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阿吉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张荣霞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 疾病不确定感, 焦虑水平, 疾病相关知识, 终身性疾病, 治疗和预后, 心理困扰, 生活质量, 理论, 患者行为, 护理措施, 参考依据, 中范围, 相关性, 退化, 能力
摘要: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是指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的事物的能力,属于护理领域的中范围理论[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对治疗和预后充满质疑等均会使患者产生疾病不确定感[2]。不确定感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困扰,而且会造成患者行为的退化和治疗的中断,使其生活质量降低。本研究旨在了解T2D M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探讨其与焦虑的相关性,为制定护理措施,降低T2DM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焦虑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重度盆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

    目的:研究重度盆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盆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骨折创伤类型(Tile分型),将B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率。结果:①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59%,对照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Tile分型,可选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与C型骨折病例相比,B型骨折病例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李鑫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E 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失代偿肝硬化102例患者入院时进行E Q-5D评分,根据评分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出院前再次进行E Q-5D评分,通过心理干预前后EQ-5D评分对比分析,评价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测定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心理干预前后EQ-5D VAS评分差值明显,P<0.01,且有无并发症对EQ-5D VAS评分有影响,P<0.01;出入院EQ-5D VAS评分差值≥0.2有84例,<0.2有8例,有效率91.17%。结论:EQ-5D量表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心理干预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HPLC法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47:5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结果: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u g~1.6u g,平均回收率99.45%,R S D值为0.93%。结论:本方法可行、重现性好,能有效的控制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宾菊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创新型鲁尔接头在胸腹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新型鲁尔接头与原有的橡胶接头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引流胸、腹水,行腔内灌注化疗的效果观察。方法:2015年1月—2015年4月对50例行胸腹腔引流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鲁尔接头,对照组采用常规橡胶接头,观察比较二种方法的引流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通畅率为100%,与对照组(96.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折叠率和引流管脱位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舒适满意度、管道安全固定满意率以及隐私保护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创新型鲁尔接头优于常规橡胶接头。结论:创新型式鲁尔接头简单、实用、安全、经济,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作者:罗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37例患者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37例患者在介入治疗的同时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试验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 ST 段回落及血流情况。结果:心肌梗死溶栓(英简TIMI)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流3级比率91.89%(34/3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7.57%(25/3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能有效促进疗效的提高,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卢志红;王孟杰;邱小芩;蒙绪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ICU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首先都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方式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方式支持治疗,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ICU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I C U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促进患者氮平衡,提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治疗时间。

    作者:徐磊;朱呈;马颖颖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小儿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的进行静脉输液患儿100例,对其进行观察探究。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99%。结论:对静脉穿刺患儿进行相关护理能获得满意应用效果。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原因与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癌痛护理障碍的原因及其护理策略。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人员20名与住院肿瘤患者90例进行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实施癌痛认知与用药调查,总结调查结果,并对癌痛护理障碍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策略。结果:护理人员癌痛护理知识调查中,显示有8名认识较差,可见癌痛知识匮乏;90例患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对癌痛无正确认识,影响生活质量。结论:肿瘤癌痛护理障碍受到护理人员与患者等的影响,不断提高他们癌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于改善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借鉴。

    作者:杨珍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假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用ELISA法检测的血清丙肝抗体阳性血清标本,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假阳性标本,分析影响ELISA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阳性的60份血清标本经PCR检测依然发现为阳性49例, ELISA法检测真阳性率为80.2%,假阳性率为19.8%。两种检测方法在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ELISA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结果假阳性的因素较多,检验人员应规范操作,避免不利因素,降低假阳性率,对于怀疑假阳性的血清标本应及时的进行HCV-RNA检测。

    作者:邓细球;刘月玫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辅助孵化技术在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辅助孵化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共320周期,其中包含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原始状态胚胎移植组,实验组为激光破膜后胚胎移植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以及抱婴率分别为52.7%、48.0%、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32.6%、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应用在胚胎移植中可相应提高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以及抱婴率,具有比移植原始胚胎更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范树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日反馈本在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让全员主动参与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用性的一级质控方案。方法:在原有质控基础上建立护理质量日反馈本,将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反馈整改,每周对问题多的护士重点培训,月底考核护士对反馈问题的知晓与标准的掌握,季度汇总统计反馈问题发布情况及重复发生率。结果:对2014年1~12月反馈问题记录情况统计比较,7~12月护士主动参与质控的积极性,对反馈问题的知晓率与标准掌握率较1~6月均有显著提高(P<0.01),7~12月反馈问题的重复发生率较1-6月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质量日反馈本应用到临床可达到护理治疗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赵丽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12例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方式,特点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时间平均(79.3±14.6)min,出血量平均(38.4±5.8)ml,住院时间平均(9.1±0.6)d。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25.0%),1例为轻度麻木症状,2例为声音嘶哑,其中1例为暂时性声音嘶哑,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普外科手术是甲状腺肿瘤治疗中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中需规范操作,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宋俊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8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0例)和对照组(n=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进行治疗,研究组80例患者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远志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疗效对比

    本研究比较地西他滨与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中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地西他滨作为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的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2011年10月到2014年12月共治疗中高危M D S30例,地西他滨方案14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16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至少使用2个疗程)。分析接受两种方案的患者1个疗程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的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 D S的14例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8例(57.1%),部分缓解(PR)4例(28.5%),完全无效(血液学及骨髓均无进步)2例(14.2%),总有效率85.7%。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0(0—2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3—38+)个月。6例(42.8%)患者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控制,症状好转。小剂量阿糖胞苷组16例患者1个疗程后CR 7例(43.7%),PR5例(31.2%),完全无效4例(25.0%),总有效率75.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7(0—1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2—33)个月。有7例(43.7%)患者粒缺期间出现发热,积极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统计分析提示地西他滨组OS及PFS时间较小剂量阿糖胞苷组延长,P值分别0.014及0.012。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国珍;王景霞;肖太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中西医联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杜志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民工子弟学校男生外生殖器健康状况及保健服务需求

    目的:了解民工子弟学校男童外生殖器健康状况以及保健服务需求。方法:对台州市黄岩区某民工子弟学校2014年下半年在校男生298名进行了外生殖器健康状况及服务需求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298名被检查学生中包皮过长141例,其中包皮龟头粘连116例,包茎68例,隐匿性阴茎8例,隐睾4例(双侧1例),腹股沟疝3例,鞘膜积液6例,尿道下裂1例,外生殖器完全正常76例。298份调查问卷收回完整合格问卷275份。275份问卷中147份表示不了解青少年外生殖器疾病和保健知识,占53.45%;128份表示了解青少年外生殖器疾病和保健知识的问卷中,了解的主要途径:电视网络杂志51(39.84%),医疗保健机构29(22.66%),民营医院宣传材料23(17.97%),亲戚朋友13(10.16%),其他12(9.38%);269份表示强烈希望或希望通过正规医疗保健机构宣传教育获取相关知识,占97.82%。结论:民工子弟学校男生外生殖器健康状况堪忧,家长外生殖器健康知识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不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民工子弟学校男生的外生殖器健康,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作者:殷国林;林莉;宋正尧;朱江波;倪建华;施展;林谦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病重(病危)记录单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病重(病危)是指:患儿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作者:田锦霞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综合性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应用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应用。方法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康复护理外辅以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前后均采用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全面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田婧;杨胜华;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流质鼻饲治疗的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高营养鼻饲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6%,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实验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用的高营养鼻饲治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的护理方式能促进病情的好转,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周华萍;左四琴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15年3月,选择11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干预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中将护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率,保证良性妊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吕晓云;吕静静;亓玉凤 刊期: 2015年第3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