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元御中气理论治疗老年齁喘证浅谈

马杰

关键词:齁喘, 燥土建中, 中气升降, 紫苏姜苓汤, 黄元御
摘要:清代医家黄元御,潜心研悟岐黄之术,精研古圣经典,在其学习和临床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性,而其关键在于中气的升降.“中气一亏,阳衰土败,脾虚寒湿,则升降悖逆,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清浊相干,或水火不交,从而诸病丛生”.具体来讲对齁喘病证的诊治就有其这些学术特点的体现,认为齁喘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阳衰土湿,中气不运”,治疗用自拟方剂紫苏姜苓汤,治疗效果极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动态标准化技术的平人夏秋冬6节气脉图参数比较研究

    目的:对正常人节气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认知.文章对夏、秋、冬3个季节6个节气的平人脉图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个月内的6个节气为时间点,采集231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小二来回归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人体随季节的变化可以在脉图上反映出来,说明脉随季节变化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②脉位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古人在认识中医脉象时强调要认清脉的位、数、形、势,且将脉位放在首要位置.研究结果证实脉位是对季节变化明显的参数,且与日照角度、气温等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①说明传统中医将脉位列为位数形势的第一位的合理性;②为中医“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用现代科学数据提供了支持的证据;③对认知四时平脉有所帮助.

    作者: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逯波;冯淑怡;陈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场磁共振对筋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urance Imaging,MRI)对筋断裂伤中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损伤(完全断裂和部分撕裂)中各征象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提高低场MRI对A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确诊的ACL损伤病例43例43膝.放射科医生采用单盲法分析、记录低场MRI图像中ACL损伤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出现率,对其在ACL完全断裂及部分撕裂中的诊断价值分别进行评价.结果:ACL断裂时,在评价的直接征象中ACL信号中断、ACL信号全部或部分缺失,ACL走行异常,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PCL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胫骨前移及外侧半月板后角裸露征敏感性虽不高但特异性很高.ACL部分撕裂时,直接征象中ACL信号增高、ACL形态异常(增粗或变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间接征象中,股骨远端和(或)胫骨近端骨折、骨挫伤敏感性低,但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完全断裂和不完全ACL损伤的直接征象可作为诊断依据,间接征象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诊断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赵书英;耿进朝;程桯;周宇;崔莹;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知子研究与专利的现状

    目的:阐述预知子研究及专利的现状.方法:以主题词“八月札”或“预知子”为条件检索1957至2013年期间CNKI教字化超市,生物、医药卫生专辑.结果:共得文献240篇,论文99篇,专利132项,科技成果9项;文献内容以复方临床治疗为主,实验研究少见,其中单味药效及机牵研究仅2篇;132项专利中仅1项系单味药专利;复方临床应用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主,肝癌多见.结论:预知子单味药的研究与专利文献很少,与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提示应加强预知子单味药效及其在复方配伍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任红艳;方肇勤;梁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治疗脑病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参与多种常见脑病,如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常见脑病中的神经破坏作用机制及中药对其激活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亚梅;杨曦明;王文霞;李宝萍;杭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d、5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作者: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观察解郁活血法对伴焦虑抑郁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加黛力新抗焦虑,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方剂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心绞痛、心电图、焦虑抑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既可减轻心绞痛症状又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莫薇;张留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张锡纯“大气下陷”理论探析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氏宗经典之旨,结合临床经验完善了“大气”理论体系,从中西医汇通角度阐述大气生理功能,详细分析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类证鉴别,并提出大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和常用方药,为指导后世治疗多种内科痰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玉辉;杜松;尹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益肺肾、化饮通络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2组治疗3个月后对中医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有效率、急性发作次数、再次住院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体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气和肺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宿英豪;苏奎国;马蕴蕾;杨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参虎饮加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5例

    目的:探讨参虎饮增加中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机理.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将75例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化疗加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周期数≥2,然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瘤体变化、主观症状变化、患者体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免疫功能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虎饮加味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胃癌临床缓解率和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马纯政;张明智;刘培民;黄莉;杜炜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作者:王庆利;洪敬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桂枝茯苓丸及其组方药抗子宫肌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及其各单味药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以人子宫肌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桂枝茯苓全方组、各单味药组和米非司酮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小鼠雌激素负荷模型,分组同上,以子宫系数、病理形态学、雌孕激素为观察指标.结果:全方及赤芍对子宫肌瘤有抑制作用,病理形态学改善明显,对孕激素有降低作用.结论:桂枝茯苓丸全方和赤芍对子宫肌瘤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闵冬雨;魏新智;张立德;王清华;于艳;孙科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51%,优于对照组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

    作者:申保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大鼠外观表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及给药、脾虚模型及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及给药组.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均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质量的显著降低.较之于对应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疏四君汤对各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外观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优,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大.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1号方,治疗期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显效18例,好转64例,总有效82例(97.62%);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56例,总有效66例(78.57%).实验组恶心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2.38%;对照组恶心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头痛3例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47%(13例).治疗后实验组总体健康、积极感受等生活质量均相对于对照组得到一定的提高.结论: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福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探析

    “痰迷心窍”即痰浊内蕴、蒙蔽心神而致神志昏蒙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癫、狂、痫、痴呆、健忘、中风等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于对“痰迷心窍”含义的考证,探讨“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心神不守,痰浊乘心,闭阻神机;治疗以祛痰开窍、补虚安神为基本法则,临证时须根据病势缓急、标本虚实情况,祛痰开窍以救其急,顺气清火以平其势,补虚安神以固其本.

    作者:李瑶;潘桂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防治缺血性中风初探

    缺血性中风病机虚实夹杂,证候繁杂多变,治法繁多不一.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现有研究,提出“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闭阻脑络为标”的病理基础,研制出具有“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功效的脑心疏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抑制血栓形成,防治缺血性中风.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丁彩霞;盛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宁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代谢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宁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NASH合并M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宁肝组用宁肝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压(BP)、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肝功能、血脂和肝脏超声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宁肝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Vs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肝汤对NASH合并MS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松花;蒋安平;焦金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从炎症因子角度分析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的68例符合中医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处理(对照组),另外34例则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具有清热化痰的痰热清治疗(观察组),从中医疗效、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6.5%,总有效率58.8%,死亡率20.6%;观察组治愈率52.9%,总有效率82.3%,死亡率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MMP-9、IL-6、TNF-α等炎症指标以及心率、氧合指数、呼吸机使用时间、Murray肺损伤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2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8例,治愈266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结论: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作者:解春湘;祁芙蓉;慧艳;解滢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