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朱俊彦;李卫平

关键词:米非司酮, 卵巢, 卵泡, 黄体, 激素
摘要:米非司酮,一种孕激素拮抗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避孕、终止妊娠等.他的很多临床应用取决于对卵巢的影响,包括抑制卵泡生长、抑制排卵、诱导黄体溶解、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绝育术后输卵管复通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复通术后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本院实施输卵管复通术26例的复孕情况.结果:26例患者复通25例,复通率为96.15%,复孕24例,复孕率为92.31%.抽芯近端包埋法绝育术后复通复孕率高,输卵管峡部吻合术后复孕率高,绝育时间超过5年者,复通术的成功率低.结论:输卵管吻合术的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的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熊安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提高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c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 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晚萍;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被调查人数1967例,对全部受检者体检时进行临床各科检查,使用统一标准调查询问、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0.05),而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2种代谢异常的328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6.68%,3种代谢异常的201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0.22%.1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多见,2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高血压多见.不同类型代谢异常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结论:常见代谢病患病率很高,加大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

    作者:刘红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一种有效的人工气道技术.方法:对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在纤维支气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6次例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30 s~2min,无喉痉挛、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吕丽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威;王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严为民;吕志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分析

    目的:总结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 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6例(100%)、肝脾肿大15例(94%)、黄疸13例(81%);14例(88%)通过骨髓象、病理确诊,2例(13%)经过尸检后确诊;8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其余仅对症治疗或放弃治疗,全部病例13例(81%)死亡,3例失访.结论:骨髓形态学、病理是确诊恶性组织细胞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MH不同病期有多样性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病理、骨髓象的意义,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

    作者:郭智;张波;刘坚;楼金星;谭晓华;阮新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06例大肠平坦型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隆起型和平坦型病变,对其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直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2966例患者中检出大肠病变939例,隆起型病变占58.68%(551/939),平坦型病变占11.29%(106/939).平坦型病变的平均年龄为(51±13.65)岁,隆起型病变平均年龄为(47±16.41)岁.平坦型病变直肠占33.96%,隆起型病变的直肠占21.786%.平坦型病变直径为(1 7±9.7)mm,隆起型为(28±7.3)mm.平坦型病变癌变率为4.72%,隆起型为3.09%.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陶珊;卢青;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米非司酮,一种孕激素拮抗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避孕、终止妊娠等.他的很多临床应用取决于对卵巢的影响,包括抑制卵泡生长、抑制排卵、诱导黄体溶解、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

    作者:朱俊彦;李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要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其基因多态性影响着转录和表达调控,与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筛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在基因水平上为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梁皓;赵文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的MRI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的MRI成像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0.2 T安科OPEN MARKⅡ扫描机,选择SE序列,对所有经MRI首次检查的脑内球形或团状病变(病变径线界定≥2 cm者)的<18岁的少年儿童患者,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方法.共筛选认定102例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患者,并对其MRI成像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10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癫癎发作(大发作或小发作),无发热及其他临床体征;病变呈球形或团状,均位于皮层区或皮髓质交界区,病变信号均匀,T1WI与T2WI病变径线基本吻合,有72例于平扫时显示病变内囊泡,多为单发脑囊虫退变死亡期炎症所致;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炎治疗1个月后,病变均有吸收、缩小,无脓肿形成趋势.结论: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有特征性MRI表现,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作者:孙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瑞格列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1.0 mg/次,3次/d,共16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58例经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亦略有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作者:宁小方;郭辉;邵振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5例、结核4例、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手术损伤支气管动脉1例.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致其闭塞为止.结果:即时止血17例,3例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5年,再出血3例.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栓塞后反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作者:顾洪;李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应用氨茶碱2 d后仍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02例,随机分为3组,各34例,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3 d,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总有效率为97.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61.8%.经χ2检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纳洛酮、氨茶碱.

    作者:袁显文;高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

    目的:观察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情况,探讨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A与CD45RO的表达,取10例正常人躯干部皮肤作对照.结果:玫瑰糠疹患者皮损中CD45RO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5RA的表达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皮损真皮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记忆性T淋巴细胞为主,推测细胞免疫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张杰;钟绮丽;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中鼻甲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12例.结果:11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修补失败,总治愈率91.66%.结论:利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靖;龚凤梅;李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波依定组(35例),依那普利组(40例),联合治疗组(45例).波依定组5 mg、依那普利组10mg,联合治疗组波依定5 mg+依那普利10 mg 1次/d,共6周.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药物治疗第6周末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波依定组与依那普利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4.6±13.5)mmHg和(23.6±7.3)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为(31.8±1 5.4)mmHg,与两单药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较单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依定及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波依定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性好.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手术或保守).方法:对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症状,附件区包块二维及彩色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超声发现附件区孕囊4例,孕囊四周有彩环状或局灶性血流丰富区;附件区包块52例,49例在包块处探及局灶性血流丰富区;53例在局灶血流丰富区探及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32例探及盆腔无回声区.结论:经阴道彩超是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有价值的检测手段,滋养层周围性血流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异性.

    作者:王剑平;刘文波;赵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理应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观察心理应激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心理应激在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白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无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心理应激组,每组6只,并制作动脉粥样硬化和心理应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内ICAM 1表达情况.结果:(1)心理应激组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均P<0.05);(2)心理应激组大鼠升主动脉壁ICAM-1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均P<0.01);(3)血清sICAM水平与动脉壁内ICAM-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7,P<0.01).结论:(1)心理应激可直接影响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2)在心理应激者可利用血液中炎症指标判定斑块局部的炎症状态进而推断其稳定性;(3)干预心理应激因素可能会预防动脉炎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蕾;李牧蔚;高传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