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节能灯生产企业职业卫生学调查

李俊伟;陈启裕;李思瑜

关键词:职业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 节能灯, 汞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某节能灯生产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及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生产工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接触危害因素员工体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总体布局满足生产需要,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一氧化碳、汞、铅及生产性噪声等。检测结果大部分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工人体检结果未发现相应职业病和从事相应岗位的职业禁忌证。结论应加强汞、噪声等关键岗位的排毒设施及减震除噪措施和劳动者个人防护。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同伴支持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在GDM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2012.3-2013.9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医院妇产科住院的GDM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同伴支持方式进行系统化管理,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管理方式,对比其妊娠过程各项指标及结局。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发生各项妊娠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同伴支持者的认可度由前三月时72%渐上升至95%(P<0.01),有效性显著。结果同伴支持的系统化管理对GDM患者的安全分娩非常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齐亚芬;冯玉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PDCA在内分泌科护理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对在职护士进行有效的专科知识培训是护理管理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专业技能,根据我科护理人员特点,依据PDCA循环理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形成环环相扣,使在职护士的专科培训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得到有效实施,专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杨开庆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腹部创伤患者60例,随机将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治疗组患者采用C T检查。6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将两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性。结果:治疗组影像学检查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影像学在腹部创伤检查中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腹部创伤面积、位置以及类别,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小芳;杨殿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血液透析患者的风险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是一种专科性很强,技术含量较高,风险性较大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也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竭的主要方法之一[1]。它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交换。目前,全世界有80万以上的尿毒症患者是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随着透析人群的不断增加,相关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风险预防的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

    作者:刘彦琼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刘寅斋导师用杏苏苇茎汤治疗上焦湿热经验

    刘寅斋(字春和),生于公元一八九七年,高寿八十五岁,从事医、教六十余载。十四岁赴个旧《仁和堂》药局当学徒,因聪明勤奋好学又踏实吃苦耐劳,深受同道爱戴,后师从胡瑞五(滇南名医),受其熏陶教诲,传授经验,医术得以大幅提升。学成之后,返回建水,挂牌行医,因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享有很高名望。解放后,为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调入建水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传医授业,带徒解惑,通过师带徒,为当时培养了一批中医骨干力量。曾任红河州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后编入建水县志名人录。刘老学术显一斑,一鳞半爪概不全,今有幸收集整理刘老用杏苏苇茎汤治疗上焦湿热的学术经验,与大家共同学习。

    作者:李凤昌;刘健彪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综合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综合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慢阻肺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成员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肺功能的改变状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成员的平均住院时间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肺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慢阻肺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昂丹司琼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预防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全麻脊柱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全麻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在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给药,观察组给予昂丹司琼8m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比较两组PONV发生情况。结论观察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昂丹司琼用于预防全麻术后PONV效果显著。

    作者:刘丹;杨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率及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我院3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使产妇得到积极救治。

    作者:刘惠林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患者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过程。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如何面对和解决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每位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9例,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诺丁汉生活质量量表(NHP)评分为(43.2±1.7)分,对照组NHP量表评分为(43.2±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叶;任绍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新疆喀什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喀什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措施。方法统计本地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活产新生儿数、实际筛查新生儿数,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结果2012年1月~2012年12月喀什地区共出生22335例新生儿,年筛查率为7.77%。结论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与全国各省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为提高本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专业支撑的提升、覆盖全地区市、县、乡镇所有接产单位的筛查网络体系的建立及新生疾病筛查宣传力度的加强。

    作者:日孜万古丽·买吐送;胡尔西旦·吾布力卡司木;塔吉古丽·孜明;孟桂萍;塔西甫提·阿力马斯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的比较,分析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MOM)后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6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MOM 组15例,MOP 21例,术后规范随访1、3、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分析MOM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关节总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2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2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髋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均优于传统金属对聚乙烯人工髋关节。

    作者:陈勤;朱道信;陈荣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COPD、Ⅱ型呼衰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30例COPD、Ⅱ型呼衰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出院时PaCO2明显低于入院时paCO2,临床征状改善明显。结果:无创通气可有效降低COPD、Ⅱ型呼衰患者的PaCO2,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颅内肿瘤术后患者不同精神症状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的不同精神症状的作用,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间进行颅内肿瘤术后发生精神症状的患者62位,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加强对患者的脑水肿、脑缺血、癫痫等症状的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护理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的不同精神症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飞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84例剖宫产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84例剖宫产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患者行药物治疗期、清宫手术期及子宫动脉栓塞期的护理。药物治疗期间重点观察阴道出血、腹痛及血HCG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清宫手术前提前做好介入治疗的相关准备及大出血的急救准备;清宫术后做好大出血、宫腔水囊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护理。子宫动脉栓塞后重点做好穿刺侧肢体护理,防止出血、血肿、血栓形成;做好介入后常见并发症发热、疼痛的护理。阴道出血的观察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操作的临床分析

    笔者自2010年2月-2013年7月,共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207例,除肌瘤过大的49例采取常规的手术操作方法外,其余的均采用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笔者根据改良式方法进行手术操作,具有损伤少、出血少、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特点。因此笔者根据解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说明本文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DVT)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有年老体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脱水、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结论对有DVT高发因素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QQ平台远程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Q Q平台远程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由经过互联网专业培训的内分泌科专科护士对试验组(60例)自愿接受Q Q平台教育的患者和对照组(60例)在院期间接受讲课形式健康教育的患者对教育后相同的知识点内容进行比对。结果:通过Q Q平台接受教育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饮食和运动指导、血糖控制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QQ平台教育在中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伟秀;王俊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目的:为了加深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方法科室自查与院感染办公室随机抽查相结合,通过各种监测查出不足,找原因,进行分析及时整改和总结。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只有加深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刘化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不孕症盆腔疾病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诊治不孕症盆腔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孕症患者实行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发现盆腔疾病和不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查找病因,并在镜下进行治疗,指导术后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异常的病例有17例,占28.3%,其中宫腔粘连5例,占8.3%,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异常的有52例,占86.7%,其中盆腔炎症38例(盆腔粘连25例,占41.7%,输卵管积水阻塞30例,占50.0%),占63.3%,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占28.3%。盆腔炎(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宫腔粘连是引起不孕的主要盆腔原因。结论: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能直观、准确、全面地明确盆腔、宫腔病变,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提高妊娠率,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秀华;陈文;林苑;卢冬青;李卓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