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I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张荣恒;张维博

关键词:颈椎外伤, 磁共振成像, 脊髓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6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结果:36例中伤及C5-7椎体的有26例,占72.2%.根据MRI表现,将颈椎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中32例伴有脊髓信号异常:脊髓肿胀12例,水肿12例,脊髓出血3例,脊髓横断2例,脊髓萎缩1例,脊髓空洞2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所以,MRI应作为颈椎损伤的常规检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河南省林州市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研究河南省林州市人口宫颈癌流行情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居民全死因和河南省1/10人口登记报告资料,以宫颈癌病死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近20多年来,林州市居民宫颈癌由女性死亡的第六位下降至第八位,下降趋势明显.居民宫颈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初期的7.69/10万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1.39/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也由80年代的2.68%下降到90年代的1.63%,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林州宫颈癌的死亡率低于河南省农村与城市死亡率相近,并且林州市近20年宫颈癌一直呈下降趋势,有别于河南省90年代后宫颈癌死亡率有增高势头.结论:林州市居民宫颈癌是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从70年代至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刘曙正;戴涤新;张建营;王凯娟;刘志才;程兰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螺旋CT表现以及分型.方法:收集48例经临床证实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慢性鼻炎鼻窦炎分4型:(1)漏斗型,占18.8%;(2)鼻道窦口复合体型,占45.8%;(3)蝶筛隐窝型,占8.3%;(4)鼻腔鼻窦息肉型,占27.1%.结论:CT能够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在对慢性鼻窦炎诊断分型和鼻内镜手术治疗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内镜下微波热凝蝶腭神经节处黏膜、筛前神经鼻中隔支及下鼻甲、鼻丘黏膜.同时降低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的兴奋性.结果:1年后复查总有效率达90%.结论:同时降低蝶腭神经及筛前神经的兴奋性,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作者:高青;张红云;王钧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RI在诊断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6例颈椎外伤患者行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18例行CT检查.结果:36例中伤及C5-7椎体的有26例,占72.2%.根据MRI表现,将颈椎外伤分为4类:单纯压缩性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无骨折脱位.全部病例中32例伴有脊髓信号异常:脊髓肿胀12例,水肿12例,脊髓出血3例,脊髓横断2例,脊髓萎缩1例,脊髓空洞2例.结论:MRI可以对颈椎损伤形态及脊髓、韧带、间盘等软组织损伤做出准确的评价,并可明确颈椎外伤后稳定性的预后.所以,MRI应作为颈椎损伤的常规检查.

    作者:张荣恒;张维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官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49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49例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6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17.1%;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5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35.7%,术前化疗组术中出血>400 mL者4例,占术前化疗组11.4%;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400 mL者6例,占直接手术组42.9%.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对病灶缩小、术中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切净率效果显著.

    作者:何金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的测定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浓度.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结论: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健择+顺铂(简称GP)化疗联合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54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25例采用GP化疗结合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单纯应用GP化疗(对照组),对比两者的疗效.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68.0%,对照组有效率为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23,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4.0%和55.2%(χ2=5.1725,P<0.05);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4.5%(χ2=4.685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化疗联合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在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GP化疗,但在临床获益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孙衍伟;周嘉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腕部转移癌1例报道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经气管镜取病理检查未找到癌细胞,行右肺中叶切除术.

    作者:王清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误诊2例报告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法,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总结临床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2例,详细收集总结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2例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在诊疗早期均误诊误治.结论:伴有糖尿病的耳鼻咽喉感染患者临床表现较复杂,极易误诊误治,均有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的临床特点.治疗中必须把发现控制糖尿病放在重要位置.

    作者:陈靖;郭瑞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早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对重型脑卒中氧合改善.方法:对21例重型脑卒中患者插管前后氧合进行对照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气管插管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改善显著(P<0.0001),而且插管时间越早越好.结论:气管插管可作为重型脑卒中救治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龙姣;姚成栋;张胜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131I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临床确诊的70例甲亢患者(治疗组)给予131I治疗,另取50例甲亢患者(对照组)采用内科抗甲状腺药物口服他巴唑治疗.治疗前测FT3、FT4、TSH、血常规、甲状腺吸碘率.随病情变化,根据血清FT3、FT4、TSH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31I治疗甲亢优于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桂莲;马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注射治疗19例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合并出血的内镜下治疗观察,以探讨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组织粘合剂.结果:7例急性出血者出血停止,18例曲张静脉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是一种较好的急诊止血方法,有效延长了肝硬化患者生存期.

    作者:翁丽;陈玲玲;游旭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并存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则,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6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切除病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例中,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占70.3%;微小癌占21.8%.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中常见,但并发甲状腺癌诊断较困难,应放宽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指征,重视术中可疑结节的探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王晶;赵瑾;冯燕;罗斌;石彦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并.方法:将50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2 次/d,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在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赵向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前有药物、病毒感染、油漆、苯等理化因素接触史41例(26.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出大细胞性贫血改变.环孢素A、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70.6%,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18.2%.环孢素A、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中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总有效率为69.6%,雄激素+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0%.结论:环孢素A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和雄激素联用有协同治疗作用,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用雄激素+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均较差.

    作者:田永军;胡慧萍;刘建梅;孙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剂量阿霉素联合放疗治疗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霉素结合放射治疗,能否对放射抵抗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进行放射增敏.方法: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用低剂量的阿霉素处理后,在其后不同时间给予射线照射,再使用克隆形成试验来检测细胞的存活.结果:照射组在阿霉素处理后6 h,细胞存活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在5 Gy和10 Gy组,细胞的杀伤显著增高(P<0.05),而在阿霉素处理后1 h组内,虽然也存在放射增敏效应,但和放射剂量的相关性不大.结论:在给予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低剂量阿霉素处理后的6 h,再给予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显著提高瘤细胞的杀伤率,而且细胞杀伤率的提高存在着放射剂量依赖性.

    作者:林清;俞静;姚原;周仁华;夏士安;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气道内激光消融技术的应用(续)

    5激光治疗技术的基本设备5.1 激光器的选择 CO2激光和Nd:YAG激光均可用于治疗气道内病变,两者比较见表1.

    作者:陈正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Fas/FasL基因表达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和促凋亡信号在此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末端原位杂交(TUNEL)、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活检组织(IPF组)及1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检测了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其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肺纤维化时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上调,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彦蕊;马希涛;王思勤;孔令非;杨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rotaper镍钛器械在根管预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采用Protaper系统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髓炎和根尖周炎需做根管治疗的患者260例(524颗牙),随机分成两组Protaper手用组和Protaper机用组,均采用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及术后疼痛情况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Protaper手用组和机用组均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能较好地保持根管的解剖初形.超充率Protaper机用组明显高于手用组.结论:手用Protaper结合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安全,根管成形理想,经济适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教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测定值分别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