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慧萍;陆红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全组共3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分级Ⅲ~Ⅳ级时间、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和指数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能达到ICU机械通气患者所需的镇静要求,根据临床需要调整镇静时间和深度.
作者:邱翰忠;邱卫东;肖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是一种澳大利亚生产的上下颌合一的软质塑料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6~10岁儿童错颌畸形矫治,纠正不良习惯,引导恒牙萌出,建立正常颌位关系,其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关于国人的应用少有报告.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进行错(牙合)畸形的分类统计,傅民魁等发表的调查结果示恒牙初期为72.92%,AngleⅡ类错(牙合)占19.41[1],发病率较高,危害很大.临床上早期矫治多选用活动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或局部固定矫治器.但制作复杂,价格偏贵,影响发音.本文作者对8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试应用MRC预成功能性矫治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詹惠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方法:测定糖尿病组、糖尿病胃轻瘫组和正常对照组0 min以及食用馒头餐后15,30,60,120 min,180 min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结果:糖尿病组除30 min外,其余时段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其中0,15,60,120,18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糖尿病胃轻瘫组0,15,30,60 min的生长抑素水平均小于对照组,仅0 min差异存在显著性,120 min和180 min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糖尿病组,0 min和15 min存在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生长抑素分泌峰出现在30~60 min,而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胃轻瘫组在60~120 min,且下降平缓.结论:生长抑素分泌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和糖尿病胃轻瘫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慧萍;陆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国内尚无大系列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1].在Framingham[2]研究中,房颤的发生率在60~90岁的人群中占2%,在70~79岁的人群中占5%,在80~89岁的人群中占9%.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心室率较快时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病死率.初发房颤的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24 h平均心室率.心室率的增加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包括心悸、气短、头晕、疲乏等,在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则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已有证据表明,恢复并维持窦律或控制室率同时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并降低病死率[3].2002年3月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年会上,公布了2个有关慢性房颤的重要临床随机试验(AFFIRM和RACE),对比了心室率控制和复律两种不同干预对策的疗效.两个试验结果一致显示,心室率控制对策简便易行,疗效至少等同于较复杂的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4].因此,控制室率同时联用抗凝治疗依旧是两种主要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前控制室率的药物主要有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
作者:张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早期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56例妇科检查的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DNA倍体分析组,分别采用传统宫颈细胞学与液基薄层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早期病变筛查,对筛查阳性病例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并对两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NA倍体分析组筛查阳性率(2.07%)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检出率(84.62%)均高于对照组(0.64%、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基薄层细胞/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对宫颈病变筛查阳性率和CIN检出率高于传统宫颈细胞学检查,是早期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敏感而准确的方法.
作者:叶小姬;肖娟佩;赵雪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制备成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冷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组(C组),免疫组化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测定肾功能、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病理切片观察肾组织损伤形态学的变化.结果:B组、C组BUN、CR测定值均显著高于A组,而C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组大鼠肾组织超氧化物酯化酸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而丙二醛水平显著性下降(P<0.01);B组、C组Bcl2、Bax蛋白较A组均明显增加,C组较B组Bcl-2表达显著增强,Bax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肾组织损伤的病理分级显著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张广伟;王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期妊娠(17~27周+6),因宫颈不成熟,对引产药物不敏感,引产时痛苦大,且易损伤宫颈.近年来临床应用多种引产方法,先后在我院应用有三种,即:单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引产,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引产.现将三种方法的对比应用介绍如下.
作者:杨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布替奈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浅部真菌病患者89例,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观察和真菌学培养,判断布替奈芬乳膏的疗效.结果:布替奈芬外用治疗浅部真菌病89例,痊愈80.9%,总有效率92.1%.治疗后真菌清除率93.3%.结论:布替奈芬外用是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对体股癣疗效佳,花斑癣次之,手足癣较差;其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真菌清除率高.
作者:刘科峰;仵瑞玲;娄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利用低温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方法:选择18例透析中经常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在常规透析和低温透析时的血压及超滤量变化.结果:采用低温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发生低血压时的超滤量相对较多.结论:低温透析是降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淑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对65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液及无水乙醇凝固治疗,治疗后患者行超声随访检查,观察疗效.结果:65例71个卵巢囊肿穿刺成功.随访12.0±3.4个月,6例复发(8.4%).治愈率为85.6%.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无水乙醇凝固治疗卵巢囊肿安全有效.
作者:曹晓焱;李爱萍;李忠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L-CN)预处理对移植心脏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术后3 h测定各组心肌TNFα的含量及心肌含水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心肌TNFα、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心肌TNFα的表达,减轻心肌水肿,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作者:田立群;郅兴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使临床小儿肺炎的耐药情况时有发生[1].我院儿科2003-2005年共收治小儿肺炎242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剂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作者:宗登伟;李天晓;翟水亭;曹会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n=24)和美托洛尔组(n=24),分别静脉注射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5~10 mg,观察并比较患者用药后5 min血压及心率下降、24h ST段恢复及心肌酶下降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血压及心率下降、ST段恢复、心肌酶下降、不良反应诸方面,阿替洛尔组与美托洛尔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替洛尔与美托洛尔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本药价廉,更适合国内市场.
作者:唐宝华;党瑜华;王晓燕;李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应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镇静的疗效.方法:20例择期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芬太尼12μg/mL+格拉司琼3 mg;B组未行镇痛.记录术前及术后6 h、18 h、24 h和48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瞳孔大小,术后各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评分及PCIA参数.结果:术后6h、18h、24h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48 hA组与B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评分、瞳孔大小、平均动脉压及呼吸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6 h、18 h和24 h的心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应用PCIA是可行的.芬太尼持续输注是该类患者术后镇痛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刘贺;孟凡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860例首次剖宫产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切口撕裂伤128例,占14.88%;枕后位较枕前位、枕横位易发生切口撕裂,发生率分别占(64.06%,10.16%,25.78%).128例子宫切口撕裂中麻醉效果不佳占35.94%,子宫下段形成差占25.75%.结论:剖宫产前必须判断麻醉效果,结合胎方位,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先露下阵情况等因素,以免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
作者:黎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其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治疗手段的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手术清除颅内出血,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之一.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往往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故术后耐受性差,恢复慢.如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延缓恢复过程甚至加重病情.本文就我院108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冬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KL-6在器官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了5例肾脏移植和2例骨髓移植患者血清KL-6的动态改变,同时行病原学和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肺部影像为多发斑片影者3例,明确细菌、真菌感染的患者血清KL-6无显著升高;1例未查到病原学而肺部影像为双肺广泛磨玻璃样改变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随着肺部病变吸收血清KL-6恢复正常;1例肺部影像为双肺间质改变的卡氏肺囊虫感染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2例患者随着肺部影像的实变或广泛纤雏化,血清KL-6进行性显著升高,终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在器官移植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患者,血清KL-6显著升高提示肺广泛损伤或纤维化,血清KL-6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预后.
作者:刘一;王东;张波;高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血栓栓塞阳性组(30例)和血栓栓塞阴性组(39例);另选47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全部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其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P-选择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AT-Ⅲ活性.其中48例房颤患者接受TEE检查,测定其LAA流速及LASEC,并根据是否发现左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分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血栓阳性组(12例)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血栓阴性组(36例).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2级、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D浓度增高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个危险因素中,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灵敏度较高的是左房内径,特异度较高的是D-二聚体.随着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多,诊断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增高,但灵敏度下降.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A内径增大、左房自发超声对比现象≥2级、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浓度增高,且D-二聚体浓度增高的评估价值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更可靠地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
作者:李刚;沈玉祥;袁建军;翟亚萍;商保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