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杨华强;徐小波;徐燕敏;张萍;刘瑜

关键词: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3.6%).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数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20.93±4.47)%,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15.14±4.79)%和健康对照组(15.4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者比增高者预后好.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对肺癌的预测价值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肺癌预测及免疫治疗的靶点.

    作者:薛聃;周燕斌;黄茂宏;谭潇琼;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椎体裂隙征X线诊断

    目的:探讨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7个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结果:颈椎体裂隙征C3椎体2个,C4椎体20个,C5椎体118个,C6椎体27个;除C4和C5椎体全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C5和C6椎体中后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以及1例C4椎体全裂隙型者裂隙位于椎体中部外,其余各型均在椎体下缘上方可见1个裂隙.结论:颈椎体裂隙征发生在颈椎体下缘上方,6型中以全裂隙型多;C5椎体裂隙征发生率高,C4、C6椎体次之,与颈椎退行性变好发部位相一致.

    作者:史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原发性肝癌、82例良性肝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同步测定,并时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英;黄文成;朱波;劳明;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倍频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评价倍频Nd : 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时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李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肩胛颈合并同侧锁骨骨折9例,肩锁关节脱位2例;利用重建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采用Herscovici's方法评估手术疗效,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术后并发肩关节外展受限1例.迟发性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结论:浮肩损伤发生率低,漏诊率高.正确掌握移位程度、手术八路和固定方式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6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中普通平滑肌瘤843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10例,平滑肌肉瘤3例.结论:细胞核分裂相计敷是判断子宫平滑肌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结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及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

    作者:李海;徐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颈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6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子宫颈癌患者行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子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77.4%,90.3%.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与经腹部超声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或放疗、化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雪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度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2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和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睾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瘦素水平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r=-0.63),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瘦素可能参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

    作者:胡清;万雨明;曾玉琴;彭彩碧;孙明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在小儿哮喘发作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46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为观察组,分别于发作期及恢复期各采血2 mL,取双份血清,2次间隔时间15~20 d.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衣原体抗体.结果:观察组9例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阳性率为19.57%(9/46),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2例;对照组无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病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中有8例年龄>3岁.结论:肺炎表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3岁惠儿中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易诱发小儿哮喘的急性发作.

    作者:刘爽;赵素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厦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作者:李万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伴神志障碍65例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65例,给予经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模式辅助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 h,1 d,2 d,3 d和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pH、PaO2、PaCO2)结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明显好转63例(96.9%).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于治疗2 h有较大改善(P<0.01),1 d达明显效果,1~3 d仍进一步好转(P<0.01);2例无效(3.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王廷焱;杨永国;余嗣崇;侯小花;乔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56例(62眼)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1~2条.结果: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能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作者:李娜;田锁成;孙刚;李慧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应用2种方法检测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缺失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显示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第7号外显子缺失,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未发现缺失.结论:PCR-酶切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可靠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检测方法,提高了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莉;康冰;王涛;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缺氧损害对锌指蛋白A20和高敏C反应蛋白高表达的影响

    目的:对来源于高原的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胆管癌患者,进行缺氧损害对基因表达差异性的实验研究.方法:肝癌等5种肿瘤患者328例为A组,其中高原地区的肝癌患者51例为A1组,平原肝癌患者55例为A2组;健康对照组470例中62例测定锌指蛋白A20,其中高原健康对照31例为B1组,平原健康对照31例为B2组;健康对照组中另408例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高原健康对照205例为C1组,平原健康对照203例为C2组.结果:锌指蛋白A20阳性率和荧光强度A1组为(74.91±14.35)及(12.43±5.02),A2组为(82.47±15.92)及(14.564±5.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8.62±5.54)及(2.46±1.29),B2组(9.92±7.18)及(3.49±1.8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与C2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缺氧环境因素对同种疾病和健康人均有损害,高原地区人体血液中锌指蛋白A20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与平原(≤500 m/海拔)人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胡娟;胡媛妲;李青;马建;邓责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腹胀、呕吐为主要表现.胃管引流量>800 mL/d,且持续>10 d为主要诊断依据.上消化道碘造影、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恢复.结论:综合性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应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作者:陆春雷;吴国忠;李界明;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和组织起源.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由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组成.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易局部复发,转移少见.

    作者:陈从文;周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解剖学肺叶切除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解剖学肺叶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56例惠者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解剖学肺叶切除术,其中肺恶性肿瘤49例,肺良性疾病7例;右肺上叶切除8例,右肺中叶切除5例,右肺下叶切除12例,左肺上叶切除9例,左肺下叶切除22例.肺恶性肿瘤同期行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清扫.结果:本组中55例经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顺利实施解剖学肺叶切除,1例因肺门血管解剖时出血而延长切口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肺癌术后1年生存率96.4%.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解剖学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伍青;李玉华;朱彦君;王桂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6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变迁,以反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舞钢市相邻2家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2年为1组.结果:剖官产率逐年上升,且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变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难产、胎儿窘迫逐年下降,但仍高居第2、3位;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增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升高.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作者:凡艳丽;王曦琳;魏巧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慢性咳嗽1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慢性咳嗽病因、发病机制及常见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慢性咳嗽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慢性咳嗽临床易被误诊为慢性咽炎,鼻后滴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疾病.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的慢性咳嗽临床易误诊、漏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者:谢芳;何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空芯针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7例,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7例),EF组(10例),分别给予多西他赛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期变化,及不同激素受体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多西他赛组优于CE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孕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孕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者.

    作者:韩红勤;曾庆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