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防治缺血性中风初探

张兰坤;过伟峰;丁彩霞;盛蕾

关键词: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脑心疏方, 缺血性中风
摘要:缺血性中风病机虚实夹杂,证候繁杂多变,治法繁多不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闭阻脑络为标”的病理基础,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功效的脑心疏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抑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中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维生素C、E、猴头菌、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以养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要改善临床症状,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二者具有互补性和相加性,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新庄;雍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d、5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作者: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防治缺血性中风初探

    缺血性中风病机虚实夹杂,证候繁杂多变,治法繁多不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闭阻脑络为标”的病理基础,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功效的脑心疏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抑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中风.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丁彩霞;盛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抑郁症中医治疗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患者群体逐年增加.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心理治疗、电休克疗法、跨颅磁刺激治疗及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等[1].本文重点综述抑郁症流行病学特点、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周杰;苏芮;范吉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解读“在卫汗之可也”之“卫”、“汗”

    “卫”、“汗”为卫分证治疗的关键词,常与《伤寒论》中表证、发汗等同,通过对《伤寒论》、《黄帝内经》类似词句对比研究,认为“在卫汗之可也”之“卫”应释为温邪初犯人体、肺卫功能失调所出现的证候类型,“汗”应解为辛凉、清解疏卫法.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象思维在探索脾藏象现代物质基础中的应用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象思维的功能象着手,由“意象”反推“物象”,即从中医脾的功能象来探索其现代物质基础并得出结论:中医脾藏象的现代物质基础应该包括参与一切撮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食物、水、药物等)在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的物质总和,即与之密切相关的消化和吸收系统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作者:曹继刚;邹小娟;刘娇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析普济消毒饮治疗流感

    目前国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这些药物在控制流感流行和减轻疾病进程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牲[1].而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其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普济消毒饮一方以配伍得当、用药精准著称,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CP-1含量的影响,证明此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蓖麻油合并四氯化碳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总多糖低剂量组,总多糖高剂量组,替米沙坦组,检测各实验组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MCP-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肾组织MCP-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连续给予肾康颗粒总多糖后,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MCP-1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减少MCP-1在肾组织中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吕静;杨冠琦;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老年齁喘证浅谈

    清代医家黄元御,潜心研悟岐黄之术,精研古圣经典,在其学习和临床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性,而其关键在于中气的升降.“中气一亏,阳衰土败,脾虚寒湿,则升降悖逆,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清浊相干,或水火不交,从而诸病丛生”.具体来讲对齁喘病证的诊治就有其这些学术特点的体现,认为齁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治疗用自拟方剂紫苏姜苓汤,治疗效果极佳.

    作者:马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气、血、水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以中医气、血、水理论为指导,观察“气血水膜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气血水膜肾方“,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组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动能及其他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相当,试验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2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ALB)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上升.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很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韩东彦;赵琛;饶向荣;王丽;张改华;占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人体骨数浅议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它的基础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总结归纳该书人体骨的名称、数量,列举后世经典医书的有关条文,以及中西医学骨数量不一致现象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黄帝内经》人体骨数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医家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于人体骨特有的认识,正视并正确理解这一观点,是立足中医关于人体结构的基础理论,发展中医骨伤科学术的关键所在.

    作者:苏永强;刘斌;董福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肝论治失眠症574例回顾性总结分析研究

    目的:观察从肝论治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失眠症相关疾病专家门诊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证候学等特点,并给予从肝论治基本方加减治疗并观察英疗效.结果:男女患者性别之间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间诱发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以情志不悦为主要因素,男性患者以精神过劳和情志不悦为主要因素.结论:从肝论治确实有较好疗效,与是否服用西药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玲;冯蓓蕾;陆逸莹;王翘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病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4例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的24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医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比较,瘀血型较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血瘀型关系密切.

    作者:苏菲;林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桂枝茯苓丸及其组方药抗子宫肌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及其各单味药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以人子宫肌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桂枝茯苓全方组、各单味药组和米非司酮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小鼠雌激素负荷模型,分组同上,以子宫系数、病理形态学、雌孕激素为观察指标.结果:全方及赤芍对子宫肌瘤有抑制作用,病理形态学改善明显,对孕激素有降低作用.结论:桂枝茯苓丸全方和赤芍对子宫肌瘤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闵冬雨;魏新智;张立德;王清华;于艳;孙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场理论探微

    护场理论是中医外科判断疮疡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种理论.本文依据电子版中华医典检索结果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进行核对,对扩场理论的提出、形成及发展过程进行整理,归纳护场形成后的临床表现,讨论护场与应、应候、满天星之同的关系,探讨围刺治疗在促进护场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于秀辰;孟艳娇;丁千;雷超奇;赵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知子研究与专利的现状

    目的:阐述预知子研究及专利的现状.方法:以主题词“八月札”或“预知子”为条件检索1957至2013年期间CNKI教字化超市,生物、医药卫生专辑.结果:共得文献240篇,论文99篇,专利132项,科技成果9项;文献内容以复方临床治疗为主,实验研究少见,其中单味药效及机牵研究仅2篇;132项专利中仅1项系单味药专利;复方临床应用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主,肝癌多见.结论:预知子单味药的研究与专利文献很少,与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提示应加强预知子单味药效及其在复方配伍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任红艳;方肇勤;梁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场磁共振对筋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ance Imaging,MRI)对筋断裂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完全断裂和部分撕裂)中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低场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ACL损伤病例43例43膝.放射科医生采用单盲法分析、记录低场MRI图像中ACL损伤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出现率,对其在ACL完全断裂及部分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别进行评价.结果:ACL断裂时,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信号中断、ACL信号全部或部分缺失,ACL走行异常,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PCL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胫骨前移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敏感性虽不高但特异性很高.ACL部分撕裂时,直接征象中ACL信号增高、ACL形态异常(增粗或变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骨折、骨挫伤敏感性低,但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完全断裂和不完全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可作为诊断依据,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赵书英;耿进朝;程桯;周宇;崔莹;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内经》脾病“脉道不利”探讨“从脾论治”冠心病

    脾病“脉道不利”之说出自《内经》,历来医家鲜有发挥.本文试分别阐述“脉道”、“脉道不利”、“脾病”的含义,探讨脾与脉道的联系.《内经》中记载的脉道,即血脉,强调脉的形体,特指运行气血的管道,如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脉道不利”的病理表现.脾运化水谷的必经途径为脉道,脉道须脾的滋养维持贯通.“脾病”可以概括为脾虚或脾实,均可导致“脉道不利”.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为心脉痹阻,为“脉道不利”的特殊表现,其发病与脾运化失常密切相关.因此以《内经》脾病“脉道不利”理论,可以指导冠心病的治疗,为“从脾论治”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会永;崔家鹏;杨关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陈崑山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思路及临证经验

    陈崑山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年近八旬,行医50载,是我国首届中医本科生,江西省首批名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0年来对内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慢性乙肝、重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显著,获得江西省中西医同道的广泛认可.笔者跟随老师近20年,现将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证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戴琦;陈崑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