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刚;郑保良;赵永体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有效抗生素、吸氧、祛痰、解痉、平喘、止咳、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结果:低分子肝素川芎嗪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为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作者:江玉玲;张向东;范琳琳;梁振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剂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作者:宗登伟;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断指再植手术已成为显微外科常规手术之一,术后成活率较高,但特殊复杂性断指手术及术后护理仍较困难[1].我科于1995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各种特殊复杂性断指21例,现将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媛;韩艳君;李中丽;刘芳;潘丽;马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起病隐匿,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以某一系统表现突出,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其中一部分病例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因而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严重者甚至可引起粘液水肿性昏迷危及患者生命.现对我院内科1995-2004年收住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1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徐文俭;刘国锋;孙顺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120例心房颤动合并宽QRS波患者.经体表心电图Ⅰ、avF导联目测心电轴,并分析其RR间距的变化范围、QRS波的形态、及心室率.结果:120例中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54例;心房颤动合并差异性传66例.3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者,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66例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无1例出现无人区电轴.结论:心房颤动合并宽QRS波,存在无人区电轴,是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无人区电轴可作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讨论肠-腔分流术在布-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肠-腔分流术可有效降低门脉压力,术前、术后门脉压力有显著性差异,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3个月~4年,无再出血,肝脾明显缩小,腹水消失.结论:肠-腔人工血管分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可有效降低门脉压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刘云贺;高广伟;汪汉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其诱因以感染居首位,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放腹水、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等.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和控制各种诱因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植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全组共3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和指数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能达到ICU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根据临床需要调整镇静时间和深度.
作者:邱翰忠;邱卫东;肖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n=24)和美托洛尔组(n=24),分别静脉注射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5~10 mg,观察并比较患者用药后5 min血压及心率下降、24h ST段恢复及心肌酶下降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血压及心率下降、ST段恢复、心肌酶下降、不良反应诸方面,阿替洛尔组与美托洛尔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替洛尔与美托洛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本药价廉,更适合国内市场.
作者:唐宝华;党瑜华;王晓燕;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纠治的心脏畸形和病变日趋复杂,尤其是冠状动脉外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重症瓣膜病和再次换瓣手术等的不断增多、对心肌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郭训;刘琴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了解其不良反应.方法: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7例;高危13例,标危4例.累计应用100例次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观察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发生率、相应处理措施及转归.结果: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轻度抑制是大剂量甲氨喋岭常见的不良反应,黏膜炎和重度骨髓抑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可致死.结论:充分水化碱化,适宜四氢叶酸钙解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及必要的心理护理是保证大剂量甲氨喋岭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作者:王利;孟瑞锋;盛光耀;邹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炎性破坏性疾病,其特点是软骨组织复发性退化性炎症,表现为耳、鼻、喉、气管、支气管、眼、关节、心脏瓣膜等器官及血管等结缔组织受累.部分患者因气管塌陷窒息或感染致死亡.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狭窄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思勤;吴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可见侧边效应.而恶性肿块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部分伴有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中晚期病例可见周边卫星灶和同侧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恶性肿块内血流检出率、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良性肿块,且大部分为穿入性血流.结论: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准确率较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支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时机宜早不宜晚,炎症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早期治疗是疾病防治的普遍原则,观察发现肝硬化年轻者较年长者,短期感染较长期感染者更易发生肝纤维化逆转,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有腹水、蜘蛛痣、黄疸等失代偿期的表现,治疗往往十分棘手.2004年以来我院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采用含有高氧液的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袁昌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伤后4 h(47.44±13.45)nmol/L,较正常对照组(41.46±12.85)nmol/L明显升高(P<0.05),6 h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12 h开始下降(P<0.01),24 h降至基础水平(42.23±12.57)nmol/L.亚低温治疗组伤后4 h(65.26±19.78)nmol/L、12 h(53.91±21.36)n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49±22.45)nmol/L和(64.46±24.68)nmol/L(P<0.01和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亚低温可通过抑制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贾军;边富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KL-6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了5例肾脏移植和2例骨髓移植患者血清KL-6的动态改变,同时行病原学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影像为多发斑片影者3例,明确细菌、真菌感染的患者血清KL-6无显著升高;1例未查到病原学而肺部影像为双肺广泛磨玻璃样改变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随着肺部病变吸收血清KL-6恢复正常;1例肺部影像为双肺间质改变的卡氏肺囊虫感染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2例患者随着肺部影像的实变或广泛纤雏化,血清KL-6进行性显著升高,终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在器官移植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提示肺广泛损伤或纤维化,血清KL-6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预后.
作者:刘一;王东;张波;高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膜攻击复合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RA患者和4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比较.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超过450 ng/mL者,活动期为100%,非活动期为53.84%;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超过450 ng/mL的,活动期为89.47%,非活动期为35.29%.与CH 50相比,血浆膜攻击复合物的检测法灵敏度更高.结论: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含量的变化对于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薇薇;于锡海;李荣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65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凝固治疗,治疗后患者行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疗效.结果:65例71个卵巢囊肿穿刺成功.随访12.0±3.4个月,6例复发(8.4%).治愈率为85.6%.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无水乙醇凝固治疗卵巢囊肿安全有效.
作者:曹晓焱;李爱萍;李忠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显示技术(VR)观察骨折细节.结果:2例隐匿骨折和17例复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及关节面塌陷的程度与面积.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为膝关节骨折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有良好的前景.
作者:乔继红;薛世钦;王全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