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谢鸣;赵荣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3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化瘀方加减中药汤剂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85.51%,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5.51%,优于对照组7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同时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互补优势.
作者:申保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常见痰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存在一定相关性.糖尿病导致肿瘤的主要机制包括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一些降糖药物.糖尿病对不同肿瘤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对胰腺癌、肝癌、大肠癌影响大,而恶性肿瘤也会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李黎;崔丁鹿;李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a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作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模型,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TNF-a.结果:中药中高量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降(P <0.01,P<0.05),且IL-1、TNF-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a含量发挥作用.
作者:杨晓军;苗文丽;裴林;于素静;郑惠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清肠宣肺化温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宣肺化湿方及其衍化方剂辨治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在症状积分和结肠镜积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效果方面,对照组愈显率60%,总有效率75.6%;观察组愈显率76.4%,总有效率为90.9%;在组织学分级方面,对照组0级和Ⅰ级分别为22.2%和40%,观察组0级和Ⅰ级分别为47.2%和3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清肠宣肺化湿方及其衍化方剂辩治溃疡性结脑炎可迅速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雅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2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8例,治愈266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结论: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作者:解春湘;祁芙蓉;慧艳;解滢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前国外抗流感病毒的药物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这些药物在控制流感流行和减轻疾病进程方面仍有许多不确定牲[1].而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数千年的丰富经验,其优势不仅在于有效,更为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普济消毒饮一方以配伍得当、用药精准著称,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华传统文化累计了千百代人的创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富赡深邃.探讨从古代名医的道德追求和学术研究两方面,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古代名医的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赋予古代名医深厚的人文素养,他们敬德修业,重视伦理道德,笃守仁爱,修身克已,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理想人格,为天地立心的道德境界,他们的学术思想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启发,促进了中医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化.
作者:周路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探讨并论述经典医籍记述奔豚所属之疾病与证候及其治疗,认为奔豚是见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1组症状群,临床上宜全面审析其所属之疾病与证候而治之.除《金匮要略》外,还应重视《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对奔豚的记述,这样方能全面认识奔豚.同时对奔豚提出了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对奔豚之防复亦提出了个人见解及巩固治疗方法.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正常人节气脉图模型及其参数变化规律进行认知.文章对夏、秋、冬3个季节6个节气的平人脉图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6个月内的6个节气为时间点,采集231例次平人双手6部脉的脉诊信息,应用余弦函数谐波拟合方法构建脉图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小二来回归分类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人体随季节的变化可以在脉图上反映出来,说明脉随季节变化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②脉位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古人在认识中医脉象时强调要认清脉的位、数、形、势,且将脉位放在首要位置.研究结果证实脉位是对季节变化明显的参数,且与日照角度、气温等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①说明传统中医将脉位列为位数形势的第一位的合理性;②为中医“人与天地相应”的理论,用现代科学数据提供了支持的证据;③对认知四时平脉有所帮助.
作者:闪增郁;陈燕萍;黄大威;逯波;冯淑怡;陈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内经》论肝为将军之官,主生发,其生发之性应有“太过~不及”之虑.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载有肝气虚证,治以补肝汤、补肝散,胆虚寒证宜服温胆汤.我们在临床上也数见此类证型,如“肝气不足、肝胆虚寒”型胆囊炎,以温肝理气、散寒定痛之方治疗,效果明显.“肝肾虚寒型”膀胱尿道炎,治以温补下元、通利水道,疗效确切,认为肝气不足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吕宜民;徐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从炎症因子角度分析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的68例符合中医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34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处理(对照组),另外34例则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具有清热化痰的痰热清治疗(观察组),从中医疗效、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6.5%,总有效率58.8%,死亡率20.6%;观察组治愈率52.9%,总有效率82.3%,死亡率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MMP-9、IL-6、TNF-α等炎症指标以及心率、氧合指数、呼吸机使用时间、Murray肺损伤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痰法治疗痰热蕴肺型急性肺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疗效.方法:纳入妊娠合并ITP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改善以及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均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亦有改善趋势(P =0.05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妊娠合并ITP病情,改善中医证候,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病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74例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的24h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中医分型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将各型与对照组AASI比较,瘀血型较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与血瘀型关系密切.
作者:苏菲;林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62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法加黛力新抗焦虑,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方剂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观察组在改善心绞痛、心电图、焦虑抑郁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较好,既可减轻心绞痛症状又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莫薇;张留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1号方,治疗期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显效18例,好转64例,总有效82例(97.62%);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56例,总有效66例(78.57%).实验组恶心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2.38%;对照组恶心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头痛3例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47%(13例).治疗后实验组总体健康、积极感受等生活质量均相对于对照组得到一定的提高.结论: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福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张锡纯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氏宗经典之旨,结合临床经验完善了“大气”理论体系,从中西医汇通角度阐述大气生理功能,详细分析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类证鉴别,并提出大气下陷证的治疗方法和常用方药,为指导后世治疗多种内科痰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张玉辉;杜松;尹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内经》将气病分为气郁、气逆、气乱、气消、气闭、气下六类,在不同篇章论述了其发生机理及表现,认为情志内伤是气病发生的主因,气病关乎五脏与血病常并见,此为后世气病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田丙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软肝法治疗肝硬化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根据2组患者病情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组采取益气解毒软肝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2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球比值(A/G)的变化.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和T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G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解毒软肝法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在治疗肝硬化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松柏;艾素玲;暴宏伶;刘金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作者:王庆利;洪敬党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