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王庆利;洪敬党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臌胀, 中药外敷, 破气逐水, 神阙穴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保肝利尿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破气逐水中药粉外敷神阙穴;治疗30 d后比较疗效,用药前后记录患者症状、体征,B超观察脾厚及腹水等情况.结果:中药外敷法治疗后肝功能状况、肝胆脾彩超检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明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辨证方法论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病因病机

    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IGT进行早期干预属于中医“治未病”理论范畴.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采用不同辨证方法综述IGT的中医病因病机,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赵进东;方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TNF-a的影响.方法: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作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模型,足容积法测量继发侧足肿胀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IL-1、TNF-a.结果:中药中高量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下降(P <0.01,P<0.05),且IL-1、TNF-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天星健骨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a含量发挥作用.

    作者:杨晓军;苗文丽;裴林;于素静;郑惠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探析

    “痰迷心窍”即痰浊内蕴、蒙蔽心神而致神志昏蒙的病理变化,常见于癫、狂、痫、痴呆、健忘、中风等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基于对“痰迷心窍”含义的考证,探讨“痰迷心窍”证的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病机为心之气血不足,心神不守,痰浊乘心,闭阻神机;治疗以祛痰开窍、补虚安神为基本法则,临证时须根据病势缓急、标本虚实情况,祛痰开窍以救其急,顺气清火以平其势,补虚安神以固其本.

    作者:李瑶;潘桂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益肺肾、化饮通络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2组治疗3个月后对中医症状积分、体征积分、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有效率、急性发作次数、再次住院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体征、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再住院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益肺肾、化饮通络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改善血气和肺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宿英豪;苏奎国;马蕴蕾;杨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共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血流变学指标和氧自由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愈率62.8%,总有效率82.8%;观察组显愈率80%,总有效率94.3%,2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针刺辩治缺血性中风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冯雪瑾;王正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气、血、水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以中医气、血、水理论为指导,观察“气血水膜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方法:试验组给予中药汤剂“气血水膜肾方“,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比较2组患者组间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动能及其他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相当,试验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2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ALB)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显著上升.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很好疗效,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轻尿蛋白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韩东彦;赵琛;饶向荣;王丽;张改华;占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维生素C、E、猴头菌、三九胃泰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口服,以养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要改善临床症状,胃镜复查胃黏膜变化和组织病理检查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二者具有互补性和相加性,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新庄;雍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预知子研究与专利的现状

    目的:阐述预知子研究及专利的现状.方法:以主题词“八月札”或“预知子”为条件检索1957至2013年期间CNKI教字化超市,生物、医药卫生专辑.结果:共得文献240篇,论文99篇,专利132项,科技成果9项;文献内容以复方临床治疗为主,实验研究少见,其中单味药效及机牵研究仅2篇;132项专利中仅1项系单味药专利;复方临床应用以恶性肿瘤治疗为主,肝癌多见.结论:预知子单味药的研究与专利文献很少,与临床上十分常用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提示应加强预知子单味药效及其在复方配伍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任红艳;方肇勤;梁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的新生修复有关.

    作者:张国民;莫新民;黄娟;刘鹤群;宁炯杰;李筠芝;刘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治疗脑病的研究进展

    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参与多种常见脑病,如缺血性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常见脑病中的神经破坏作用机制及中药对其激活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亚梅;杨曦明;王文霞;李宝萍;杭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3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内服并外敷,2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8例,治愈266例,显效68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5%.结论:自拟除湿凉血解毒汤治疗痤疮是有效的.

    作者:解春湘;祁芙蓉;慧艳;解滢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大鼠外观表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及给药、脾虚模型及给药、肝郁脾虚模型及给药组.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和体质量变化.结果: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随着造模时间均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质量的显著降低.较之于对应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肝郁脾虚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疏四君汤对各模型大鼠体质量和外观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的改善作用优,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大.

    作者:李聪;谢鸣;赵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入院治疗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1号方,治疗期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显效18例,好转64例,总有效82例(97.62%);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56例,总有效66例(78.57%).实验组恶心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2.38%;对照组恶心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头痛3例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5.47%(13例).治疗后实验组总体健康、积极感受等生活质量均相对于对照组得到一定的提高.结论:熏洗1号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一定提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福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

    本文是在脂凝、脂结理论[1]的基础上,就经脉中膏脂精微的气化存在形式、脏营互动与膏脂精微的关系,以及膏脂精微气化异常与脂凝、脂结的形成等做进一步的论述.1 膏脂亦存在于经脉之中西医把存在于血浆之中的脂类称之为血脂.中医认为脂质亦存在于经脉之中,如清·叶其蓁在《女科指掌》中就有脂塞不孕之说.认为体脂过盛之人,容易因胞脉脂质过多而闭塞胞脉,影响胞宫摄精而致不孕.

    作者:许志效;李久民;马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IgA肾病模型大鼠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MCP-1含量的影响,证明此方治疗实验性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蓖麻油合并四氯化碳混合物,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复制实验性IgA肾病模型.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总多糖低剂量组,总多糖高剂量组,替米沙坦组,检测各实验组IgA肾病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MCP-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肾组织MCP-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连续给予肾康颗粒总多糖后,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MCP-1含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芪蓟肾康颗粒总多糖对实验性IgA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减少MCP-1在肾组织中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吕静;杨冠琦;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疗效.方法:纳入妊娠合并ITP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疾病疗效、中医证候改善以及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2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均得到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分娩及新生儿结局亦有改善趋势(P =0.05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缓解妊娠合并ITP病情,改善中医证候,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高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论象思维在探索脾藏象现代物质基础中的应用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从象思维的功能象着手,由“意象”反推“物象”,即从中医脾的功能象来探索其现代物质基础并得出结论:中医脾藏象的现代物质基础应该包括参与一切撮入体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食物、水、药物等)在体内代谢的全过程的物质总和,即与之密切相关的消化和吸收系统以及物质和能量代谢系统.

    作者:曹继刚;邹小娟;刘娇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千金方》之肝气不足证与胆虚寒证之我见

    《内经》论肝为将军之官,主生发,其生发之性应有“太过~不及”之虑.唐·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载有肝气虚证,治以补肝汤、补肝散,胆虚寒证宜服温胆汤.我们在临床上也数见此类证型,如“肝气不足、肝胆虚寒”型胆囊炎,以温肝理气、散寒定痛之方治疗,效果明显.“肝肾虚寒型”膀胱尿道炎,治以温补下元、通利水道,疗效确切,认为肝气不足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吕宜民;徐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试析奔豚及其治疗

    探讨并论述经典医籍记述奔豚所属之疾病与证候及其治疗,认为奔豚是见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1组症状群,临床上宜全面审析其所属之疾病与证候而治之.除《金匮要略》外,还应重视《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对奔豚的记述,这样方能全面认识奔豚.同时对奔豚提出了治疗方药与针灸疗法,对奔豚之防复亦提出了个人见解及巩固治疗方法.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流行性感冒风热证中药剂量-效应关系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以金花清感颗粒为代表方评价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犯肺证中药的临床合适剂量.方法:在6个中心选取流感风热犯肺证患者,随机给予金花清感颗粒高剂量、常规剂量或安慰剂治疗5d,进行双盲对照评价.结果:观察有效病例136例,统计显示金花清感颗粒常规剂量组(n=45)的退热时间短于安慰剂组(n=47);中医综合疗效在用药3d、5d后常规剂量组都优于安慰剂组;高剂量组(n=44)疗效与常规剂量组近似,在部分疗效指标方面略差.3组间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花清感颗粒所推荐的常规剂量是其合适剂量,增大剂量并不提高疗效.

    作者:刘志国;刘丽;李国勤;李磊;金在艳;赵婷;胡镜清;边永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