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谢佳;徐霄
目的:探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55例,其中有35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设为观察组,另有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保守方法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接受治疗后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军;周萃阶;蒋维;杨卫新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D滴剂预防小儿活动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活动性佝偻病患儿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宣传指导,观察组在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口服,对照组只进行母乳喂养和每天早晚晒太阳宣传指导,没有口服维生素D滴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好(P<0.05),预防有效103例,总有效率达93.64%;对照组预防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53.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生素D滴剂预防小儿活动性佝偻病疗效显著。
作者:吕亚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45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小结重症肝炎患者一般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及精心护理,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玉珠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疾病的综合症。近年来,随着乙肝(H B V)、丙肝(H C V)、艾滋病(H I 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产科医护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多易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对产科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危险性。有资料显示,医护人员被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伤害的相应病源感染率分别为6.0%-30%、0.4%-60%、0.25%-0.4%[1]。因此,产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引起的高度重视。本科近四年多来逐步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毒隔离预防与控制措施,并且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余团容;林颖;陈幼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孕妇都非常重视饮食,都担心腹中的胎儿营养不够,导致营养摄入过多,而运动量减少了导致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的巨大儿逐渐增多,[1]20世纪90年代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加一倍,国内发生率约为7%国外发生率为15%,男胎多于女胎,现在我国巨大儿的情况在逐年递增。
作者:曹雷;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面对全球50亿人口的大市场,如何使中药走向世界,是全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走向国际化必经之路,是中药的现代化,而对中药的现代化的认识却各不相同。马兜铃酸事件似乎给我们以启示,中药必须向西药那样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与规范,并以此来衡量中药质量的优劣。中药临床疗效也应向西药药理那样作表述,因为只有中药药理向西药药理那样表述,才能被西方人接受,只有被西方人接受,中药国际化才能实现。
作者:韩玉刚;张浩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05月至2012年07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9.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复查Bohler角改善显著,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断裂或移位病例发生。结论跟骨解剖钢板用于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亚东;钱志艺;姜世涛;吉林 刊期: 2013年第33期
随着社会对医学专业化需求,各医学院校专业设置逐年增加,相关医学类专业增设明显,检验、影像、麻醉、肿瘤、医学美容等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临床及非临床专业学科。内科学是研究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方法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它仍然是这些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内科学的临床见习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的桥梁,对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意识、临床医学技能等[1]有重要作用。
作者:计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辅助人员的培训方法,提高辅助工人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方法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制订培训周计划,及时考核。结果培训后的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结论通过专业知识培训,辅助工人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节省了护士编制,提高了工作效果。
作者:杨艳;颜廷丽;程洪英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138例,对其临床具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经过积极的支持对症治疗后,所有患儿咳嗽、胸闷、气喘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效果显著。结论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采用氨茶碱进行长期、规范化、个体化静脉内滴注抗炎、平喘治疗,临床疗效非常显著,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周思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作者:周家滨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早产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72例早产儿黄疸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患儿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对照组22例患儿,采用传统的西药联合蓝光照射。结果2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疗效肯定,联合蓝光照射疗效优于传统的西药联合蓝光照射。
作者:殷新华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低血糖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低血糖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4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只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病人的护理有效率、满意率以及低血糖的复发率分别为:100.0%、95.0%、7.5%;而对照组中病人的护理有效率、满意率以及低血糖的复发率分别是:80.0%、87.5%、22.5%。两组间的结果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低血糖病人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具有极佳的护理效果,可以极大降低其低血糖的复发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很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刘佳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27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充分认识创伤性休克的特点、发病机理,采取针对性强的急救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链式流程创伤急救模式的应用,除3例创伤严重死亡外,其余均成功治愈。结论链式流程在创伤性休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怀连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T型管引流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胆总管探查术后42例患者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42例患者均如期拔除引流管,患者状态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T型管引流的护理方法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李会梅 刊期: 2013年第33期
脑卒中后氧化应激在脑损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氧化剂除了氧化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也涉及细胞死亡或信号通路的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缺血性损害或修复的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也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潜在的内源性的分子靶点。
作者:李佩云;杨兴隆 刊期: 2013年第33期
外科临床工作中所遇的急性腹膜炎绝大多数是继发于腹腔内病变,如腹腔内的空腔脏器穿孔;内容物溢出对腹膜产生急性化学性刺激;腹腔内的炎性渗出;感染病灶;外伤等。手术污染及并发症引起的急性腹膜炎在外科领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者:刘宏晔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待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待产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能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阴道分娩产程。
作者:陆露;张艺玲 刊期: 2013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 VBI)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的特点。方法我们用回顾、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VBI患者的SSR表现。结果 VBI患者S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潜伏期延长,波幅(率)降低。结论 SSR能客观地判断VBI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VBI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王晓燕;何小波 刊期: 2013年第33期
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强烈,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凸显,医院成为容易引燃社会情绪的敏感场所之一。通过对患者、医疗机构、社会现状来分析医患冲突的原因。
作者:来利娜 刊期: 2013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