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分析

郭智;张波;刘坚;楼金星;谭晓华;阮新建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 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1 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为发热16例(100%)、肝脾肿大15例(94%)、黄疸13例(81%);14例(88%)通过骨髓象、病理确诊,2例(13%)经过尸检后确诊;8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其余仅对症治疗或放弃治疗,全部病例13例(81%)死亡,3例失访.结论:骨髓形态学、病理是确诊恶性组织细胞的主要诊断手段,但在MH不同病期有多样性表现,容易误诊.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病理、骨髓象的意义,提高诊断率,减少病死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镜下中鼻甲黏-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12例.结果:11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修补失败,总治愈率91.66%.结论:利用中鼻甲黏-骨膜瓣鼻内镜下修复鼻中隔穿孔方法简便,成活率高,疗效肯定.

    作者:陈靖;龚凤梅;李爱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穿刺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K34βE12、P63和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K34βE12、P63、PSA、P504S在前列腺癌与增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9%、9%、100%、97.7%;前列腺增生CK34βE12、P63、PSA、P504S的表达率分别为88.9%、94%、97%、5.6%.前列腺癌与增生比较,CK34βE12、P63S、P504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A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34βE1 2、P63、PSA、P504S联合标记,可以鉴别前列腺的良、恶性病变,提高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张子杰;李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女性绝育术后输卵管复通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复通术后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在本院实施输卵管复通术26例的复孕情况.结果:26例患者复通25例,复通率为96.15%,复孕24例,复孕率为92.31%.抽芯近端包埋法绝育术后复通复孕率高,输卵管峡部吻合术后复孕率高,绝育时间超过5年者,复通术的成功率低.结论:输卵管吻合术的复孕率与绝育方法、部位复通与绝育间隔的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熊安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组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48 h起即给予早期综合康复,病情好转或出院后恢复期继续给予社区或家庭综合康复与指导;对照组仅给予简单康复与指导.两组分别于1周内、1,3,6,12个月时用GCS、NIHSS、FMA、ADL进行阶段量化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结果:两组间GCS在1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NIHSS、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残疾功能改善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杜远生;李伟;路峰;李英毅;范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多药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进行体外诱导、扩增作为效应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与其耐药靶细胞K562/ADR进行共培养,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相对含量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结果:未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时,阿霉素对K562和K562/ADR的IC50分别为(0.68士0.04)μmol/L和(66.23±4.38)μmol/L;K562/ADR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97.43倍;经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48 h(效靶比1:5、阿霉素1.1 μmol/L)后,IC50为(32.15±0.79)μmol/L,联合逆转倍数为2.06倍,细胞内的阿霉素相对含量增加1.83倍;P糖蛋白表达下调36.7%,m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值也呈下调趋势.结论: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可提高耐药细胞K562/ADR胞内的阿霉素浓度,下调mdr-1基因及P糖蛋白的表达,提高阿霉素对耐药细胞K562/ADR的敏感性,使细胞因子诱导杀伤联合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得以显现.

    作者:蒋东霞;胡杰英;徐虹;何琳;买玲;杨胜利;宋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FFA、TNF-α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非大血管病变组29例和大血管病变组31例,与28名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比色法测血清游离脂肪酸,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增高(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大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组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游离脂肪酸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虎子颖;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气道内激光消融技术的应用

    激光意指光的受激幅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物质或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物质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如He-Ne、CO2、N2、Ar+、He-Cd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如染料激光器及Ar+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简称Nd:YAG激光器)、钕玻激光器.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米非司酮,一种孕激素拮抗剂,临床广泛应用于避孕、终止妊娠等.他的很多临床应用取决于对卵巢的影响,包括抑制卵泡生长、抑制排卵、诱导黄体溶解、影响卵巢内分泌功能等.

    作者:朱俊彦;李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08例支原体肺炎中的48例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越小(<5岁),临床特点越不典型,易误诊为呼吸系统其他疾病.结论: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见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苏爱芳;梁世鹏;孙旭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被调查人数1967例,对全部受检者体检时进行临床各科检查,使用统一标准调查询问、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6,P<0.05),而超重、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MS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2种代谢异常的328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6.68%,3种代谢异常的201例,占调查总人群的10.22%.1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多见,2种代谢异常以超重、肥胖、高血压多见.不同类型代谢异常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结论:常见代谢病患病率很高,加大代谢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工作.

    作者:刘红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对前C区变异乙肝的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前C区变异的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例HbeAg阴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异常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其HBV基因分型,并给予拉米夫定治疗.于治疗后第1,3,6,9,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肝功能及乙肝病毒定量变化,治疗9个月后再次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前C区变异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B型6.25%,C型26.25%,D型52.5%,E型8.75%,CD混合型5%,F型1.25%.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拉米夫定HBVYMDD突变株(YIDD/YVDD)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结论:前C区变异多发生于HBV基因型D型,C型、D型对拉米夫定疗效依次降低.

    作者:吴晓荫;张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目的:总结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7例老年人腹部手术的临床资料,治疗组285例术后给予一定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措施,对照组242例未给予任何预防措施.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1%,对照组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7例,占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明显降低老年人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杨大业;陈静;张德巍;谢强;孙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性别差异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着健康.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性别差异,并且揭示了雌激素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雄激素或者雌雄激素比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比雌激素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云;邵凤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放射性脑病相关发生因素低场MR研究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诸多相关因素的发生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154例患者脑部病灶的低场MRI征象,分析其表现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放射性脑病异常影像学表现与照射面积、照射剂量、照射疗程以及联合应用化疗有相关性.结论:低场MRI能够为临床放射性脑病的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颖;李娜;贾守强;王永秀;孙慧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方法:对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结果:895份疾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23份,阳性率为58.43%.革兰阴性杆菌占64.98%,阳性球菌占26.35%.在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其中21份标本为混合两种以上细菌感染,29份标本为细菌混合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做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工作,给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合理用药.

    作者:吴均竹;周作华;吕军眉;张珍;杨宏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侵袭性肺曲菌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老年女性,77岁,因发热、乏力6 d,行走时双下肢无力3 d入院.入院前6 d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8.7×109/L,中性粒细胞88.7%,红细胞4.42×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217×109/L,X线胸片示双下肺肺炎,诊断细菌性肺炎,给予强力阿莫仙静点2.4 g,2次/d,共用6次,症状无明显好转,仍低热、双下肢无力,偶有咳嗽、咳白痰.

    作者:谢晓玮;文仲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06例大肠平坦型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大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特征,以探讨对大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隆起型和平坦型病变,对其好发年龄、发生部位、直径、病理进行比较.结果:2966例患者中检出大肠病变939例,隆起型病变占58.68%(551/939),平坦型病变占11.29%(106/939).平坦型病变的平均年龄为(51±13.65)岁,隆起型病变平均年龄为(47±16.41)岁.平坦型病变直肠占33.96%,隆起型病变的直肠占21.786%.平坦型病变直径为(1 7±9.7)mm,隆起型为(28±7.3)mm.平坦型病变癌变率为4.72%,隆起型为3.09%.结论:大肠平坦型病变有恶变潜能,对其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势必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作者:陶珊;卢青;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造瘘术对晚期食管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解决晚期食管癌梗阻或穿孔患者的进食与营养问题.方法:对69例晚期食管癌梗阻及9例气管食管瘘患者进行了胃造瘘术.结果:78例患者皆营养改善,体重增加,提高了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论: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胃造瘘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田新庆;王文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6例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56例中治愈48例,治愈率为85.7%.死亡8例:因肝粉碎性破裂,术中大出血致休克死亡2例;因累及右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出血量大,术后死亡2例;因合并脑外伤,死于脑疝3例;因合并脾破裂,膈肌破裂,门静脉撕裂,术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1例.结论:肝外伤患者往往因多脏器合并损伤,严重者止血困难,病死率高,故应以抢救生命,降低病死率为原则,综合分析和评估,使患者有一个佳治疗方案.

    作者:梁家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威;王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