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理论是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关于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杨威;张宇鹏;孙明杰;潘桂娟

关键词:中医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措施
摘要: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承载着传统医学的文化特性,中医理论的退化与弱化导致传统医学的萎缩.中医理论的文化自觉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要求和复兴的希望,中医理论保护是复兴传统医学的首要工作.中医理论是传统医学文化保护的精髓所在、神气所在,中医理论保护更重于中医文化的形式保护、载体保护,是国家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保护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静脉滴注阿托品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电针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放免法测定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胃动素、P物质含量.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胃动素、P物质含量均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足太阳经穴组与阿托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可升高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含量,且足阳明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作者:邓元江;易受乡;严洁;林亚平;郭晖;刘卫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益肾蠲痹丸与布洛芬合用治疗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我们从众多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中选用益肾蠲痹丸和布洛芬,通过观察两药合用后对佐剂性RA模型大鼠的关节疼痛、足肿胀及血清TNF-α和PGE2含量的影响,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作用机理.

    作者:卢毓雄;于晔;王珏;易剑峰;吕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系统研究运气学说可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简要介绍应用系统研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医运气学说和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的思路.认为通过系统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包括运气学说)与中式人体生物钟理论的联系,探讨其中的规律,是可以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创新与发展的.

    作者:张承龙;张琳慧;蔺开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脑科源流初探

    1奇恒之腑,《内经》定音中医脑科发端于秦汉之前,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些.《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记述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使中医零散的实践经验有了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其对脑之生理、病理的认识,为中医脑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稚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熏洗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于老年人,是骨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4年3月~2005年9月运用中药熏洗配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6例,并与单纯运用塞来昔布的56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学伟;苏海涛;许少健;刘金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和阿魏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煎煮时间(10min~120min)情况下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阿魏酸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的芍药苷、阿魏酸含量影响很大(P<0.05).结论:本研究为探讨方剂的合理煎煮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伟;阮新民;吴焕林;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大鼠肺纤维化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1.1 试剂及药品精制清开灵注射液(030520),每毫升含生药0.26g,静脉滴注,1d 40ml,北京继发堂中药研究所研制.清开灵注射液(213613A),2002.12.16生产,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生产.注射用盐酸博莱霉素(20031020)日本化药株式会社生产.

    作者:周艳华;隋宇;孙明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吞咽散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入选全部病例均由头颅CT或MRI诊断报告为急性大脑半球梗塞133例和脑干梗塞47例,患者除有中风偏瘫语言不利外,均有吞咽障碍,但神志清楚能配合检查和训练,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和肌肉关节疾病.

    作者:杨泉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乙肝5项、HBV-DNA.结果:HBV-DNA在湿热内蕴型中复制为活跃,肝肾阴虚型次之,在脾虚湿盛、肝气郁结两型中低.结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的证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均以血瘀为基础证型.HBV复制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作者:冀爱英;赵英红;潘来峰;杜明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醒脑开窍法与其他疗法有机结合的思考

    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病,有其独特、神奇的疗效;若同时与头皮针、项针、舌针、腹针、中药有机结合起来,疗效更加满意.

    作者:宇傲霜;赵美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胆结石豚鼠胆囊细胞[Ca2+]i的变化与疏肝利胆方药对其的促释放作用

    胆石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性、难治性疾病,在我国胆石病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患病率已达10%[1],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胆石病10%~15%的发病水平[2].目前胆石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近期疗效虽尚满意,但远期疗效较差,尤其是术后结石残留、复发以及胆管狭窄和手术对肝脏造成的损害等因素均制约了外科手术的开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胆石病的防治问题,胆石病仍是我国良性胆道疾患中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表明,疏肝利胆方药对胆石病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3、4].本实验以高胆固醇饮食诱发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拟通过对实验豚鼠胆囊细胞[Ca2+]i的浓度测定,以期进一步探讨疏肝利胆方药防止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

    作者:方邦江;朱培庭;张静喆;裴新军;张奕缨;梁晓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鼠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

    介绍小鼠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其主要方法和步骤包括:(1)四诱信息的标准采集;(2)建立各四诊信息的正常参考值,包括实验前正常参考值和实验中的正常对照参考值;(3)对一些检测指标的转换处理,包括体重、饮水量、摄食量、心率、腋温、夜旷场检测、昼旷场检测,以及舌、爪、尾颜色、胖瘦、光泽等;(4)部分检测数据基数校正;(5)症状归类处理,包括三类:一类是形质、迟动、淡、红、青紫、瘀、寒热类;二类是虚、实、湿、毒、病因病邪、病态类;三类是五脏定位类以及常见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病邪、五脏证候辨证标准.该标准的建立和运用,将为证和辨证论治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国际化奠定方法、技术与理论基础,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付晓伶;陈晓;汤伟昌;阚卫兵;许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寒喘舒治疗寒哮证的研究

    目的:用温肺平喘的寒喘舒治疗寒哮证并观察其疗效.方法:用寒喘舒治疗寒哮病人200例,与小青龙汤对照观察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药效实验表明寒喘舒能对抗豚鼠由氯化乙酰胆碱-磷酸组胺引起的哮喘,减少肺溢流量,具有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使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对组胺反应性减少,支气管收缩上升幅度明显降低,起到明显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结论:寒喘舒对寒哮证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丽玲;梁卫;方泰惠;徐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规范化及其临床疗效评价

    证候规范化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筛选中药组方、确立功效范围、指导临床运用的主要依据.证候的规范化可以通过借鉴古籍记载、临床经验等来源,经过量化和客观化分析,确立公认的、临床实际可操作性的具体指标,以建立证候的临床诊断标准而便于客观评价.

    作者:朱立鸣;卢健;段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盛力口服液抗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究

    中医认为,运动性疲劳的主要病因是过劳.由于劳倦过度,耗伤气血,累及肝脾肾,导致疲倦乏力,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我们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活血通经为法,选择人参、黄芪、熟地黄、龟板胶、鹿茸、三七、丹参等中药组方,制备成盛力口服液,用于运动性疲劳的防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该药的作用机理,我们初步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翟立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啮齿类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自发性KK及KKAy小鼠[1]:KK鼠蛋白尿随着年龄增加,组织学可见系膜增生、持续的弥漫性和局灶小结性肾小球硬化.然而,这种KK小结与人类糖尿病肾病不同,是位于肾门附近不明显且范围较小.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γ球蛋白和补体在系膜区并沿毛细胞血管壁呈线性沉积,很少呈颗粒状沉积.部分动物的肾小球基膜改变类似于膜性肾小球肾炎,可观察到由新形成的基底膜产生的基底膜裂口,或肾小球动脉瘤.大约13~16个月时,部分动物可出现渗出性病变,形成所谓的纤维蛋白帽,但没有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KKAy鼠早期(3个月)即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且快速发展,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也可在早期观察到,随后出现系膜基质弥漫性增多,并且有IgG在系膜区和基底膜沉积.但这种动物模型的应用受到限制,因其在6~7个月时出现肾盂积水,致使出现膀胱膨胀,7月龄时因肾衰竭的死亡率很高.

    作者:李佑生;王文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补肾毓麟汤对雷公藤多苷致伤大鼠睾丸生殖细胞的修复作用

    目的:探讨补肾毓麟汤对雷公藤多苷(GTW)所致雄性大鼠生精细胞的对抗作用和机制.方法:用GTW30mg/d灌喂SD雄性大鼠30d,然后用补肾毓麟汤及氯米芬分别治疗30d,在光、电镜下观察曲细精管中生精上皮的变化.结果:实验对照组的曲细精管上皮中多数精母细胞变性、死亡,精子细胞不发育,无精子形成,管腔中无精子,支持细胞有明显病变.氯米芬组除生精上皮中有许多脂质球状体外,其余变化基本上同模型组.补肾毓麟汤组的生精上皮层次丰富,各级生精上皮细胞及精子细胞发育良好,与空白对照组相似或略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补肾毓麟汤具有显著的对抗雷公藤多苷对雄性大鼠生精细胞的毒性,对损伤的生精上皮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德忠;李晓明;周小煦;黄琼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理论是传统医药文化的精髓——关于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承载着传统医学的文化特性,中医理论的退化与弱化导致传统医学的萎缩.中医理论的文化自觉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要求和复兴的希望,中医理论保护是复兴传统医学的首要工作.中医理论是传统医学文化保护的精髓所在、神气所在,中医理论保护更重于中医文化的形式保护、载体保护,是国家对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保护中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核心环节.

    作者:杨威;张宇鹏;孙明杰;潘桂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命门学说的理论源流及实践价值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以命门学说的学术思想为丰富,同时又是争论多至今尚未能统一的重要理论.中医的命门学说是在概念的调整和观察视角的开阔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对五行的突破,也使藏象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纳米鹿茸粗多肽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软骨细胞是关节软骨中惟一的细胞,在软骨形成、代谢以及修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鹿茸具有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1~3],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鹿茸及普通鹿茸粗多肽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比较药物制成纳米粉后与普通粉的作用强度.

    作者:侯建平;李丽静;王晓丽;王斌;宋德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