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涛;黄新辉;罗威
目的:总结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隆起型和平坦型病变,对其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直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2966例患者中检出大肠病变939例,隆起型病变占58.68%(551/939),平坦型病变占11.29%(106/939).平坦型病变的平均年龄为(51±13.65)岁,隆起型病变平均年龄为(47±16.41)岁.平坦型病变直肠占33.96%,隆起型病变的直肠占21.786%.平坦型病变直径为(1 7±9.7)mm,隆起型为(28±7.3)mm.平坦型病变癌变率为4.72%,隆起型为3.09%.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陶珊;卢青;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136例经无创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距胸膜距离及患者病情,对其中62例患者进行了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另外74例患者使用精细针进行了经皮肺穿刺活检.评估各自诊断准确率、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均能获取组织标本.病理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组有29例为恶性病变,6例为良性病变,27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71%;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69.0%;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有59例恶性病变,7例为良性病变,8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4.6%;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95.2%(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并发气胸11例,痰中带血1例,肺内出血4例.结论: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性高.
作者:朱大庆;何炳文;黄玉晖;李帜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非大血管病变组29例和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28名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比色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大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虎子颖;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威;王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应用氨茶碱2 d后仍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02例,随机分为3组,各34例,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3 d,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总有效率为97.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61.8%.经χ2检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纳洛酮、氨茶碱.
作者:袁显文;高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被调查人数1967例,对全部受检者体检时进行临床各科检查,使用统一标准调查询问、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0.05),而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2种代谢异常的328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6.68%,3种代谢异常的201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0.22%.1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多见,2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高血压多见.不同类型代谢异常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结论:常见代谢病患病率很高,加大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
作者:刘红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12例.结果:11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修补失败,总治愈率91.66%.结论:利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靖;龚凤梅;李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34例肝硬化中95例合并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70.9%;无性别差异;老年及肝功能差、门静脉内径≥13 mm、血浆白蛋白<35 g/L、存在腹水发生率高;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组死亡率高.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发生率高;与肝功能损害、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内分泌及胆囊功能紊乱等有关;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是肝硬化的继发表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观察指标,宜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孙雅君;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7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以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有无疤痕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于脂肪液化后(1 3±3)d愈合,17例出现疤痕;观察组切口于脂肪液化后(6±2)d愈合,3例出现疤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较少出现疤痕.
作者:张秀英;王传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米非司酮,一种孕激素拮抗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避孕、终止妊娠等.他的很多临床应用取决于对卵巢的影响,包括抑制卵泡生长、抑制排卵、诱导黄体溶解、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
作者:朱俊彦;李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895份疾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23份,阳性率为58.43%.革兰阴性杆菌占64.98%,阳性球菌占26.35%.在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其中21份标本为混合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9份标本为细菌混合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吴均竹;周作华;吕军眉;张珍;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和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A组)25例用榄香烯乳300mg/m2,对照组(B组)25例用顺铂50 mg/m2胸腔注射.结果:A组控制胸水有效率为88%,B组为60%(P<0.05),A组和B组的生存质量好转率分别为72%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乳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严为民;吕志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复通术后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本院实施输卵管复通术26例的复孕情况.结果:26例患者复通25例,复通率为96.15%,复孕24例,复孕率为92.31%.抽芯近端包埋法绝育术后复通复孕率高,输卵管峡部吻合术后复孕率高,绝育时间超过5年者,复通术的成功率低.结论:输卵管吻合术的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的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熊安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 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6例(100%)、肝脾肿大15例(94%)、黄疸13例(81%);14例(88%)通过骨髓象、病理确诊,2例(13%)经过尸检后确诊;8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其余仅对症治疗或放弃治疗,全部病例13例(81%)死亡,3例失访.结论:骨髓形态学、病理是确诊恶性组织细胞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MH不同病期有多样性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病理、骨髓象的意义,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郭智;张波;刘坚;楼金星;谭晓华;阮新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白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无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心理应激组,每组6只,并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理应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内ICAM 1表达情况.结果:(1)心理应激组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均P<0.05);(2)心理应激组大鼠升主动脉壁ICAM-1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均P<0.01);(3)血清sICAM水平与动脉壁内ICAM-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7,P<0.01).结论:(1)心理应激可直接影响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2)在心理应激者可利用血液中炎症指标判定斑块局部的炎症状态进而推断其稳定性;(3)干预心理应激因素可能会预防动脉炎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蕾;李牧蔚;高传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着健康.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揭示了雌激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雄激素或者雌雄激素比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比雌激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云;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5例、结核4例、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手术损伤支气管动脉1例.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致其闭塞为止.结果:即时止血17例,3例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5年,再出血3例.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栓塞后反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作者:顾洪;李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波依定组(35例),依那普利组(40例),联合治疗组(45例).波依定组5 mg、依那普利组10mg,联合治疗组波依定5 mg+依那普利10 mg 1次/d,共6周.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药物治疗第6周末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波依定组与依那普利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4.6±13.5)mmHg和(23.6±7.3)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为(31.8±1 5.4)mmHg,与两单药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较单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依定及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波依定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性好.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