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伟
目的:分析急诊ICU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急诊ICU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痰细菌学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急诊ICU患者肺部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5.87%和38.37%;86例患者中单菌株感染38例(44.19%),两株以上混合感染19例(22.1%),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29例(33.72%);共分离病原菌264株,其中G-菌132株(50.00%)、G+菌87株(32.95%)、真菌45株(17.05%);G-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多见(23.48%),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10.23%);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结论:急诊ICU危重患者肺部以耐药菌混合感染多见,应加强病原学监测以指导抗生素治疗.
作者:徐伟;陶然君;陆一鸣;陈尔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CD225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在小儿关节炎症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方法:收集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和1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CD25表达,分析它们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CD25表达明显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接受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分析发现患者的CD4+、CD8+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表达CD25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细胞在关节炎症病变过程中激活、增殖,参与关节滑膜组织及全身免疫应答.
作者:毋小玉;王丽萍;张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改善.方法:对21例重型脑卒中患者插管前后氧合进行对照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改善显著(P<0.0001),而且插管时间越早越好.结论:气管插管可作为重型脑卒中救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龙姣;姚成栋;张胜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并.方法:将50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 次/d,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不同化疗方案加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57例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接受紫杉醇210 mg,第1 d;顺铂20 mg,第1~5 d联合化疗(PP方案)两周期,同时给予放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足叶乙甙100 mg,第1~5 d;顺铂20 mg,第1~5 d化疗两周期(EP方案),同时予以放疗.两组放疗方式和剂量相同,常规分割照射,每次2 Gy,每周5次,原发灶和淋巴结受累部位的总剂量为60~70 Gy,淋巴引流区40 Gy.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完全缓解率10.4%;对照组总有效率53.6%,完全缓解率17.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结论:PP方案加放疗治疗无法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可耐受,疗效明显优于EP方案加放疗.
作者:尹先哲;蔡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率.方法:对144例骨盆骨折患者13例实施硬膜外麻醉,131例实施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加强围麻醉期管理.结果:129例全麻术毕清醒拔管.拔管时间5~20 min.2例带管ICU.平均2 h后拔管.126例输异体血200~1400 mL,3例死亡.无1例因麻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全面评估,积极治疗伴发病,使患者在佳状态下实施手术,保证手术顺利,麻醉安全.
作者:梁亚霞;魏小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切除前列腺重量30~90 g,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 d(3~7 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尿失禁,大尿流率由术前(5.7±3.3)mL/s升到术后(20.5±4.5)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3.8±1.2)分降到术后(7.8±0.5)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王固新;夏昕晖;夏利萍;姜海洋;谭明波;张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有药物、病毒感染、油漆、苯等理化因素接触史41例(26.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改变.环孢素A、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70.6%,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18.2%.环孢素A、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69.6%,雄激素+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结论:环孢素A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和雄激素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用雄激素+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均较差.
作者:田永军;胡慧萍;刘建梅;孙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内镜下微波热凝蝶腭神经节处黏膜、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及下鼻甲、鼻丘黏膜.同时降低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的兴奋性.结果:1年后复查总有效率达90%.结论:同时降低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的兴奋性,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高青;张红云;王钧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临床确诊的70例甲亢患者(治疗组)给予131I治疗,另取50例甲亢患者(对照组)采用内科抗甲状腺药物口服他巴唑治疗.治疗前测FT3、FT4、TSH、血常规、甲状腺吸碘率.随病情变化,根据血清FT3、FT4、TSH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31I治疗甲亢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桂莲;马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健择+顺铂(简称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5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25例采用GP化疗结合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单纯应用GP化疗(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68.0%,对照组有效率为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3,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0%和55.2%(χ2=5.1725,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4.5%(χ2=4.685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化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GP化疗,但在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衍伟;周嘉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教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组织工程学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应用正常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组织细胞与生物材料相结合,在体外或体内构建组织和器官,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损伤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一门科学.组织工程技术用于尿道修复的研究较早,现就尿道组织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和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张春英;范应中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将超声引导穿刺引流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7例乳腺脓肿患者首先应用超声根据不同声像图分类,然后自愿随机分组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结果:对于单个大脓肿及多房性脓肿的治疗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别.对于多发性乳腺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治疗乳腺脓肿具有不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大程度降低患者身心损害,不失为乳腺脓肿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张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王琦;马文格;姚霁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晚期胃癌,接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脲嘧啶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按常规进行.应用4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5例均可评价,总有效率为44%.完全缓解(2/25),部分缓解(9/25),疾病进展时间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感觉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较轻微.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脲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张大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河南省林州市人口宫颈癌流行情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居民全死因和河南省1/10人口登记报告资料,以宫颈癌病死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近20多年来,林州市居民宫颈癌由女性死亡的第六位下降至第八位,下降趋势明显.居民宫颈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初期的7.69/10万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1.39/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也由80年代的2.68%下降到90年代的1.63%,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林州宫颈癌的死亡率低于河南省农村与城市死亡率相近,并且林州市近20年宫颈癌一直呈下降趋势,有别于河南省90年代后宫颈癌死亡率有增高势头.结论:林州市居民宫颈癌是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从70年代至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刘曙正;戴涤新;张建营;王凯娟;刘志才;程兰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LAF)患者心脏结构功能的特点.方法:依据ACC/AHA/ESC 2006房颤指南孤立性房颤诊断标准(LAF标准)分为LAF组(LAF组)49例,对照组(Normal组)49例均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各腔室容积、收缩功能和左室质量.结果:LAF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客积、右房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房颤组中可看到左房容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存在正相关(r=0.335,P<0.05).结论:即使无器质性心脏病,孤立性房颤患者的双房、左室质量也已增大;心房容积、左室质量有可能成为孤立性房颤新的预测因子.
作者:温昌霖;张忠良;王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婴幼儿重症肺炎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多巴胺应用微泵注射仪控制速度静脉注射.对照组41例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佳,可在临床观察应用.
作者:彭健;周远茜;江秀清;吕少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6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结果:36例中伤及C5-7椎体的有26例,占72.2%.根据MRI表现,将颈椎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中32例伴有脊髓信号异常:脊髓肿胀12例,水肿12例,脊髓出血3例,脊髓横断2例,脊髓萎缩1例,脊髓空洞2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所以,MRI应作为颈椎损伤的常规检查.
作者:张荣恒;张维博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