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gG亚类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刘建爱;杨旭峰;罗盼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IgG亚类, 疾病活动度指数, 健康人群
摘要:目的 研究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不同活动度SLE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LE活动度指数(SLEDA.I),按SLEDAI分组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相对于健康对照组,SLE轻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IgG1、IgG3增高(t=1.693,P<0.05),IgG2、IgG,4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t=-6.046,P<0.05).SLE中度活动患者IgG增高(=2.335,P<0.05水平),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t=1.823,P<0.05),IgG2、IgG,4下降.SLE重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t=1.598,P<0.05),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1、2.587,P<0.05),IgG2(t=-1.100,P<0.05,)、IgG,4下降.结论 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水平较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IgG1升高、IgG4下降明显;IgG4可用于鉴别IgG4相关性疾病;并可用于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Ax亚型的血清学和基因型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Ax亚型伴抗A1抗体产生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1例A抗原减弱的样本,应用微柱凝胶法、试管凝集法和吸收放散实验等血清学方法鉴定该样本ABO血型表型,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BO基因第6、7外显子,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患者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血清中有含抗A1抗体.直接测序检测到该样本646T> A;681G> A;771C>T;829G>A突变.结论 该样本646T>A;681G>A;771C >T;829G>A突变导致A抗原减弱,其基因型为Ax03.

    作者:蔡雪娇;周湘静;谢作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不同创伤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创伤患者的血栓弹力图(TEG)和常规凝血指标关系,从而评估2种方法在不同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本院的创伤患者300例,分为颅脑创伤、骨折2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各组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四项和血小板计数,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颅脑创伤组、骨折组R值、MA值、PT值和APTT值均大于对照组,且颅脑创伤组大于骨折组,各组受试者K值、α值、Hb值和PLT值均小于对照组,且颅脑创伤组小于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中的R值与APTT、PT卡方检验,TEG中KR、α和MAR与PLT值卡方检验,以及TEG中的K、α和MA值与Fib卡方检验,一致性较差.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高凝状态明显高于骨折组.对于创伤患者,均需监测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这2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尤应重点关注颅脑损伤组患者.

    作者:杨波;王伟群;楼亚玲;袁珊珊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2016年定西地区市售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定西地区2016年市售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随机采集定西市、县、区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个体摊贩的蔬菜1 552批次,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5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 定西地区市售蔬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总检出率为45.0%,超标率为0.04%,超标农药主要为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叶类蔬菜、鳞茎类蔬菜有超标现象,总体超标率为0.2%.结论 定西市售蔬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总体上是相对安全的,超标率处于较低水平.叶类蔬菜、鳞茎类蔬菜存在安全隐患,应引起消费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复合用药情况比较普遍,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

    作者:雷雨;梁琼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北京市饮用水中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的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饮用水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污染状况,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方法 于2010年-2016年对北京市部分水源、出厂及末梢水的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进行检测及结果分析.结果 水源水、出厂水及末梢水共222份,均未检出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上述3种水质908份样品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3.8%和79.5%.结论 2010年-2016年检测的部分北京市生活饮用水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卫生状况良好,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

    作者:杨丽华;张冬莹;张永;高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重症医学科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耐药性与治疗策略.方法 分离2014年-2016年重症医学科(ICU)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208株,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检测,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1和OXA-58基因.结果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对ICU常用药物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耐药率均>50%.OXA-23、OXA-24、OXA-51和OXA-58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9.95%、0.00%、100.00%、67.72%.结论 ICU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广泛携带OXA型耐药基因,需要调整用药,加强监测.

    作者:宋志方;俞国峰;孙雪东;曹栋卿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c,M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ITP患儿,分析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EB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比较分析治疗前MP感染组与非MP感染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的平均病程.结果 儿童ITP患者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2.4%,MP感染率较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率高.治疗前MP感染组与非MP感染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上升至正常的平均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ITP的重要诱因之一,早期启动特异性抗支原体治疗迅速清除病原体可以促进血小板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素霞;周灵玲;周美青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果蔬汁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测定的质量控制

    农药残留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有效至关重要.参加能力验证是实验室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之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要求实验室在食品领域,参加药物残留能力验证的频次不低于1次/年[1].根据中心质量控制计划,2017年10月,本中心参加了由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组织的果蔬汁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检测能力验证.

    作者:张潜;郭学炜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gG亚类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不同活动度SLE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IgG亚类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计算SLE活动度指数(SLEDA.I),按SLEDAI分组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相对于健康对照组,SLE轻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IgG1、IgG3增高(t=1.693,P<0.05),IgG2、IgG,4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t=-6.046,P<0.05).SLE中度活动患者IgG增高(=2.335,P<0.05水平),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t=1.823,P<0.05),IgG2、IgG,4下降.SLE重度活动患者IgG水平增高(t=1.598,P<0.05),IgG1、IgG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1、2.587,P<0.05),IgG2(t=-1.100,P<0.05,)、IgG,4下降.结论 SLE患者不同活动度中IgG亚类分布水平较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IgG1升高、IgG4下降明显;IgG4可用于鉴别IgG4相关性疾病;并可用于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作者:刘建爱;杨旭峰;罗盼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运转情况.方法 对2016年各县区送检的麻疹监测病例的血清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用real-time 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对麻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606份血清标本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6.80%,326份咽拭子标本麻疹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54.91%,2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4,P<0.05);共分离出3株麻疹病毒,均为麻疹Hla亚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人群中;发病时间集中在1月-6月;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阳性检出率较高;>8月龄各年龄组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的免疫史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河南省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结论 2016年南阳市流行的毒株为Hla型,未发现输入病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real-time PCR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麻疹监测病例早期诊断阳性率;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为<6岁人群的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2016年南阳市麻疹网络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

    作者:史晓林;吕宛玉;李真;钱国双;王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湖州地区30958例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酶切信号放大法(Cervista Invader)检测技术,对30 958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分为A5/A6型、A7型和A9型.结果 患者年龄为14岁~90岁,平均年龄为38.93岁,中位年龄为39岁.30 958例患者中4 725例感染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15.26%.以A9型感染率高,阳性率为7.87%.其次是A5/A6型、A7型,阳性率分别为2.85%、2.62%.(A5/A6;A7;A9)型阳性率低,阳性率为0.01%.高危型HPV感染以<25岁和≥ 55岁女性为主,总阳性率为19.39%.结论 湖州地区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的年龄特点,以A9型为常见.应重视A9型HPV持续性感染的防治,即使细胞学及阴道镜活检结果阴性,也须密切随访.

    作者:邓再兴;张闻雯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2010年-2017年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室间质控盲样检测探析

    实验室室间比对是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确保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的检测能力,了解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1].同时,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可以评估实验室对特定项目的检测能力,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发现实验室内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2,3],如人员的技术素质、设备状态、所用耗材质量、环境控制等诸多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4],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5].为不断提高金华市(市、县、区)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室间质控盲样考核,本文对2010年-2017年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病原微生物室间质控盲样的检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胡元玮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17种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锑、砷、铍、镉、铬、钴、铜、铅、锰、钼、镍、硒、铊、钍、铀、钒、锌共17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用微孔滤膜、浸渍后的微孔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用硝酸湿法消解或者用10%硝酸溶液60℃水浴超声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结果 待测元素在实验选定的范围内(0 μg/L~200 μg/L、0μg/L~100μg/L、0μg/L~ 50μ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0.999;检出限为0.001 281 μg/L~3.517μg/L,低检出浓度为3.416×10-7mg/m3~9.380×10-4mg/m3(以采集75 L空气计算);各元素的平均回收率在90.2%~ 109.5%,RSD在2.1%~6.91%.国家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在标准值范围内.样品在室温下As、Tl、Th、U至少可以保存14 d,其他13种元素可长期保存.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且灵敏度高,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17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监测.

    作者:聂莉;李延升;伊萍;高岩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植物草本抑菌剂中醋酸氯己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植物草本抑菌剂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样品经硫酸溶液消除拮抗作用,纯水稀释后超声提取,提取液过滤后经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 醋酸氯己定浓度在10 μ g/ml~ 150 μ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对样品进行8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35%;在低、中、高(分别对应50%、100%、150%样品含量)3个水平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94.66% ~98.41%.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植物草本抑菌剂中的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

    作者:罗丽娜;张京顺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快速测定海鲜样品中的汞形态

    目的 建立超声辅助提取的样品快速制备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分析海鲜样品中汞形态的简单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巯基乙醇、L-半胱氨酸的HCl溶液从海鲜样品中提取甲基汞和无机汞,超声辅助提取15 min.用含有0.05% V/V巯基乙醇和0.4% m/V L-半胱氨酸的乙酸铵溶液在C18反相柱上5 min 内实现甲基汞和无机汞的分离.结果无机汞和甲基汞在1μg/L~20 μ g/L浓度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 0.996,海鲜样品基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3.2% ~100.2%,相对标准偏差为2.7%~ 7.5%.无机汞和甲基汞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5 μg/kg和0.1μg/kg.采用本方法检测标准参考物质,获得了一致结果,进一步验证方法准确性.结论 本研究方法样品制备时间短,可靠性好,方法适用于本地市场的海鲜样品中汞形态分析.

    作者:冯晓青;徐瑞;王露;宋鑫;时玉军;杭学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葡萄酒中白藜芦醇2种检测方法对照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因其滋补、养颜、强身等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葡萄酒含有大量具有还原性基团的多酚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治退化性疾病[1-4],而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属于这类多酚物质中重要的一类,初作为植物抗毒素被发现,生产于葡萄叶表皮和浆果果皮中,是植株对真菌病害感染应激产物,白藜芦醇化学名称为芪三酚,分子式C14H12O3,相对分子质量228.25,它以游离(顺式、反式)和糖苷结合态(顺式、反式)2种形式存在,都有抗氧化作用、抗菌作用,抗癌、抗诱变作用,能起到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之功效[5-10],鉴于白藜芦醇的这些优点,白藜芦醇的合成,提取及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许士明;李林林;徐正;邓宁;王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恙虫病东方体56-kDa型特异性抗原基因的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目的 表达和鉴定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诊断抗原,为恙虫病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从恙虫病病例血液标本中提取恙虫病东方体核酸,PCR扩增4个不同基因型56-kDa特异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鉴定和镍柱纯化,用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从4个不同基因型别的病例血清中扩增出Karp、Kato、TA763和Gillima的部分56-kDa抗原基因,片段大小为1 350bp~1410bp,分别表达并纯化出分子量大小为56.59 kDa~58.44kDa的4个重组蛋白,重组的4种蛋白均与恢复期病例血清有良好的反应.结论 成功表达出恙虫病东方体4个型特异性抗原蛋白,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作者:吴德;周惠琼;谈琦琪;张欢;张欣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包头市市售蔬菜中10种杀菌剂残留测定分析

    目的 了解包头市市售蔬菜中杀菌剂污染状况,为相关监督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居民日常食用的5类蔬菜,检测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霉胺、烯酰吗啉、咪酰胺、三唑酮、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共10种常用杀菌剂,比较不同销售场所、不同季节、不同产地的样品中杀菌剂残留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5大类蔬菜中杀菌剂残留检出率为44.0%,高的是叶菜类,检出率为66.7%,较低的是豆类,检出率为20.0%.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项目为多菌灵,检出率为34.0%,其余杀菌剂检出率都在15%以下,三唑酮检出率低,为3.0%.在检出含有杀菌剂残留的44份蔬菜中,杀菌剂残留量<0.1 mg/kg的有36份,>1.0 mg/kg的只有1份.结论 包头市市售蔬菜中杀菌剂残留检出率较高,但是其含量低于国家限量标准.

    作者:贺敏;程静;王宇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2014年-2016年基层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2016年送检的31 198份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细菌4 6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544株,占75.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1 148株,占24.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药敏显示,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较敏感,对广谱青霉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但有逐年降低趋势;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耐药率较高.结论 基层医院,在参考全国性细菌耐药数据的同时,应着眼于本地区、本医院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数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金秀;叶秀珠;吴连根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乳酸、乙酸、硼酸抑制嗜酸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

    目的 探讨乳酸、乙酸、硼酸对嗜酸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为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嗜酸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1从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2、3从细菌性阴道病及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检测经1.00%、0.10%、0.01%乳酸、乙酸、硼酸作用后的4株菌生长及生物被膜抑制情况.结果 1.00%的乳酸、乙酸、硼酸及0.10%的乙酸作用后,3株G.vaginalis、L.acidophilus吸光度均明显降低,但浓度降至0.01%时吸光度变化幅度不大.乙酸、硼酸浓度降至0.01%时对L.acidophilus的抑制作用较弱,乳酸浓度降至0.10%时就几乎完全失去抑制作用.1.00%的乳酸和硼酸、1.00%和0.10%的乙酸均可较强地抑制3株G.vaginalis的生长,抑制率多>30%.结论 乳酸、乙酸、硼酸均可浓度依赖性抑制嗜酸乳酸杆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其中乙酸能力强.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久治不愈与细菌生物持续存在和对乳酸耐受有关.

    作者:李桂军;周建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与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行宫颈癌筛查的5 00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使用HPV DNA检测试剂盒检测其HPV感染阳性率,同时进行病理验证,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体质量超标组和正常组、不同病理分型中HPV DNA的阳性率.结果 HPVDNA检测出危险患者1 446例,其中高危患者1 153例,低危患者253例,总HPV感染阳性率为28.92%;不同年龄组的HPV DNA阳性率存在差异,40~岁组HPV的阳性率高,高达44.13%;农村妇女的HPV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城市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超标组和体质量正常组的HP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出HPV阳性患者166例,其中HPV DNA检测阳性的患者为152例,检出率高达91.57%.结论 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地域综合考虑加以使用,以实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应晟;陈志勇;刘金红;江唯波;蒋泓宇;殷伟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