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国;陈兰英;徐晨耕;孙照平;胡南晖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医疗服务、保健意识等诸因素的优化,居民的死亡模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终生死于某死因的概率,这一指标不仅能反映出各种死因的权重,又可消除年龄构成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玄武区居民前后两个年代终生死于某死因概率的分析,以说明该区目前对死亡的主要防治重点及与过去相比死亡谱发生的变化.
作者:丁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在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为严重.院校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而其内部饮食服务人员健康与否,事关全院师生的健康.为此,我们于1999年9月对某学院74名饮食服务人员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忠义;吴侃;安保军;段军;袁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强、易感性高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麻疹疫苗问世后其发病率逐年下降,同时也改变了每隔数年流行一次的规律.为了解现阶段麻疹的流行特征,特将我区1981年~1999年麻疹的流行病学概况分析如下.
作者:黄福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6年6月至1998年10月,沭阳县龙庙乡沙堰村有8人相继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经常性发作,后由省、市、县卫生部门有关专家,经过详细调查,并采集有关样品送省卫生防疫站检验确定为毒鼠强中毒,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沈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县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掌握患病情况,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年9~11月份,对6所学校监测点10 16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疾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栋;蒋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既古老又年轻的传染病.由于甲、乙、丙、丁、戊、庚等型肝炎具有不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其防治工作复杂而艰巨,因此长期来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90年代以来,我省大力强化该病的防制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但也面临着严重挑战,对此有必要进行总结.
作者:刘光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抽样是质量管理过程的基础工作,是监督检验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抽样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判断;对于生产单位而言,建立规范的抽样方案,有助于生产产品质量控制,同时也可作为贸易过程中或受监督过程保护自己利益的武器.美国于30年代初建立抽样标准-美国军标(MIL-STD),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抽样标准,目前许多标准已为ISO收录.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于1981年开始建立抽样标准,至今已累积达二十多种.为了便于监督、检验部门及有关生产单位更好地了解、使用抽样标准,本文拟对抽样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马永建;冯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案情简介1998年10月14日,盱眙县3名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巡回监督检查中,发现该县兴隆乡一个体食品批发部无卫生许可证,2名从业人员无健康证,遂制作现场卫生监督笔录,并提出限其在15日内补办卫生许可证与健康证的卫生监督意见.
作者:王明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2000年5月我市某豆奶厂连续送来6批豆奶,经检测,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产品被判为不合格.为此,厂方委托我们帮助查找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该厂的豆奶生产流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意见.同时对改进前后的豆奶进行了微生物学指标的对比监测,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满珍;肖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实验动物对氧磷中毒后磷酸三酯酶和其它有机磷拮抗剂联合使用的实验治疗,寻找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新方法.方法:采用up-and-down法测定几种有机磷拮抗剂单用和联合使用情况下小鼠对氧磷中毒时LD50的变化.结果:磷酸三酯酶提取自基因重组大肠杆菌,对氧磷经口灌胃给予,各种拮抗剂均染毒后1分钟尾静脉注射给予.磷酸三酯酶-阿托品-2-PAM-C1联合使用的LD50值为95.6mg/kg,与其它方法相比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可提供约140多倍的保护.结论:磷酸三酯酶在预防和治疗有机磷(包括神经毒剂)中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启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白喉在我县已有近20年未发生.对此,为制定白喉防治措施,采用锡克氏试验方法对本县人群白喉免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方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结核病人的登记与转归分析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按卫生部有关要求,每年对管辖区县的新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涂阳肺结核病人以及上年涂阳结核病人转归情况进行统计上报,现将近10年的资料作如下分析.
作者:潘家国;陈兰英;徐晨耕;孙照平;胡南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麻疹是继脊髓灰质炎之后拟消灭的又一急性传染病.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发病率较前有了大幅度下降,但在传染病的发病率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就本院收治的南京地区1999年~2000年冬春季节麻疹收治情况及流行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姚文虎;赵红;魏洪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餐(饮)具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饮食安全与健康.为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现将盐城市区1995年~1999年餐(饮)具消毒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炎)工作,目前已进入验证阶段.为了解本市儿童脊灰免疫水平及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我市1998年对不同地区健康儿童脊灰免疫水平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靖;惠东明;刘春荣;李乃红;王粉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食品索证管理工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证食品质量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随着索证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本文就这些难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丁道正;徐桐;孙旭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性观念.方法:对3所学校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SA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大中专学生95%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了解传播途径,对其流行势态回答正确率达92%,但在非传播途径答对率较低,对艾滋病人态度认识不足,尤其是性道德的态度令人担忧.结论: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关注青少年,配合全社会共同预防AIDS、性病,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范能力.
作者:吴桃林;赵文彬;张建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环节(HACCP)工作方法已被WHO认可和推广,被认为是安全、高效、经济的食品安全控制系统.HA(危害分析)--就是对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原料、工艺、习惯等)进行鉴别和判定.CCP(关键控制环节)--是指那些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的安全性起决定作用的环节,这些环节若失去控制将会产生危害,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即可减少其危害.我们将该系统用于市区饭店的食品卫生监督,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良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城市的开放,吸毒已成为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由此带来一些相关疾病,特别是静脉吸毒已成为HIV、HBV及HC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本文检测了无锡地区部分吸毒人员HIV、HBV及HCV感染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杏生;尤凤生;丁茂金;何金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饮食单位食(饮)具消毒的卫生管理,保证消毒质量,于1999年对涟水县城区218家饮食单位的餐具消毒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吴旭;陈秀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