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远生;李伟;路峰;李英毅;范爱国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非大血管病变组29例和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28名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比色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大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虎子颖;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895份疾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23份,阳性率为58.43%.革兰阴性杆菌占64.98%,阳性球菌占26.35%.在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其中21份标本为混合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9份标本为细菌混合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吴均竹;周作华;吕军眉;张珍;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5例、结核4例、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手术损伤支气管动脉1例.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致其闭塞为止.结果:即时止血17例,3例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5年,再出血3例.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栓塞后反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作者:顾洪;李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严为民;吕志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威;王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其母亲怀孕3个月时因上呼吸道感染曾服用氯霉素治疗,患儿出生后10个月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妇幼医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诊疗.5年来患儿发育相对滞后,体质差,时有发热、咳嗽,但无头晕、晕厥、蹲踞现象,无胸痛、咯血及发绀等症状,活动无明显受限.
作者:廉秋芳;朱继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鉴别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58例,随机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在胸痛发作和治疗缓解后分别记录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胸痛发作及缓解时心电图ST-T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各类疾病心电图ST-T改变的百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时ST-T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14.29%)高.结论: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改变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的中有重要临床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高.
作者:卓朝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老年女性,77岁,因发热、乏力6 d,行走时双下肢无力3 d入院.入院前6 d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88.7%,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217×109/L,X线胸片示双下肺肺炎,诊断细菌性肺炎,给予强力阿莫仙静点2.4 g,2次/d,共用6次,症状无明显好转,仍低热、双下肢无力,偶有咳嗽、咳白痰.
作者:谢晓玮;文仲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1.0 mg/次,3次/d,共16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58例经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亦略有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作者:宁小方;郭辉;邵振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杨大业;陈静;张德巍;谢强;孙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诸多相关因素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154例患者脑部病灶的低场MRI征象,分析其表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放射性脑病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照射面积、照射剂量、照射疗程以及联合应用化疗有相关性.结论:低场MRI能够为临床放射性脑病的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颖;李娜;贾守强;王永秀;孙慧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6例中治愈48例,治愈率为85.7%.死亡8例:因肝粉碎性破裂,术中大出血致休克死亡2例;因累及右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出血量大,术后死亡2例;因合并脑外伤,死于脑疝3例;因合并脾破裂,膈肌破裂,门静脉撕裂,术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肝外伤患者往往因多脏器合并损伤,严重者止血困难,病死率高,故应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为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使患者有一个佳治疗方案.
作者:梁家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情况,探讨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取10例正常人躯干部皮肤作对照.结果: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5RA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皮损真皮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记忆性T淋巴细胞为主,推测细胞免疫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张杰;钟绮丽;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激光意指光的受激幅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物质或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物质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如He-Ne、CO2、N2、Ar+、He-Cd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如染料激光器及Ar+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简称Nd:YAG激光器)、钕玻激光器.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2例晚期直肠癌行术前化疗,术前全身化疗2个疗程,CF+5-Fu方案:CF 2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30 min以上,随后5-Fu 5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6 h以上,连用5 d.完成后4~6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2~4周开始追加2~4个疗程化疗,根据患者毒副反应程度,5-Fu剂量控制在在300~500 mg/m2·d范围内.结果:经术前辅助化疗,肿瘤侵犯深度(T)得到明显改善.T分期下降37例,下降率59.68%.N分期下降25例,下降率40.32%.降低临床分期率36例(58.06%).根治性手术的保肛率36例(58.06%).51例随访病例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未发现直肠狭窄、直肠炎、排尿障碍以及肠梗阻等.36例保肛术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对于进展期、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董晓锋;樊青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c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 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晚萍;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波依定组(35例),依那普利组(40例),联合治疗组(45例).波依定组5 mg、依那普利组10mg,联合治疗组波依定5 mg+依那普利10 mg 1次/d,共6周.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药物治疗第6周末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波依定组与依那普利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4.6±13.5)mmHg和(23.6±7.3)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为(31.8±1 5.4)mmHg,与两单药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较单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依定及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波依定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性好.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136例经无创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距胸膜距离及患者病情,对其中62例患者进行了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另外74例患者使用精细针进行了经皮肺穿刺活检.评估各自诊断准确率、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均能获取组织标本.病理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组有29例为恶性病变,6例为良性病变,27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71%;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69.0%;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有59例恶性病变,7例为良性病变,8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4.6%;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95.2%(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并发气胸11例,痰中带血1例,肺内出血4例.结论: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性高.
作者:朱大庆;何炳文;黄玉晖;李帜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作为效应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与其耐药靶细胞K562/ADR进行共培养,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相对含量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时,阿霉素对K562和K562/ADR的IC50分别为(0.68士0.04)μmol/L和(66.23±4.38)μmol/L;K562/ADR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97.43倍;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48 h(效靶比1:5、阿霉素1.1 μmol/L)后,IC50为(32.15±0.79)μmol/L,联合逆转倍数为2.06倍,细胞内的阿霉素相对含量增加1.83倍;P糖蛋白表达下调36.7%,m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值也呈下调趋势.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可提高耐药细胞K562/ADR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下调mdr-1基因及P糖蛋白的表达,提高阿霉素对耐药细胞K562/ADR的敏感性,使细胞因子诱导杀伤联合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得以显现.
作者:蒋东霞;胡杰英;徐虹;何琳;买玲;杨胜利;宋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