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俊;屈箫箫;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马惠敏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体外诱导成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脸(ELISA )测定LPS诱导的U937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采用Griess试剂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于经PMA诱导成熟的U937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NO的含量明显增加(P< 0.01).黄芪多糖作用后,TNF-α,IL-1β及NO的含量明显下降,与LP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β及NO.
作者:徐荔;何小鹃;柴旺;鞠大宏;吕爱平;喻长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d因子Ⅷ相关杭原(FⅧR:Ag)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ⅧR:Ag在脑微血管的表达在缺血后3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脑缺血后10d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结论:头针能够有效促进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区脑微血管的新生,并且具有明显的累加蓄积效应.
作者:张慧敏;赵万标;张志强;时宇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治疗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于实脸第2,4,6,8周末收集24h尿液并测24h尿蛋白定量,于实脸第8周末取血和肾胜组织,进行血清ALB,TP,TCH以及肾脏皮质SOD,MDA的侧定.结果:2倍剂量加味黄芪赤风汤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实验第4,6,8周末24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0.05),肾脏皮质SOD显著升高(P<0.01)及MDA降低(P<0.05);正常剂量加味黄芪赤风汤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实脸第4周末24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肾脏皮质SOD显著升高(P<0.01).结论:加味黄茂赤风汤能够明显改善阿霉素份病大鼠蛋白尿,提高抗自由基能力,改善肾脏自由基损伤.
作者:王允亮;张昱;王洪霞;郝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饮食须知>为贾铭所著,他是元末明初人(公元1271年~1368年),祖籍浙江海宁,号华山老人.曾经在元朝做官为万户.入明后,年龄已过百岁.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他,询问颐养和长寿之道.贾铭回答说:要在慎饮食,并把自己的饮食观点编著为书献给朱元璋,卒年106岁.著有<饮食须知>传世.
作者:贾海骅;罗卫东;赵红霞;韩学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的治疗选穴和疗效.方法:采用经络电信息诊疗与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30例痊愈率100%.结论:经络治疗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戴杰;阴爱华;周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组织中p85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复方黄连降糖片时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对键服佐菌素注射加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8周.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p85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所下降,各组织够5的基因表达均显著提高.结论:不同组织p85的基因表达的提高可能是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宋菊敏;舒适;刘小美;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旨在探讨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调亡的影响.方法:细胞传代培养: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观察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碘化丙啶染色).结果: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增殖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凋亡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姜黄素抑制人膀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姜黄素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作者:孔涛;杨静哲;代宏亮;王成李;张志杰;李巍;李以良;贾玉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代中医学显然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技术方法引入到中医睡眠领域中.将中医传统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规范化、现代化,这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睡眠医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汪南玥;于友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从治神的含义、医者治神、患者治神以及治神状态等4个方面,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治神是要求医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接诊和治疗患者,在获取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医生营造一种使医患双方身心皆处于有利于针刺疗效产生的良好治疗氛围中的结论.
作者:周瑞堂;顾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道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壮医认为人体内存在五条重要通道,它们互相交通联系,把人体连结成有机的整体,是气血化生、运行的场所,也是诸毒入侵或传变的路径,道路的阻滞又是引起气血失衡及三气失调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研究道路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 )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归集的影响.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和模型对照组4组,每组8只;均于造模3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d.经masson' s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癫痕组织微小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含量表达.结果:单个高倍视野下apr-YTF组和rhG-CSF组的心肌毛细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2组的CD34+细胞、Flk-1,bFGF表达显著增加(P<0.01),2组的Ⅷ因子表达亦增加(P < 0.05 ),apr-YTF组的VEGF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1 ),rhG-CSF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亦增加(P<0.05)0结论:apr-YTF能促进Ⅷ因子、Flk-1,VEGF,bFGF的分泌,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大鼠外周血MSCs归巢于急性梗死的心肌,有利于急性梗死心肌的修复.
作者:李勇华;郑景辉;袁肇凯;王丽萍;简维雄;黄献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为纲,阐述其发生病变时与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之关系.脾喜燥而恶注,消化道肿瘤与湿邪关系密切;脾以升为健,癌性发热治宜甘温益气除热,阿片类镇痛剂所致便秘、尿潴留治宜补中益气;脾为生疾之源,肺癌、恶性琳巴瘤发病与痰关系密切;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及手足综合征多由气血亏虚;顾护脾胃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程.
作者:罗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诊治疾病疗效不佳,多责方证不合,然而,有时辨证无误且处方用药确属对证,也有效果不显,甚至病状加剧或旁生他症的情况.常难解困惑,或误认为辨证不准,欲改弦更张,为医者不可不曲尽其详.本文通过对以下几个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求对临床有所裨益和借鉴.
作者:胡永东;玛依努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从研究方法与角度、研究内容与范畴2个方面综述了50余年来经脉表里关系理论研究概况,认为目前经脉表里关系理论研究已有若干成果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专门、系统研究缺失,研究方法、角度单一,研究内容及依据不足等3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刘兵;赵京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学科研设计是现代中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笔者认为科研设计的出发.点和思路与传统中医有相左之处,强行套用会限制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徐一慧;徐可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欢阳脉诊法是中医脉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早见于<黄帝内经>.仲景继承了这一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亦非常重视欢阳脉诊,他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对于该诊法多次论及.笔者尝试将<金匮要略>中趺阳脉浮的条文作一探析,归纳出其脉浮主胃气,但分虚实两端.以期能抛砖引玉,倡导张仲景之学,将趺阳脉诊法能够重新运用于临床.
作者:王静波;连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淫羊藿不同浓度醇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差异性.方法:以淫羊藿苷、淫羊藿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得景作为评价指标对淫羊藿不同浓度醇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渗漉法对淫羊藿进行提取,目标为淫羊藿苷,宜选择70%乙醇浓度,得量0.52%;目标为总黄酮,选择50%乙醇浓度为佳,得量3.35%;提取目标为总多糖,选择依次以70%乙醇、水渗漉,总多糖得量达10.15%.结论:提取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总黄酮及总多糖应根据所需,选择不同乙醉浓度以获得佳提取效率.
作者:严跃进;沈勇;黄伟;金燕敏;张莅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胎元饮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讨论其功效.方法:胎元饮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式,采用湿法消解其煎煮液浸膏完全后进行上机测定.结果:胎元饮中含有丰富的K,Ca,P,Mg,Na等物质基础元素和Fe,Mn,Zn,Cu生血四要素,而Pb,Cd,As,未检出.结论:胎元饮为妊娠母体提供了丰富的微童元素.
作者:周琼;付志红;柳英霞;翟旋;胡著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以少阴血尿为题,血脉损伤与修复为理,复脉辈消除血尿为旨,论述少阴血尿的含义、血脉损伤的原因及复脉辈消除血尿的机理.创新了张仲景炙甘草汤复脉之意,开拓了吴鞠通下焦湿病阴伤脉损之理,开辟了复脉辈治疗少阴血尿之径,触会了古今宏现与微观、检验与证候的辨证统一,为中医经典经方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
作者:常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湿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息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湿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湿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作者:陈冰俊;屈箫箫;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马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