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平;张国英;李鑫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小、赦果确切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术前在腋毛区域旁开0.5~1 cm标记手术范围,沿中央腋横皱襞画长3~4 cm手术切口线.采取局部肿胀麻醉,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层,翻转皮瓣剪除皮瓣上脂肪组织、毛囊及呈粟粒状密集分布的大汗腺.结果:手术治疗19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30例随访3个月~1年,术区皮肤柔软,无异味残留,切口处瘢痕不明显.结论:腋横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症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确切等优点.
作者:俞海燕;张正文;谢锋;钟爱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术前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占位效应轻,轻或中度水肿(73.6%).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多数病灶为等或稍高信号,少数病灶为高信号、FLAIR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的坏死区.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杨华强;徐小波;徐燕敏;张萍;刘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终丝匀浆上清液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无血清培养基及人终丝匀浆上清液诱导,对照组只加培养基,>72 h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诱导后有17%的细胞发生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神经丝蛋白阳性率15.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率13.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18.3%.结论:终丝中含有神经生长必备的细胞因子,并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作者:夏冰;刘福云;赵跃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肥胖在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表达中的影响.方法:102例心力衰竭患者.接成人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体质量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3组间B型钠尿肤水平;以65岁为界限将102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肥胖者与非肥胖者B型钠尿肽水平.结果:肥胖组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体质量超重组.结论:肥胖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钛水平的重要独立因子.
作者:徐卫平;张国英;李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方法:6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子宫颈癌患者行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子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77.4%,90.3%.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癌与经腹部超声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或放疗、化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李雪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6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中普通平滑肌瘤843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10例,平滑肌肉瘤3例.结论:细胞核分裂相计敷是判断子宫平滑肌肿瘤性质的重要指标,结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及临床资料可明确诊断.
作者:李海;徐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重度哮喘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往往伴随有气道平滑肌肥厚,其在哮喘恶化、慢性气流的限制中发挥着作用,一直被视为哮喘发病的重要角色.支气管镜下射频消融支气管热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射频探针释放可控制的热能,减少积聚的气道平滑肌,并可降低支气管收缩、狭窄.可减少气道平滑肌数量和改善哮喘控制,在改善哮喘持续状态方面超过目前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骅;徐鹏;张民;苏仁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13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强度可迭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手术不需过多剥离软组织,可减少肩袖损伤和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盛夏;瞿南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24 h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量,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 mm Hg.采用ELISA法测定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内毒素,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调节血流量在250~350 mL/min,维持超滤比率在20%~25%,碳酸氢盐置换液以前置换与后置换按1:1比例同时输入.结果:所有治疗均顺利进行,经过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治疗,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收缩压提高(P<0.05),去甲肾上腺素的需要量有明显减少,并且能维持到治疗结束后24 h(P<0.01),而体温、心脏指数、氧合状况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时血浆内毒素、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预测病死率为71%(基于APACHE Ⅱ评分)和66%(基于SAPSⅡ评分),实际28 d病死率为47%(14/30).结论: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方法.
作者:江波杰;方旭晨;涂春莲;赵仲谋;沈励;吴焱;刘新兵;叶旭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结果:160例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39例,发生率24.4%,丙肝肝硬化发生率高57.7%;典型的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发生率为15.4%;12例入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27例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 h血糖均≥11.1 mmol/L;总胆红素水平高,血清白蛋白、胆碱脂酶、总胆固醇低;肝功能C级肝源性糖尿病达52.3%.给予糖尿病饮食厦小剂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治疗9例,短效胰岛素治疗30例,26例血糖恢复正常,8例好转,死亡5例,病死率12.82%.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发生糖代谢紊乱,治疗须要兼顾肝损害及糖尿病2个方面,以应用胰岛素为主.
作者:李万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用数字散斑法测试髓内钉锁钉的形变.为临床上分析锁钉断裂之原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根成人防腐股骨标本,制作股骨中段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模型.4枚锁钉从上到下标记为1,2,3,4.每具标本分A-D组测试顺序进行测试,A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B组:在A组基础上股骨中段横形锯断2次,即中点锯断1次,中点下5 cm处行第2次锯断,模拟较复杂型骨折;C组:在B组的基础上上端去除1枚锁钉;D组:在C组基础上下端去除1枚锁钉.分别测量4组第4锁钉的形变.在100,300,500 N拉力下,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数据,数字散斑相关软件计算得出应变.结果:在300 N拉力下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远端锁钉易发生断裂,应尽量以2枚锁钉固定远端.
作者:邹庆峰;周轶平;姚激;李建云;马琨;陈英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原发性肝癌、82例良性肝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同步测定,并时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肝病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糖类抗原19-9、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英;黄文成;朱波;劳明;黄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与同期单胎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双胞胎明显高于单胞胎(P<0.01);早产儿新生儿室息、先天畸形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双胞胎明显高于单胎早产儿(P<0.01).结论:双胎妊娠易发生早产;双胎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及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秦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分析影响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1例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观察分析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3.7±29.5)ng/mL,性别及不同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血清Prohepcidin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正相关.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作为血清Prohepcidin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向阳;李江;徐丹;彭伯深;李就鸿;祝胜郎;张军;蒋莹;常巨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CEF方案)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空芯针穿刺确诊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7例,随机分为多西他赛组(7例),EF组(10例),分别给予多西他赛方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方案化疗3个周期,化疗结束2周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后TNM分期变化,及不同激素受体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多西他赛组优于CE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M分期均较新辅助化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孕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孕激素受体阳性者(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脲嘧啶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激素受体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者.
作者:韩红勤;曾庆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倍频Nd : 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时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志强;王改霞;李中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肺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20.93±4.47)%,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15.14±4.79)%和健康对照组(15.4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低者比增高者预后好.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对肺癌的预测价值与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断-1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有可能成为肺癌预测及免疫治疗的靶点.
作者:薛聃;周燕斌;黄茂宏;谭潇琼;王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有限皮肤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26例.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2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有限切开复住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长螺旋形骨折复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地治疗方法.
作者:申迷林;姜军;李旭日;王云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显示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第7号外显子缺失,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未发现缺失.结论:PCR-酶切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可靠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检测方法,提高了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莉;康冰;王涛;方东;廖世秀;王应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乙醇注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4例肝癌患者进行经皮乙醇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周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乙醇注射注射可以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长期疗效和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拱辰;施广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