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严为民;吕志瑞

关键词:麻醉, 氯胺酮, 丙泊酚, 血小板减少症, 剖宫产术
摘要: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榄香烯乳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榄香烯乳和顺铂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A组)25例用榄香烯乳300mg/m2,对照组(B组)25例用顺铂50 mg/m2胸腔注射.结果:A组控制胸水有效率为88%,B组为60%(P<0.05),A组和B组的生存质量好转率分别为72%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乳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中对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幅度方面的影响.方法:126位冠心病患者,入院后随机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和20 mg/d,其中入院后行PCI治疗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稳定型心绞痛未行PCI治疗者不服用氯吡格雷,按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和氯吡格雷分为四组,A组为阿托伐他汀10 mg/d+氯吡格雷,共43例,B组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氯吡格雷,共29例,C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共37例,D组为单用阿托伐他汀20mg/d,共17例,分别在入院24 h内和服用氯吡格雷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比较A组和C组,B组和D组患者血脂变化幅度.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和C组、B组和D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脂,LDL C,HDL-C,ApoA,ApoB,Lpa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1个月后氯吡格雷对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作用无影响.

    作者:陈书艳;桑震池;李月华;王长谦;李毅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要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是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致炎细胞因子,其基因多态性影响着转录和表达调控,与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筛选发生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在基因水平上为冠心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梁皓;赵文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造瘘术对晚期食管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解决晚期食管癌梗阻或穿孔患者的进食与营养问题.方法:对69例晚期食管癌梗阻及9例气管食管瘘患者进行了胃造瘘术.结果:78例患者皆营养改善,体重增加,提高了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胃造瘘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田新庆;王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气道内激光消融技术的应用

    激光意指光的受激幅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物质或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物质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如He-Ne、CO2、N2、Ar+、He-Cd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如染料激光器及Ar+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简称Nd:YAG激光器)、钕玻激光器.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波依定和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波依定组(35例),依那普利组(40例),联合治疗组(45例).波依定组5 mg、依那普利组10mg,联合治疗组波依定5 mg+依那普利10 mg 1次/d,共6周.用药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组药物治疗第6周末24 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单药波依定组与依那普利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分别为(24.6±13.5)mmHg和(23.6±7.3)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对全天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为(31.8±1 5.4)mmHg,与两单药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联合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较单药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单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波依定及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波依定与依那普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好且安全性好.

    作者:贾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7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以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及有无疤痕方面的差别.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于脂肪液化后(1 3±3)d愈合,17例出现疤痕;观察组切口于脂肪液化后(6±2)d愈合,3例出现疤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且较少出现疤痕.

    作者:张秀英;王传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C区变异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例HbeAg阴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分型,并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后第1,3,6,9,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变化,治疗9个月后再次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前C区变异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B型6.25%,C型26.25%,D型52.5%,E型8.75%,CD混合型5%,F型1.25%.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HBVYMDD突变株(YIDD/YVDD)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结论: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D型对拉米夫定疗效依次降低.

    作者:吴晓荫;张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6例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6例中治愈48例,治愈率为85.7%.死亡8例:因肝粉碎性破裂,术中大出血致休克死亡2例;因累及右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出血量大,术后死亡2例;因合并脑外伤,死于脑疝3例;因合并脾破裂,膈肌破裂,门静脉撕裂,术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肝外伤患者往往因多脏器合并损伤,严重者止血困难,病死率高,故应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为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使患者有一个佳治疗方案.

    作者:梁家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中鼻甲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12例.结果:11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修补失败,总治愈率91.66%.结论:利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靖;龚凤梅;李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主动脉弓离断三联征1例

    1 临床资料女,6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入院.其母亲怀孕3个月时因上呼吸道感染曾服用氯霉素治疗,患儿出生后10个月因发热、咳嗽于当地妇幼医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予诊疗.5年来患儿发育相对滞后,体质差,时有发热、咳嗽,但无头晕、晕厥、蹲踞现象,无胸痛、咯血及发绀等症状,活动无明显受限.

    作者:廉秋芳;朱继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性别差异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着健康.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揭示了雌激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雄激素或者雌雄激素比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比雌激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云;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的相关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34例肝硬化中95例合并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70.9%;无性别差异;老年及肝功能差、门静脉内径≥13 mm、血浆白蛋白<35 g/L、存在腹水发生率高;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组死亡率高.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病变发生率高;与肝功能损害、胆汁成分改变、脾功能亢进、内分泌及胆囊功能紊乱等有关;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是肝硬化的继发表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观察指标,宜采用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孙雅君;陈建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电图在胃食管反流病和冠心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鉴别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2月-2006年2月,收集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58例,随机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4例.在胸痛发作和治疗缓解后分别记录心电图,分析两组患者胸痛发作及缓解时心电图ST-T改变,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各类疾病心电图ST-T改变的百分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时ST-T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14.29%)高.结论: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段改变在鉴别胃食管反流病与冠心病的中有重要临床意义;所有胃食管反流病中以胆道疾病组ST改变百分率高.

    作者:卓朝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超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中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为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手术或保守).方法:对保守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症状,附件区包块二维及彩色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超声发现附件区孕囊4例,孕囊四周有彩环状或局灶性血流丰富区;附件区包块52例,49例在包块处探及局灶性血流丰富区;53例在局灶血流丰富区探及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32例探及盆腔无回声区.结论:经阴道彩超是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有价值的检测手段,滋养层周围性血流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异性.

    作者:王剑平;刘文波;赵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观察

    目的:对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2例晚期直肠癌行术前化疗,术前全身化疗2个疗程,CF+5-Fu方案:CF 2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30 min以上,随后5-Fu 500 mg/m2·d,静脉滴注,持续6 h以上,连用5 d.完成后4~6周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后2~4周开始追加2~4个疗程化疗,根据患者毒副反应程度,5-Fu剂量控制在在300~500 mg/m2·d范围内.结果:经术前辅助化疗,肿瘤侵犯深度(T)得到明显改善.T分期下降37例,下降率59.68%.N分期下降25例,下降率40.32%.降低临床分期率36例(58.06%).根治性手术的保肛率36例(58.06%).51例随访病例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未发现直肠狭窄、直肠炎、排尿障碍以及肠梗阻等.36例保肛术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新辅助化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尤其对于进展期、复发和远处转移患者,在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原发肿瘤体积,减少局部淋巴结转移率,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董晓锋;樊青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895份疾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23份,阳性率为58.43%.革兰阴性杆菌占64.98%,阳性球菌占26.35%.在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其中21份标本为混合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9份标本为细菌混合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吴均竹;周作华;吕军眉;张珍;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微型腹腔镜二孔法缝扎内环口治疗2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约为13~20 mm,平均16 min,伤口不需要缝合.近期并发症3例,阴囊积气2例,脐戳孔网膜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痊愈.术后2~3 d出院.术后随访246例患儿,随访率94.6%.随访1周~24个月.复发3例,1例经腹腔镜,2例经开腹治愈,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无需伤口拆线,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罗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

    目的:围术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的麻醉管理具有特殊性,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术中知晓,但有梦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对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严为民;吕志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