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斌
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作者: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外伤后行X线片、CT、MRI检查完善的患者,分析归纳MRI对膝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及优势。结果:本组50例病例中,x线检查发现骨折14例,阳性率28%;CT发现病变23例,阳性率46%;MRI检查发现骨损伤40例,半月板损伤42例,韧带损伤21例。结论:低场MRI仕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能够很好的显示膝关节损伤后的各种表现,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作者:石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我院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9月接受阑尾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普通阑尾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阑尾手术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海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主要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其中气管插管又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严重呼吸衰竭,外科手术后,也可作为气管切开的过渡措施,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1]。2012年6月,我科收治一名肺部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入院时呼吸费力,痰多不易咳出, ;意识模糊病情重,遵医嘱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3天后,病人呼吸困难未见好转,仍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医生建议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家属拒绝,故继续气管插管。患者住院期间共插管15天,经过精心的气道护理,患者无口腔,气管损伤,呼吸道通畅,延长了患者生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把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作者:刘采;徐生萍;刘晓琴;李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应用人性照护理论在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2例艾滋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干预分为常规组(n=40)和观察组(n=42),常规组予以传染科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人性照护理论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心理症状指标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低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8%,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人性照护理论在住院艾滋病患者心理干预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使用盆底康复治疗头外加固定裤对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能否坚持完成治疗,治疗的次数及肌力、脱出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子宫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不用固定裤,自然并拢双腿,观察组穿上固定裤,实施相同治疗,相同指导,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100例患者坚持做完一个疗程的有85例,85例中患者的盆底肌力提高两级以上有80例,由于使用了固定裤,治疗头无一例脱出,脱出率为0,效果好。对照组的患者做完一个疗程有40例,40例中只有25例的盆底肌力提高2级,效果不好。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盆底治疗头固定裤能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率明显增加,治疗的效果明显。
作者:庞小玩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肿块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评估其诊断效果。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情况:良性组中40例被诊断为良性肿瘤,7例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恶性组中超声诊断为恶性30例,3例被误诊为良性。本组病例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90.91%(30/33)、特异度为85.11%(40/47)、准确率为87.5%(70/8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图像清晰,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且诊断结果客观可靠,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薛广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中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在肿瘤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78例,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8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并探究两组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的各项心理素质评分,SDS、SAS和PSQI等均有明显的差异性。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态度和治疗时的依从性均有很大的改善,说明时候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大力推广。
作者:仲文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对雾化吸入治疗在咽喉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咽喉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氨苄西林胶囊实施口服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实施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咽喉部红肿、滤泡增生、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雾化吸入治疗应用到咽喉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岳玉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属于护理领域的中范围理论[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治疗和预后充满质疑等均会使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2]。不确定感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困扰,而且会造成患者行为的退化和治疗的中断,使其生活质量降低。本研究旨在了解T2D 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探讨其与焦虑的相关性,为制定护理措施,降低T2D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阿吉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张荣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杜志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支气管哮喘系中医“哮病”范畴,多因患者痰饮留伏,伏痰遇感引触,痰气交结,阻滞气道,临证当用温肺化饮,宣肺平喘类中药,笔者常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加萘普生静滴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进行比较,观察组人流术前注射1%利多卡因5ml,0.9%NS250ml加萘普生0.275克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不用药。结果:观察组的扩宫情况好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及人流综合征人数也少于对照组。结论: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加萘普生静滴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显著,是可以广泛应用的方法。
作者:聂玲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BIOON/调节T细胞群(Treg)调节人体内免疫系统,并帮助人体通过识别自身抗原,消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学研究人员报道,肠道微生物群的共生体诱导独特的Treg细胞来表达转录因子Foxp3。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评价ELISA法及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的结果。方法:检测366例血清标本的抗C C P抗体,15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作为对照组,21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标本,评价两种方法检测抗C C P抗体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法检测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但对于抗CCP抗体低值和特高值阳性结果出现的假阴性难以识别,易导致漏诊。
作者:杨梅;晏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院为了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筹集和使用资金过程中,会产生相应资金成本。本文从医院资金成本的构成、控制途径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作者:彭秀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主要针对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就诊的例127例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94例脑外伤患者,对照组患者则为3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以此来对两组患者进行G C S评分以及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所进行的PT、APTT、DD以及FDP等方面的检测值均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G C S评分以及B P C值方面却明显的低于后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DD以及FDP检测值也都高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有着非常明显的凝血指标异常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检测,采用科学合理的抗凝治疗,尽可能的纠正其可能产生的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这本身对于患者预后工作的改善情况来说非常重要。
作者:张云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骨折病患69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病患相关情况,分别对其进行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病患满意程度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带锁髓内钉方式相比,锁定钢板技术有着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满意率高的特征,因此,该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评价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可穿戴设备在社区康复工作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辖区内四个社区的49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分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给予偏瘫综合干预指导,治疗组此外还给予下肢功能性电刺激步行训练,治疗周期为6周,随访6个月,评定治疗前、后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相比步行能力改善和生理功耗指数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相比治疗前,治疗组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讨论:下肢功能性电刺激可穿戴设备对社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作用明显,适合社区患者家庭使用。
作者:姜琇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目的:了解E 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失代偿肝硬化102例患者入院时进行E Q-5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E Q-5D评分,通过心理干预前后EQ-5D评分对比分析,评价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前后EQ-5D VAS评分差值明显,P<0.01,且有无并发症对EQ-5D VAS评分有影响,P<0.01;出入院EQ-5D VAS评分差值≥0.2有84例,<0.2有8例,有效率91.17%。结论: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