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龚凤梅;李爱勤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的MRI成像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0.2 T安科OPEN MARKⅡ扫描机,选择SE序列,对所有经MRI首次检查的脑内球形或团状病变(病变径线界定≥2 cm者)的<18岁的少年儿童患者,采用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方法.共筛选认定102例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患者,并对其MRI成像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102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癫癎发作(大发作或小发作),无发热及其他临床体征;病变呈球形或团状,均位于皮层区或皮髓质交界区,病变信号均匀,T1WI与T2WI病变径线基本吻合,有72例于平扫时显示病变内囊泡,多为单发脑囊虫退变死亡期炎症所致;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炎治疗1个月后,病变均有吸收、缩小,无脓肿形成趋势.结论:少年儿童脑内单发炎性肉芽肿有特征性MRI表现,有良好的临床转归.
作者:孙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病理证实的肝癌43例,48个病灶,在彩超引导下据瘤体大小注入不同量的无水乙醇进行介入治疗,通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彩超、化验等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经彩超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的肝癌患者,在肿块大小、回声、血流状态及AFP等方面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6%.结论:彩超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肝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时贵阁;郑兰兰;于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大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其中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5例、结核4例、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手术损伤支气管动脉1例.行动脉造影确定出血血管后,用明胶海绵或PVA栓塞支气管动脉致其闭塞为止.结果:即时止血17例,3例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5年,再出血3例.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胸痛、胸闷栓塞后反应,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作者:顾洪;李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其母亲怀孕3个月时因上呼吸道感染曾服用氯霉素治疗,患儿出生后10个月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妇幼医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诊疗.5年来患儿发育相对滞后,体质差,时有发热、咳嗽,但无头晕、晕厥、蹲踞现象,无胸痛、咯血及发绀等症状,活动无明显受限.
作者:廉秋芳;朱继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895份疾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23份,阳性率为58.43%.革兰阴性杆菌占64.98%,阳性球菌占26.35%.在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其中21份标本为混合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9份标本为细菌混合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吴均竹;周作华;吕军眉;张珍;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微型腹腔镜二孔法缝扎内环口治疗2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约为13~20 mm,平均16 min,伤口不需要缝合.近期并发症3例,阴囊积气2例,脐戳孔网膜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痊愈.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246例患儿,随访率94.6%.随访1周~24个月.复发3例,1例经腹腔镜,2例经开腹治愈,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无需伤口拆线,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罗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7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以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有无疤痕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于脂肪液化后(1 3±3)d愈合,17例出现疤痕;观察组切口于脂肪液化后(6±2)d愈合,3例出现疤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较少出现疤痕.
作者:张秀英;王传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0.5~1.0 mg/次,3次/d,共16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58例经瑞格列奈治疗的患者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亦略有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显著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作者:宁小方;郭辉;邵振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严为民;吕志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杨大业;陈静;张德巍;谢强;孙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p53腺病毒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方法: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BGC-823,Westc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MTT法测定重组人p53腺病毒单独及联合顺铂用药的不同浓度处理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结果:重组人p53腺病毒感染BGC-823 48 h,p53蛋白在BGC-823中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顺铂用药增加顺铂的敏感性,有剂量时间的依赖性.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BGC-823细胞诱导凋亡并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为p53基因治疗与胃癌化疗临床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晚萍;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着健康.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揭示了雌激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雄激素或者雌雄激素比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比雌激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云;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一种有效的人工气道技术.方法:对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在纤维支气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6次例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30 s~2min,无喉痉挛、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
作者: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吕丽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黄合剂对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酸性钙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地黄合剂在多发性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AI,9HPT对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随访3年内经过不同治疗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复发情况,用ELISA法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酸性钙结合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多发性硬化组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酸性钙结合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与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评分(AI,9HPT)存在相关性.激素治疗组与未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黄合剂+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地黄合剂+激素治疗组对减少多发性硬化的复发次数与单一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黄合剂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多发性硬化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酸性钙结合蛋白的表达,影响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及减少多发性硬化患者复发的次数.
作者:高聪;谢富华;区腾飞;杨宁;高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激光意指光的受激幅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物质或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物质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如He-Ne、CO2、N2、Ar+、He-Cd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如染料激光器及Ar+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简称Nd:YAG激光器)、钕玻激光器.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应用氨茶碱2 d后仍反复出现呼吸暂停的早产儿102例,随机分为3组,各34例,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纳洛酮、氨茶碱治疗3 d,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总有效率为97.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61.8%.经χ2检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氨茶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纳洛酮、氨茶碱.
作者:袁显文;高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隆起型和平坦型病变,对其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直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2966例患者中检出大肠病变939例,隆起型病变占58.68%(551/939),平坦型病变占11.29%(106/939).平坦型病变的平均年龄为(51±13.65)岁,隆起型病变平均年龄为(47±16.41)岁.平坦型病变直肠占33.96%,隆起型病变的直肠占21.786%.平坦型病变直径为(1 7±9.7)mm,隆起型为(28±7.3)mm.平坦型病变癌变率为4.72%,隆起型为3.09%.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陶珊;卢青;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对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2例晚期直肠癌行术前化疗,术前全身化疗2个疗程,CF+5-Fu方案:CF 2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30 min以上,随后5-Fu 5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6 h以上,连用5 d.完成后4~6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2~4周开始追加2~4个疗程化疗,根据患者毒副反应程度,5-Fu剂量控制在在300~500 mg/m2·d范围内.结果:经术前辅助化疗,肿瘤侵犯深度(T)得到明显改善.T分期下降37例,下降率59.68%.N分期下降25例,下降率40.32%.降低临床分期率36例(58.06%).根治性手术的保肛率36例(58.06%).51例随访病例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未发现直肠狭窄、直肠炎、排尿障碍以及肠梗阻等.36例保肛术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对于进展期、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董晓锋;樊青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解决晚期食管癌梗阻或穿孔患者的进食与营养问题.方法:对69例晚期食管癌梗阻及9例气管食管瘘患者进行了胃造瘘术.结果:78例患者皆营养改善,体重增加,提高了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胃造瘘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田新庆;王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评估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对136例经无创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患者,根据病变部位、距胸膜距离及患者病情,对其中62例患者进行了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另外74例患者使用精细针进行了经皮肺穿刺活检.评估各自诊断准确率、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和经皮肺穿刺活检均能获取组织标本.病理结果显示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组有29例为恶性病变,6例为良性病变,27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71%;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69.0%;经皮肺穿刺活检组有59例恶性病变,7例为良性病变,8例无明确病理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4.6%;恶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95.2%(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发气胸1例,痰中带血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并发气胸11例,痰中带血1例,肺内出血4例.结论:综合使用经电子支气管镜肺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对疑为周围性肺癌的肺外周孤立性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安全性高.
作者:朱大庆;何炳文;黄玉晖;李帜观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