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琼;王亚红;王琛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62.86%,2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中风失语症的言语障碍,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晁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开郁清胃颗粒对OLETF胰岛素抵抗大鼠肝及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率的影响.方法:32周龄雄性OLETF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开郁清胃颗粒大、小剂量组,正常对照组选用同龄Wastar大鼠.各组分别给药4周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中药小剂量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肝脏及肌肉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升高(P<0.01或P<0.0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开郁清胃颗粒可增加肝及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率.
作者:仝小林;柳红芳;刘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大承气汤方证特征1.1 在<金匮>中主宿食固结化热证<金匮要略>中的大承气汤分别治疗痉病、腹满、宿食、下利、产后恶露不尽,其方证似乎很复杂.其实,张仲景的主要着眼点是用之治疗腹满、宿食、下利三病,而三病之中又聚焦在宿食病.至于痉病、产后恶露不尽乃是大承气汤的拓展应用.
作者:赵国平;林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观察参芍骨松片对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以进一步在机理上探讨参芍骨松片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本实验应用维生素A酸及大剂量地塞米松,造成实验动物骨质疏松的模型,分别观察不同剂量参芍骨松片(500mg/kg、1000mg/kg、2000mg/kg)对各组实验动物给予药物后,对骨质疏松大鼠的一般状况、运动、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并对椎骨进行DR摄片、病理形态学检查,以判定受试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以及骨松宝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与骨质疏松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参芍骨松片能明显升高骨质疏松大鼠血清中钙、磷等离子的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1),明显改善运动功能,进行DR摄片及病理观察参芍骨松片对大鼠的骨质疏松改善作用.结论:参芍骨松片对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春娜;刘新宇;杨菁;吴国强;逯波;喻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Z.Harris)于1952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术语,后来被广泛用于社会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符号学、语篇语言学等领域.近20年来,语篇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又被运用到翻译研究中,在医学文献翻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何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足属于肢体缺血性疾病,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点为下肢血管远端流出道闭塞,且越远端病变越重,故药物治疗、血管搭桥、介入手术等疗效欠佳.
作者:高怀林;张建军;王丽英;丁来标;曹月香;王猛;李会玉;尹晓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灸关元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灸关元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灸关元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方法便捷可行.
作者:王伏声;马乃篪;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 复杂病机形成证候兼夹所谓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如果病机复杂,那么由不同病机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复杂多样,即构成了证候的要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形成了<伤寒论>的合病、并病及证候兼夹.
作者:段颖哲;傅元谋;王米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证的病症[1].
作者:张春燕;张玉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四逆散原为<伤寒论>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的热厥证而设,后世多将四逆散作为调和肝脾、疏解少阳之剂,并化裁出柴胡疏肝散、逍遥散、血府逐瘀汤等著名方剂.笔者喜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兹将个人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力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生态学(Ecology)萌芽于公元前亚里士多德时代,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作者:王丽慧;薛辉;王庆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针感时经穴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变化,研究针刺得气与外周组织能量代谢效应的相关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以不同方式刺激内关穴,在针前、中、后测定经穴及经上非穴的TCE,并与非经穴点进行对照.结果:假针刺与浅针刺组针感较针刺得气组轻,而机械压迫引起针感较针刺得气组重.得气组经上穴点针刺前后TCE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用机械力压迫后,经上穴及点上TCE值先下降,解除压迫后有所升高.结论:针刺疗效与针感并不一定同步,采用传统针刺得气的操作方法后,但同一条经上的穴点处TCE明显增加,表明有效针刺可能明显提高相关经线上的体表能量代谢.
作者:黄涛;王瑞红;张维波;韩彬;黄鑫;田宇瑛;王广军;徐一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脏腑关系失调引起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方法: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分析心绞痛发作的病因与肝、肾、脾、肺之关系.结论:临床实践证明,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机制是错综复杂的,心绞痛病因不止与心有关,更与引起心绞痛发作的气滞、血瘀、浊阻、寒凝、热结等标证有重要关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脏腑虚损、功能低下或失调的本证,又要注意心脏本身的病变,更要重视肝、肾、脾、肺等脏腑病变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武威汉代医简是1972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市旱滩坡一座墓葬里出土,共有医药简牍92枚,是一部古老而完整的医药方书.
作者:毛照海;李国福;张慧;徐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舌温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采用SAT-HY6000A红外热像仪拍摄红外热像舌图进行舌温测量.结果:①心病瘀血舌组的舌温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及心病非瘀血舌组(P<0.01);②心病5组血瘀证型的舌温差异显著(P<0.01);③心病不同瘀血舌质间舌温差异显著(P<0.01).结论:舌温的测量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鉴别和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林雪娟;陈群;刘梅;莫传伟;王剑;武哲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笔者应用全息胚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以启迪思维,推动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深入开展.
作者:饶伟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变化,说明降压通脉方对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心肌细胞,建立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模型,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查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AngⅡ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的表达(P<0.05),高浓度的降压通脉方有心肌细胞毒性,降压通脉方能减少肥大心肌细胞的总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降压通脉方能抑制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总蛋白表达,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从而防治左室肥厚.
作者:罗斯琼;王亚红;王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糖尿病科住院病人500例,男241例,女259例,年龄在60岁~89岁,平均餐后2h血糖浓度14.22±1.08mmol/L,平均住院时间为26d±5.16d;其中年龄≥60岁的301例,感染28例,≥75岁的198例,感染30例;继发院内泌尿系感染的58例中,男性17例,女性41例;留置导尿管者共13例,继发泌尿系感染10例.
作者:李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医外科学包括的范围是指发生于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故从传统上乳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皮肤癌、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部分软组织肉瘤等等,属中医外科病范畴.
作者:何秀兰;王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汤(FJD)对硫酸镍(NiSO4)诱导大鼠肾细胞系(NRK)微核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NiSO4、FJD含药血清处理NRK细胞,检测微核率的变化及细胞总的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力(TRAC).结果:NiSO4(400μmol/L)暴露组细胞微核率、TRAC明显下降,低、中、高剂量FJD血清与NiSO4共处理组细胞微核率显著低于NiSO4暴露组(P<0.05,P<0.01),细胞TRAC则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NiSO4可诱发细胞微核形成,FJD对镍诱导NRK细胞微核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作者:滕玉莲;吕晓云;朱玉真;赵健雄;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