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

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关键词:小儿, 肺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 误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34例肝硬化中95例合并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70.9%;无性别差异;老年及肝功能差、门静脉内径≥13 mm、血浆白蛋白<35 g/L、存在腹水发生率高;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组死亡率高.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发生率高;与肝功能损害、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内分泌及胆囊功能紊乱等有关;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是肝硬化的继发表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观察指标,宜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孙雅君;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06例大肠平坦型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隆起型和平坦型病变,对其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直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2966例患者中检出大肠病变939例,隆起型病变占58.68%(551/939),平坦型病变占11.29%(106/939).平坦型病变的平均年龄为(51±13.65)岁,隆起型病变平均年龄为(47±16.41)岁.平坦型病变直肠占33.96%,隆起型病变的直肠占21.786%.平坦型病变直径为(1 7±9.7)mm,隆起型为(28±7.3)mm.平坦型病变癌变率为4.72%,隆起型为3.09%.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陶珊;卢青;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老年女性,77岁,因发热、乏力6 d,行走时双下肢无力3 d入院.入院前6 d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88.7%,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217×109/L,X线胸片示双下肺肺炎,诊断细菌性肺炎,给予强力阿莫仙静点2.4 g,2次/d,共用6次,症状无明显好转,仍低热、双下肢无力,偶有咳嗽、咳白痰.

    作者:谢晓玮;文仲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电子支气管镜和经皮肺活检诊断肺外周孤立性肿块

    目的:评估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136例经无创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距胸膜距离及患者病情,对其中62例患者进行了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另外74例患者使用精细针进行了经皮肺穿刺活检.评估各自诊断准确率、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均能获取组织标本.病理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组有29例为恶性病变,6例为良性病变,27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71%;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69.0%;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有59例恶性病变,7例为良性病变,8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4.6%;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95.2%(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并发气胸11例,痰中带血1例,肺内出血4例.结论: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性高.

    作者:朱大庆;何炳文;黄玉晖;李帜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性别差异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着健康.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揭示了雌激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雄激素或者雌雄激素比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比雌激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云;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FFA、TNF-α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非大血管病变组29例和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28名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比色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大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虎子颖;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 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6例(100%)、肝脾肿大15例(94%)、黄疸13例(81%);14例(88%)通过骨髓象、病理确诊,2例(13%)经过尸检后确诊;8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其余仅对症治疗或放弃治疗,全部病例13例(81%)死亡,3例失访.结论:骨髓形态学、病理是确诊恶性组织细胞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MH不同病期有多样性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病理、骨髓象的意义,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郭智;张波;刘坚;楼金星;谭晓华;阮新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组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48 h起即给予早期综合康复,病情好转或出院后恢复期继续给予社区或家庭综合康复与指导;对照组仅给予简单康复与指导.两组分别于1周内、1,3,6,12个月时用GCS、NIHSS、FMA、ADL进行阶段量化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结果:两组间GCS在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NIHSS、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杜远生;李伟;路峰;李英毅;范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7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以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有无疤痕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于脂肪液化后(1 3±3)d愈合,17例出现疤痕;观察组切口于脂肪液化后(6±2)d愈合,3例出现疤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较少出现疤痕.

    作者:张秀英;王传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威;王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要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其基因多态性影响着转录和表达调控,与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筛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在基因水平上为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梁皓;赵文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C区变异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例HbeAg阴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分型,并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后第1,3,6,9,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变化,治疗9个月后再次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前C区变异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B型6.25%,C型26.25%,D型52.5%,E型8.75%,CD混合型5%,F型1.25%.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HBVYMDD突变株(YIDD/YVDD)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结论: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D型对拉米夫定疗效依次降低.

    作者:吴晓荫;张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提高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c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 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晚萍;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的MRI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的MRI成像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0.2 T安科OPEN MARKⅡ扫描机,选择SE序列,对所有经MRI首次检查的脑内球形或团状病变(病变径线界定≥2 cm者)的<18岁的少年儿童患者,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方法.共筛选认定102例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患者,并对其MRI成像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10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癫癎发作(大发作或小发作),无发热及其他临床体征;病变呈球形或团状,均位于皮层区或皮髓质交界区,病变信号均匀,T1WI与T2WI病变径线基本吻合,有72例于平扫时显示病变内囊泡,多为单发脑囊虫退变死亡期炎症所致;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炎治疗1个月后,病变均有吸收、缩小,无脓肿形成趋势.结论: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有特征性MRI表现,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作者:孙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穿刺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34βE12、P63、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9%、9%、100%、97.7%;前列腺增生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88.9%、94%、97%、5.6%.前列腺癌与增生比较,CK34βE12、P63S、P504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A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34βE1 2、P63、PSA、P504S联合标记,可以鉴别前列腺的良、恶性病变,提高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张子杰;李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电图在胃食管反流病和冠心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鉴别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58例,随机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在胸痛发作和治疗缓解后分别记录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胸痛发作及缓解时心电图ST-T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各类疾病心电图ST-T改变的百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时ST-T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14.29%)高.结论: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改变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的中有重要临床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高.

    作者:卓朝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女性绝育术后输卵管复通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复通术后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本院实施输卵管复通术26例的复孕情况.结果:26例患者复通25例,复通率为96.15%,复孕24例,复孕率为92.31%.抽芯近端包埋法绝育术后复通复孕率高,输卵管峡部吻合术后复孕率高,绝育时间超过5年者,复通术的成功率低.结论:输卵管吻合术的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的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熊安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6例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6例中治愈48例,治愈率为85.7%.死亡8例:因肝粉碎性破裂,术中大出血致休克死亡2例;因累及右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出血量大,术后死亡2例;因合并脑外伤,死于脑疝3例;因合并脾破裂,膈肌破裂,门静脉撕裂,术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肝外伤患者往往因多脏器合并损伤,严重者止血困难,病死率高,故应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为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使患者有一个佳治疗方案.

    作者:梁家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微型腹腔镜二孔法缝扎内环口治疗2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约为13~20 mm,平均16 min,伤口不需要缝合.近期并发症3例,阴囊积气2例,脐戳孔网膜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痊愈.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246例患儿,随访率94.6%.随访1周~24个月.复发3例,1例经腹腔镜,2例经开腹治愈,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无需伤口拆线,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罗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