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亚
目的:通过对一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34例,并进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减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秀妹;黄梅花;蔡仁娣;卢春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总结妊高症并发子痫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妊高症并发子痫患者6例进行急救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子痫病人,其中5例治愈,1例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在院治愈率100%。结论:加强妊高症病人的的护理,对提高子痫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子痫病人的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娟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在院外由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所引起的。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和胸疼,并具有季节性及地理环境差异日趋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重视的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
作者:黄色音宝音;永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以常规治疗方式及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以常规治疗方式及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给予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配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帕孜来提?卡斯木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患者,男性,14岁。既往体健。因“发现左胸部肿块1月”入院。患者于2012年6月发现左胸部肿块,约鸽蛋大小,无明显触痛,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当时未予诊治,1月来患者感肿块较前增大,约乒乓球大小,触之压痛明显。查体:体温36.8℃、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2/73 mmHg。左胸部第7肋腋后线局部组织膨隆,可触及约大小约4cm×4cm类圆形肿物,质韧,压痛明显,周围皮肤无红肿破溃。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尿本周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未见明显异常。CT肋骨平扫+重建提示:左侧第7肋腋侧骨质破坏伴局部软组织肿胀。临床诊断:左肋骨肿物:骨结核?转移瘤?骨肉瘤?
作者:胡权腾;马德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Fahr病又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我科接诊1例予以报道。
作者:宋大伟;于红日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癌症患者化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26例癌症患者行PICC穿刺置管化疗。结果:26例置管成功,顺利完成化疗。结论:PICC导管为癌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静脉通道,确保了化疗的顺利进行,避免了浅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造成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梅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21世纪随着新药的大力开发,临床用药种类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的规范化合理化己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PIVAS 是在GMP标准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的配置,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促进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有效。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结合医院服务的现状以及医院的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7月,我院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的验收以及州、省卫生行政部门认证。本中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申翠芸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RMPP患儿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红霉素抗感染治疗,体温稳定后改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松龙(2m g/k g . d)静滴,体温稳定48h后改为泼尼松(2mg/kg.d)口服,疗程5-7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铁蛋白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RMPP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缩短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是有效、安全、价廉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施艳;伏如兵;李玉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古代医籍中“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的发病及病因病机各有不同的论述,现代医家对其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外邪侵袭客于胃肠,乳食积滞胃肠,中焦气机壅滞,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作者:邵晴;杨莎莎;曹宏;丁立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颈椎骨折患者62例,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颈椎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达到持续改进。结果:62例颈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20~66岁,平均为42.5岁,住院天数平均缩短1~2d。结论:在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雪莲;黄升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的X线排粪造影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探讨直肠前突排粪造影技术纳入研究。结论:X线排粪造影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X线排粪造影更加符合排粪的生理力学,对显示主要矛盾即直肠前突为准确,同时对力学相关性强的一些肠并发症也显示很好。
作者:王园园;朱岩;宋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右侧慢性中耳炎行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后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对症治疗。患者在静推血凝酶2U结束后约1分钟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腹痛现象,查体:血压90/50mmHg,血氧饱和度74%,胸前区及颈部皮肤潮红。立即予地塞米松静推,约10分钟后患者心慌、胸闷缓解,皮肤潮红消退,复测血压120/76mmHg,血氧饱和度94%,监护约3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作者:李明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人体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器官同时或相继受到创伤,其中至少有一处可以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多发伤伤情严重、复杂;不同器官互相影响,加重损伤反应;伤情变化快,死亡率较高因此,多发性创伤的急救与护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果断、快速和有效。
作者:雷秀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早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早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游泳、抚触、按需添加配方奶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胎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在第1d、第2d差异不明显,但第3~5d两组的黄疸指数差异变大(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丁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常常并发靶器官的损害,危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或生命。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健康教育路径是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得以实施[2]。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将临床路径应用临床护理的健康教育过程中,指导护士有目的,有预见性对病人进行护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夏忠华;王惠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人流术中的临床效果差别。方法:抽取200例孕6-8周要求人流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术前1/2-1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后给予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联合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软化宫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术中出血,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是比较安全可靠的镇痛方法之一。
作者:李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1前言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极为复杂的以高雄激素和无排卵为特征的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妇科的难治性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无排卵、肥胖、多毛、月经失调、不孕等,发病率高,占育龄期妇女的5%-10%。临床上西药治疗主要是促排卵、降低雄激素,但会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月经过多等副作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因此PCOS的病机是肾的功能失调为本,以血瘀、痰湿阻滞为标,中药治疗本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患者容易接受。本文就近几年中药治疗PCOS的现状进行概述。
作者:潘丽;苏玉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延伸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以期为该方法的临床推广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脏科收治的47例出院后的持伸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出院后的延伸护理,对前后两阶段的护理工作进行比较。结果47例患者经过为期1年的出院后延伸护理均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护理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了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延伸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护理意识和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邓慧;孙水红;蒋旭晴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气道狭窄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憋气等,狭窄严重者随时可发生窒息死亡[1],需紧急处理。此时快速解决气道的急性梗阻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气道阻塞明显、心肺功能差且气道阻塞原因尚未明确,限制了外科手术切除的应用。随着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纤支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电刀、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气道病的重要手段。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严重气道狭窄,通过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治疗前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治疗中积极配合和治疗后密切观察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俭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