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民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首创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巨著,泽被后世,为历代习医者必读之经典.其内涵博大精深,涉及中医临床的方方面面.笔者不揣浅陋,试就书中有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李君;柳长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曾幸获孔先生及其弟子门人处方手稿若干,谨将孔氏三代大医处方各录1首,姑以粗鄙浅薄之学,妄断前贤高妙之意,惟怀不没珠玉光华之心,恭呈旷世珍宝于当世,乃不赘鄙薄,抛砖引玉,亟待通学之士巧目识英,更将其发扬成就.
作者:李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整体思想整体思想是蒙医学的特点之一,因为蒙医学理论体系是按着它的整体模式建构的.作为蒙医学体系主要的指导思想-整体思想的实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万物(包括自然界、社会及思维)均是包含着各种关系的有机整体.蒙医学整体思想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是人体本身的统一,即人体内部固有的三根与七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和生命健康的关键因素.
作者:宝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恶性肿瘤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侵袭和转移,这也是肿瘤病人的主要临床致死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约70%的肿瘤病人在临床确诊时已经存在肿瘤转移.转移是提高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和生存期的主要障碍,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减少肿瘤转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作者:张征宇;赵远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它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及病残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芪药消渴胶囊通过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敛精等独特的功效,有效降低尿蛋白,标本兼治,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志敏;韩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6个月后对患者血压、血脂、肌酐、ABI、左室壁厚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作用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血压、左室壁厚度、IMT或颈动脉斑块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通心络组BMI、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2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基线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IMT或斑块,逆转左室肥厚,同时还能控制血脂、BMI等危险因素.
作者:徐丽林;管昌益;王朝阳;陈联发;毕明辉;王芸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本文将通过对古籍中类似疾病病因病机的梳理,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其病因病机的规范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刘新敏;李光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有关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是中医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对于具有模糊特点的中医理论来说,研究的方法更是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关键之一,许多研究者引进了包括流行病学、多元统计学等现代科学方法,不断摸索有效的研究方法.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辨证模糊非线性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引进了包括模糊数学、数据挖掘等现代方法学和数学模型.
作者:陈淑慧;梁伟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治病,重视理、法、方、药.理法方药的实际运用,是以诊断为依据的,而诊断则是辨证的结果.辨证的过程是以脏腑、经络、生理、病因、病理等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望、闻、问、切四诊所取得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明其内在联系和各种病变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诊断)的过程.
作者:林德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如何进一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医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研究是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临床特征,可以从中探知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研究思路总结如下.
作者:何庆勇;王阶;熊兴江;汤艳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既往研究表明,温阳益心方(以下简称温心方)有明确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1],本研究即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温心方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F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作者:冯玲;曹洪欣;胡元会;陈双厚;刘瑞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为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病症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要考虑疾病的诊断问题,即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和疾病的预后;而另一个方面则是体质问题,即不同体质的人易于感受不同种类的疾病,而某种疾病在不同体质的病人身上表现和发展演变规律也有所不同.
作者:刘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肤溃疡胴证、阳证创面渗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因子活性和水平的差异,揭示其证候基础.方法:收集皮肤溃疡阳证20例、阴证25例创面渗液及10例健康成人血清对照,通过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和ELISA法检测MMP-2、MMP-9、TIMP-1、TIMP-2的含量.结果:阴证创面MMP-2、MMP-9活性和含量不同程度高于阳证组和对照组(分别P<0.01);同时其TIMP-1、-2含量却不同程度低于阳证组和对照组(分别P<0.01),且MMP-9/TIMP-1、MMP-2/TIMP-2比值明显高于阳证组和对照组(分别P<0.05).结论:阴证疮疡MMPs/TIMPs平衡失调,这可能是皮肤溃疡创面不易愈合的机制之一.
作者:戴淼可;李萍;梁雅慧;王伊光;杨焕杰;盛巡;梁代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绍患者报告的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的含义、研究概况及其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研究思路,并对中风病PRO量表研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进行了描述,认为PRO测评可作为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其研究方法值得在多种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飞;高颖;马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前言养生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提高心身健康水平、使人生过得更加幸福、美好的学科,它与医学、文化、哲学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历史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交流源远流长,日本从中国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思想,还广泛吸收了中国的传统医学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从某个程度而言,日本的养生思想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及养生学说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开来的.本文以日本的各个时代为背景,主要从中日医学交流史、日本的医疗制度和民俗文化3个角度,探讨江户以前日本养生思想的发展过程.
作者:本桥京子;向田和弘;鲁兆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山药对卵巢切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观察其对OB和MSC OPG、RANKL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山药组,每组12只.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个月后,灌胃给予山药水煎剂,共给药3个月.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方法对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进行形态计量;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OB和MSC OPG、RANK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药组大鼠胫骨TBV%显著增高,TRS%以及TFS%、MAR、OSW和mAR均明显降低;同时OB和MSC OPG蛋白和mRNA表达皆显著增高,而RANKL蛋白和mRNA表达皆显著降低.结论:山药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OB和MSC OPG的表达并抑制RANL的表达,是其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作者:贾朝娟;鞠大宏;刘梅洁;于智敏;汪文莱;卢贺起;藤静如;李艳;王少君;刘红;潘静华;赵红霞;李浈;王燕平;赵宏艳;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目前常用的偏头痛动物模型,分析其复制模型的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时相性特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研究思路.
作者:曹克刚;李焕芹;俞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因病机1.1 脏气不足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善病消瘅;五脏脆者,则善病消渴易伤.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67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4d进行临床调查,按诊断标准分虚实辨其基本证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胃癌患者术前实证占74.63%,以血瘀证、气滞证为主,单纯虚证占4.48%.手术后虚证增加,占43.28%,以气虚证、阴虚证为主,实证明显减少,占17.91%.结论:胃癌在各临床阶段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特征,术前以实证为主,术后以虚证为主,为胃癌术后运用扶正培本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慧君;王知佳;刘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软组织猝然受到扭闪或过度牵拉等间接外力所致的损伤,损伤常发生于骶棘肌及腰背肌筋膜处,多见于中青年体力劳动者,往往起病急,疼痛剧烈,功能活动受限,体位变动困难,可损伤肌肉、韧带、筋膜、椎间小关节、关节囊、腰骶关节、骶髂关节等,局部可有明显的压痛点,症状于腰部扭伤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
作者:刘荣芬;邹积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