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严重狭窄1例

王思勤;吴晓辉

关键词:气道狭窄, 多软骨炎, 复发性, 退化性, 结缔组织
摘要: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炎性破坏性疾病,其特点是软骨组织复发性退化性炎症,表现为耳、鼻、喉、气管、支气管、眼、关节、心脏瓣膜等器官及血管等结缔组织受累.部分患者因气管塌陷窒息或感染致死亡.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多软骨炎致气道狭窄1例报道如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及草酸铂两种新药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入选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以紫杉醇联合草酸铂方案予全身化疗,并配合DDP单药腹腔灌注化疗.结果:40例胃癌患者平均化疗3个周期,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62.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达70.0%,但60.0%为Ⅰ~Ⅱ度,2例(5%)为Ⅲ度;2例(5%)为Ⅳ度;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肝、肾功能损害,黏膜炎及心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0%,40%,12.5%,10.0%,10.0%及7.5%,所有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中断或退出治疗.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素兰;余方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生长抑素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组、糖尿病胃轻瘫组和正常对照组0 min以及食用馒头餐后15,30,60,120 min,180 min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糖尿病组除30 min外,其余时段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其中0,15,60,120,18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糖尿病胃轻瘫组0,15,30,60 min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仅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120 min和180 min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0 min和15 min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生长抑素分泌峰出现在30~60 min,而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胃轻瘫组在60~120 min,且下降平缓.结论:生长抑素分泌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和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慧萍;陆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置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方法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51例,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26例,B超定位后,在胸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根据情况向胸腔注入顺铂40~80mg,尿激酶8~10万u;常规穿刺组25例,除间断抽胸液不放引流外,其它与微创置管组相同.结果:微创置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丁大捞;雷玉钦;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其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的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之一.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故术后耐受性差,恢复慢.如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延缓恢复过程甚至加重病情.本文就我院108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冬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测定肾功能、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病理切片观察肾组织损伤形态学的变化.结果:B组、C组BUN、CR测定值均显著高于A组,而C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组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酯化酸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B组、C组Bcl2、Bax蛋白较A组均明显增加,C组较B组Bcl-2表达显著增强,Bax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肾组织损伤的病理分级显著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张广伟;王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人区电轴对房颤伴宽QRS波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伴宽QRS波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120例心房颤动合并宽QRS波患者.经体表心电图Ⅰ、avF导联目测心电轴,并分析其RR间距的变化范围、QRS波的形态、及心室率.结果:120例中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54例;心房颤动合并差异性传66例.3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者,均为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66例心房颤动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无1例出现无人区电轴.结论:心房颤动合并宽QRS波,存在无人区电轴,是心房颤动合并室早或室速,无人区电轴可作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作者:王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采用化学定量法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大鼠脑皮质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伤后4 h(47.44±13.45)nmol/L,较正常对照组(41.46±12.85)nmol/L明显升高(P<0.05),6 h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12 h开始下降(P<0.01),24 h降至基础水平(42.23±12.57)nmol/L.亚低温治疗组伤后4 h(65.26±19.78)nmol/L、12 h(53.91±21.36)n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较损伤组明显降低,分别为(68.49±22.45)nmol/L和(64.46±24.68)nmol/L(P<0.01和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受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亚低温可通过抑制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起到保护创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贾军;边富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清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为探讨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将8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CV)45例和非大血管病变组(nMCV)44例,并选37例健康人做对照.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尿酸和血脂水平;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①2型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nMCV组比较,抵抗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组中大血管病变组血清抵抗素浓度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采用相关分析发现,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浓度与年龄、病程、SBP、DBP正相关(P<0.01),与TG正相关(P<0.05);与Apo-A1负相关(P<0.01),与BMI、HOMA-IR等不相关.以抵抗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形逐步回归分析,Apo-A1、DBP、TG、年龄、FINS、LDL-C进入回归方程.④在T2DM组,有无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Y,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抵抗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清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不相关,但在2型糖尿病中与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

    作者:张会峰;赵志刚;秦贵军;汪艳芳;马书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63例多浆膜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常见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多浆膜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为恶性肿瘤(30.2%)和结核(30.2%),其次为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等;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部位、积液性质、性状有一定关系;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组中ADA含量明显升高,较恶性和非结核良性多浆膜腔积液组差异显著(P<0.01).23例(恶性积液18例、结核5例)患者通过病理细胞学确诊.结论:恶性肿瘤和结核是多浆膜腔积液常见病因.

    作者:刘德义;王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起病隐匿,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常以某一系统表现突出,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其中一部分病例在临床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因而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严重者甚至可引起粘液水肿性昏迷危及患者生命.现对我院内科1995-2004年收住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1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徐文俭;刘国锋;孙顺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乳腺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其阳性表达率随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增多而增高.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高表达,表明了乳腺癌细胞的高活动性,可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玉萍;楚天骄;党秋红;雷冬梅;郝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择96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有效抗生素、吸氧、祛痰、解痉、平喘、止咳、利尿强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结果:低分子肝素川芎嗪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9%,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为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定量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川芎嗪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作者:江玉玲;张向东;范琳琳;梁振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种中期妊娠引产方法在临床应用体会

    中期妊娠(17~27周+6),因宫颈不成熟,对引产药物不敏感,引产时痛苦大,且易损伤宫颈.近年来临床应用多种引产方法,先后在我院应用有三种,即:单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引产,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现将三种方法的对比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杨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浆膜攻击复合物的检测在SLE、RA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膜攻击复合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6例RA患者和4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比较.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超过450 ng/mL者,活动期为100%,非活动期为53.84%;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水平超过450 ng/mL的,活动期为89.47%,非活动期为35.29%.与CH 50相比,血浆膜攻击复合物的检测法灵敏度更高.结论: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膜攻击复合物含量的变化对于临床正确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薇薇;于锡海;李荣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L-CN)预处理对移植心脏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术后3 h测定各组心肌TNFα的含量及心肌含水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心肌TNFα的表达,减轻心肌水肿,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田立群;郅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脑囊液细胞学检查

    目的:对脑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以提高颅内占位病变的定性准确率.方法:对12例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脑囊液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定性阳性率66.6%(8/12),虽比手术病理报告的90%(9/10)为低,但比头颅CT或MR定性阳性率33.3%(4/12)为高.结论:初步探讨了脑囊液的特点,并可作为术前颅内肿瘤影像学定性诊断的重要补充,亦可为病理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谢海峰;谢岳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或辅助治疗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疾病、抗癫癎、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无论是作为治疗药物或是作为辅助用药,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向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危险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危险度的关系,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对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12月前即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检测透析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肌酐,计算尿素清除指数、蛋白分解率及体重指数.按观察开始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57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34例.随访48个月,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情况.利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生存曲线及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与死亡危险度的关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48个月存活率升高组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生存分析显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独立于性别、年龄、维持透析时间、血浆白蛋白等因素之外,与死亡危险度显著相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是独立于血浆白蛋白和其他影响因素之外的,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显著预测因子.提示无论血液透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如何,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都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冬;陈香美;魏日胞;周建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矫治Ⅱ类错颌的临床应用

    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是一种澳大利亚生产的上下颌合一的软质塑料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6~10岁儿童错颌畸形矫治,纠正不良习惯,引导恒牙萌出,建立正常颌位关系,其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关于国人的应用少有报告.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进行错(牙合)畸形的分类统计,傅民魁等发表的调查结果示恒牙初期为72.92%,AngleⅡ类错(牙合)占19.41[1],发病率较高,危害很大.临床上早期矫治多选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局部固定矫治器.但制作复杂,价格偏贵,影响发音.本文作者对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试应用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詹惠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纠治的心脏畸形和病变日趋复杂,尤其是冠状动脉外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重症瓣膜病和再次换瓣手术等的不断增多、对心肌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郭训;刘琴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