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李学;徐军
目的:探讨泪小管吻合术中寻找泪小管断端的方法.方法:对于用常规方法寻找不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的16例(16眼)下泪小管断裂的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鼻泪管下口压迫法寻找鼻侧泪小管断口.结果:16例(16眼)患者全部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泪小管吻合成功.结论:对于部分下泪小管断裂,用常规方法寻找不到鼻侧泪小管断端的患者,术中采用荧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联合鼻泪管下口压迫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是一种较为简易、可行的方法.
作者:杨云良;刘红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提高肾上腺髓质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年龄33~65岁,平均49岁.男9例,女6例.右侧10例,左侧5例.腰痛6例,高血压2例.术前诊断肾上腺髓质脂肪瘤14例.病程2个月~3年.结果: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十一肋间切口行开放手术11例,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4例.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术后随访6个月~7.5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2例高血压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该病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开放手术或后腹腔镜下单纯切除肿瘤是主要治疗方法,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秦军;袁建林;秦卫军;秦荣良;刘贺亮;邵晨;王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及时诊断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放射性肺损伤在早期预测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静;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术前测定8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基础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分为脂蛋白(a)<300 mg/L和脂蛋白(a)≥300 mg/L两组,随访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脂蛋白(a)≥300 mg/L组和脂蛋白(a)<300 mg/L相比有增加趋势;术后6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在脂蛋白(a)≥300 mg/L与脂蛋白(a)<300 mg/L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基础血清脂蛋白(a)水平是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和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姜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梗死部位、与心室纤颤的关系.方法:将2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室颤组与非室颤组,分别测定QT间期、离散度值,并与之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时,室颤组QT间期离散度均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值愈大,则愈容易发生心室纤颤.尤其≥40 ms者,几乎均会发生室颤.而与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作者:韩肇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痛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16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冠心痛组110例,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作者:于鹏;于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重型再障、非重型再障.再障的治疗是一个综合、长期的治疗过程.对于重型再障以免疫抑制治疗,抗胸腺球蛋白、环孢霉素A合用为标准方案,有条件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非重型再障以雄性激素为基础,联合环孢霉素A、中药.不主张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生长因子可用于再障的辅助治疗.
作者:吴鹏飞;邵景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浓度,并行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心脏结构.结果:(1)高血压组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高血压患者心功能Ⅰ,Ⅱ,Ⅲ级间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心功能恶化,血浆神经肽Y水平升高,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降低;(3)左室肥厚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而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低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与患者心脏损害程度相关,观察血浆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陈天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人骨肉瘤及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15例骨软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骨软骨瘤组织中未见survivin阳性表达,43例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44%(29/43).其中Enneking Ⅱ组阳性率为51.85%(14/27),Ⅲ组阳性率为93.75%(15/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各组织学类型之间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survivin蛋白表达与骨肉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可作为判断骨肉瘤发生发展的良好指标,并为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进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嵩;罗建平;郑稼;赵炬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用纳洛酮治疗.首次按0.1 mg/kg静脉注射,继之以0.03~0.05 mg/(kg·h)静脉泵入,连用3 d,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36.8%,总有效率71.0%,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8,P<0.05;χ2=6.08,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
作者:孙浩淼;朱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用保肾康、尿毒清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结肠透析进行全结肠清洗及结肠透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20例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应用结肠透析的治疗组20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透析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保护肾功能、延缓尿毒症进展的作用.
作者:张宇梅;王亚平;霍延红;王会接;刘洪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行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用血液透析装置,在腹腔内形成回路,用单超或超滤与透析相结合的简易方法,行腹水浓缩回输.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8例腹水消失,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浮肿减轻、腹围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结论:该方法治疗顽固性腹水近期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简单易行.
作者:施克传;吴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形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2例微偏腺癌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宫颈微偏腺癌多表现为下腹隐痛及阴道排液,且两者有一定的先后关系;查体显示子宫颈质硬、固定;病理细胞学示癌性腺上皮无细胞异型性,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并有纤维间质反应,肿瘤组织易侵犯脉管和神经组织,多伴有淋巴结转移.结论:宫颈微偏腺癌是一种较罕见的、细胞学异型性极轻微、宫颈刮片及活检不易明确诊断的、易被漏诊的宫颈恶性肿瘤.临床医生尤其病理科医生应对本病加强认识,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王兴旺;张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减少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几率.方法:术中顺序解剖喉返神经,予以精细操作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神经变异.结果:本组11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均无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避免或降低其损伤的发生.
作者:周家军;董自波;殷章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脑挫裂伤的手术效果.方法:66例重型脑挫裂伤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额颞瓣开颅30例,于术后3个月对生存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结果:治疗组病死率5%,中残以上康复率86%;对照组病死率20%,中残以上康复率60%,两组病死率和中残以上康复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脑挫裂伤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额颞瓣开颅.
作者:黄本长;薛艳荣;乔俊;孙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无病人流术中的应用.方法:用芬太尼40 μg、瑞芬太尼20 μg和40 μg复合丙泊酚行无痛人流术,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清醒程度、丙泊酚用量.结果:瑞芬太尼20μg和40μg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短、清醒质量好,丙泊酚用量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术.
作者:高艳平;王贵成;管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弧形切割吻合嚣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3 mm管型吻合器进行结肠-直肠(肛管)超低位吻合术.结果: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术中没有发生切割和闭合不全病例,吻合口无渗漏.术后1例(3.1%)发生吻合口瘘,经加强局部冲洗引流后自行愈合,无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狭窄.结论:弧形切割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建都;张逖;王泰岳;陈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服用米非司酮,另一组服用二甲双胍,待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比例恢复或接近正常时再使用促排卵药枸盐酸氯米芬.B超监测两组患者排卵情况及随访患者受孕情况,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排卵率和受孕率.结果:服用米非司酮组50例患者45例排卵(90%)、39例受孕(78%);服用二甲双胍组50例患者37例排卵(74%),29例受孕(58%).结论:服用米非司酮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受孕率明显高于服用二甲双胍组.服用米非司酮药物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可常规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作者:徐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对冠心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出现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亦显著下降(P<0.01;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陆晓骅;鲍思蔚;翟晓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扩张联合自助式扩张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和前景.方法;对高度吞咽困难的22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扩张治疗,首次在胃镜下用沙氏探条扩张器扩张,以后改为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食管扩张子进行自助式扩张治疗,扩张1~2次/d,每次持30min.2周1个疗程.同时加服异烟肼100mg/次,3次/d,连服5周.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疗前吞咽困难程度为Ⅳ级者4例,Ⅲ级8例,Ⅱ级7例,Ⅰ级3例;经2周扩张治疗后,在吞咽困难程度改善为Ⅰ级8例,0级14例.所有患者均未复发,无上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扩张联合自助式扩张治疗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加服异烟肼,疗效显著,痛苦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费用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彭江涛;黄新辉;徐崇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