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赵素红
目的:调查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按照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全国调查法则,在河南地区对抽样人群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逐户运人进行登记,填写统一表格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河南地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13.5%,20.1%,23.8%.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运动、饮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与糖代谢障碍相关.结论:河南地区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性别、年龄、年收入、吸烟、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总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低盐低脂饮食及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
作者:田睿;赵志刚;袁慧娟;汪艳芳;秦贵军;闫镛;李清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百草枯中毒49例,其中27例行血液灌流与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组),22例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结果:2纽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死亡病例存活天数,为临床救治百草枯中毒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卫国;徐维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小、赦果确切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术前在腋毛区域旁开0.5~1 cm标记手术范围,沿中央腋横皱襞画长3~4 cm手术切口线.采取局部肿胀麻醉,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层,翻转皮瓣剪除皮瓣上脂肪组织、毛囊及呈粟粒状密集分布的大汗腺.结果:手术治疗19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0例随访3个月~1年,术区皮肤柔软,无异味残留,切口处瘢痕不明显.结论:腋横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症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
作者:俞海燕;张正文;谢锋;钟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有限皮肤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26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有限切开复住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复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地治疗方法.
作者:申迷林;姜军;李旭日;王云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骨髓干细胞在肝脏病理条件下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且可修复受损肝脏,逐渐改善肝脏功能.可能成为中、晚期肝硬化治疗的新手段.本文就自体骨髓来源干细胞与肝脏的关系、可能的分化机制和条件、干细胞治疗的方法,目前争论的问题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细胞移植治疗肝病的方式等进行综述.
作者:季代金;黄茂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显示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第7号外显子缺失,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未发现缺失.结论:PCR-酶切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可靠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检测方法,提高了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莉;康冰;王涛;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冲击放射治疗对晚期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6例晚期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先行大剂量冲击放射治疗.每野300~500 cGy/次,连续3~5次,后改常规剂量照射,同时辅以心理指导、呼吸道管理、输液及皮肤护理等.结果:晚期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症状缓解率达100%.其中肺癌患者15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7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倒;食管癌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结论:大剂量冲击放射治疗是晚期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李甸源;代军强;高松涛;师国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7个颈椎体裂隙征的X线表现.结果:颈椎体裂隙征C3椎体2个,C4椎体20个,C5椎体118个,C6椎体27个;除C4和C5椎体全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C5和C6椎体中后裂隙型各1例在椎体下缘上方均可见上下2个裂隙以及1例C4椎体全裂隙型者裂隙位于椎体中部外,其余各型均在椎体下缘上方可见1个裂隙.结论:颈椎体裂隙征发生在颈椎体下缘上方,6型中以全裂隙型多;C5椎体裂隙征发生率高,C4、C6椎体次之,与颈椎退行性变好发部位相一致.
作者:史志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胃瘫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腹胀、呕吐为主要表现.胃管引流量>800 mL/d,且持续>10 d为主要诊断依据.上消化道碘造影、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恢复.结论:综合性保守治疗是胃瘫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应避免盲目手术治疗.
作者:陆春雷;吴国忠;李界明;莫晓东;芮小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分析影响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1例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观察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3.7±29.5)ng/mL,性别及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正相关.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血清Prohepcidin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向阳;李江;徐丹;彭伯深;李就鸿;祝胜郎;张军;蒋莹;常巨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65例,给予经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模式辅助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后2 h,1 d,2 d,3 d和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血气分析(pH、PaO2、PaCO2)结果、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明显好转63例(96.9%).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于治疗2 h有较大改善(P<0.01),1 d达明显效果,1~3 d仍进一步好转(P<0.01);2例无效(3.1%).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伴轻度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王廷焱;杨永国;余嗣崇;侯小花;乔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空芯针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7例,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7例),EF组(10例),分别给予多西他赛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期变化,及不同激素受体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多西他赛组优于CE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孕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孕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者.
作者:韩红勤;曾庆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Met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卵巢癌、16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8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C-Met蛋白表达.结果:C-Met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在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37.5%,66.7%,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在卵巢癌组织的阳性率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和淋巴结的转移,C-Met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表达呈负相关性(r=-0.382,P=0.006).结论:C-Met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突变或缺失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Met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联合栓测有助于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作者:陈衡;彭碧玲;黄海玉;黄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方法: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餐后2 h血糖,搪化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有效控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方便,初使剂量宜偏小.
作者:司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厦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作者:李万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变迁,以反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舞钢市相邻2家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2年为1组.结果:剖官产率逐年上升,且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变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难产、胎儿窘迫逐年下降,但仍高居第2、3位;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增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升高.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作者:凡艳丽;王曦琳;魏巧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6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子宫颈癌患者行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子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77.4%,90.3%.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与经腹部超声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或放疗、化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雪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49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别进行测定,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其生存期之间呈负相关(P<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0%.血清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02%,85.71%,91.8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癌胚抗原.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良好的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诊断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诊断价值优于血清癌胚抗原.
作者:姜正华;桑慧颖;葛辉;桑琳莉;朱慕云;王正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重度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往往伴随有气道平滑肌肥厚,其在哮喘恶化、慢性气流的限制中发挥着作用,一直被视为哮喘发病的重要角色.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支气管热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射频探针释放可控制的热能,减少积聚的气道平滑肌,并可降低支气管收缩、狭窄.可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和改善哮喘控制,在改善哮喘持续状态方面超过目前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46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为观察组,分别于发作期及恢复期各采血2 mL,取双份血清,2次间隔时间15~20 d.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衣原体抗体.结果:观察组9例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阳性率为19.57%(9/46),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2例;对照组无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病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中有8例年龄>3岁.结论:肺炎表原体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3岁惠儿中肺炎表原体急性感染易诱发小儿哮喘的急性发作.
作者:刘爽;赵素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