR-酶切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可靠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检测方法,提高了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莉;康冰;王涛;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重度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往往伴随有气道平滑肌肥厚,其在哮喘恶化、慢性气流的限制中发挥着作用,一直被视为哮喘发病的重要角色.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支气管热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射频探针释放可控制的热能,减少积聚的气道平滑肌,并可降低支气管收缩、狭窄.可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和改善哮喘控制,在改善哮喘持续状态方面超过目前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搪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方便,初使剂量宜偏小.
作者:司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218例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不全组.记录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并测量入院第2天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组间的差异,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心功能不全组患者较心功能正常组年龄大(P<0.01)、病程长(P<0.05);心功能不全组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血尿酸及血糖水平均较心功能正常组高(P<0.01或P<0.05).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尿酸和三酰甘油均成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挺松;吴宗贵;江时森;陈一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作者:李娜;田锁成;孙刚;李慧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全国调查法则,在河南地区对抽样人群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逐户运人进行登记,填写统一表格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河南地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3.5%,20.1%,23.8%.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运动、饮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与糖代谢障碍相关.结论: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田睿;赵志刚;袁慧娟;汪艳芳;秦贵军;闫镛;李清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和氟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押郁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nhel指敷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王海涛;魏莉华;田洪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用数字散斑法测试髓内钉锁钉的形变.为临床上分析锁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段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分A-D组测试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 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分别测量4组第4锁钉的形变.在100,300,500 N拉力下,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数据,数字散斑相关软件计算得出应变.结果:在300 N拉力下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远端锁钉易发生断裂,应尽量以2枚锁钉固定远端.
作者:邹庆峰;周轶平;姚激;李建云;马琨;陈英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例1,男,71岁.咳嗽气喘3个月,加重伴痰中带血丝15 d入院.吸烟史50年,30~40支/d.体格检查:体温37℃,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湿罗音.肺功能检查示阻塞性通气障碍.X线胸片显示两肺类圆形肿块影,形态不规则,诊断为右肺周围型肺癌左肺转移.
作者:李惠民;高凤霞;李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原发性肝癌、82例良性肝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同步测定,并时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英;黄文成;朱波;劳明;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分析影响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1例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观察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3.7±29.5)ng/mL,性别及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正相关.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血清Prohepcidin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向阳;李江;徐丹;彭伯深;李就鸿;祝胜郎;张军;蒋莹;常巨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逐渐改善肝脏功能.可能成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的新手段.本文就自体骨髓来源干细胞与肝脏的关系、可能的分化机制和条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进行综述.
作者:季代金;黄茂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百草枯中毒49例,其中27例行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22例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结果:2纽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死亡病例存活天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国;徐维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7个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结果:颈椎体裂隙征C3椎体2个,C4椎体20个,C5椎体118个,C6椎体27个;除C4和C5椎体全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C5和C6椎体中后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以及1例C4椎体全裂隙型者裂隙位于椎体中部外,其余各型均在椎体下缘上方可见1个裂隙.结论:颈椎体裂隙征发生在颈椎体下缘上方,6型中以全裂隙型多;C5椎体裂隙征发生率高,C4、C6椎体次之,与颈椎退行性变好发部位相一致.
作者:史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变迁,以反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舞钢市相邻2家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2年为1组.结果:剖官产率逐年上升,且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变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难产、胎儿窘迫逐年下降,但仍高居第2、3位;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增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升高.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作者:凡艳丽;王曦琳;魏巧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