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食(饮)具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

郝莉鹏;闵巍;李宏亮

关键词:在线萃取,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烷基苯磺酸钠
摘要:目的:建立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饮)具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的方法.方法:100 ml蒸馏水冲洗消毒后食(饮)具制成样液,用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1.7 μg/100 cm2,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在0 mg/L ~1.00 mg/L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5),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 ~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 ~8.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精密度好,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小,适用于消毒食(饮)具中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的批量检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DNPH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和乙醛

    目的:探讨DNPH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和乙醛的方法.方法:采用蒸馏法处理样品,馏出液于60℃的水浴中衍生20 min,用环己烷提取,后于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定量.结果:甲醛、乙醛在0 μg/ml ~ 8.0 μg/m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8、0.9995;甲醛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 ~2.9%,乙醛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3.5%;甲醛的加标回收率为93%~96%,乙醛的加标回收率为93% ~ 102%;甲醛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不但可同时检测啤酒中微量的甲醛和乙醛,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等优点,而且简便、快捷,适合分析大批量检测工作.

    作者:余涛;陈秀杰;谭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57株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脑膜败血黄杆菌的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于该菌引发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临床要予以足够重视,应根据病情,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建飞;钟志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979株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以及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2011年培养得到的1979株真菌进行鉴定,测定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979株真菌中,感染率高的三种是白色念珠菌1315株(66.4%),热带念珠菌275株(13.9%),光滑念珠菌259株(13.1%);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监护中心、脑外科;药敏结果显示,不同假丝酵母菌对常用真菌药的敏感情况差异很大,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5种药物敏感性高.结论:临床分布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应该加强对住院病人的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作者:余旭良;祝进;陆军;白永凤;刘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昆明市ACYW135流脑疫苗免疫学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昆明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Y、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以及ACYW135群流脑疫苗的免疫学效果,为ACYW135流脑疫苗在昆明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昆明市城镇、农村地区三年内未接种ACYW135流脑疫苗的人群,共654人(男性313人,女性341人)做为研究对象.于接种ACYW135流脑疫苗前三天、接种后一个月、一年分三次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脑杀菌抗体测定(TTC)法检测血清中流脑Y群、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结果:调查654人,接种疫苗前,Y群流脑抗体阳性率18.04%,GMT为6.14,W135群流脑抗体阳性率23.09%,GMT为3.62;Y、W135群流脑抗体阴性者接种疫苗一个月后,Y群流脑抗体阳转率88.25%,总体GMT为72.74; W135群流脑抗体阳转率87.05%,总体GMT为45.95.接种一年后进行免疫持久性观察,Y群抗体阳性者转阴率为3.17%、GMT为27.94;W135群抗体阳性者转阴率为5.30%,GMT17.72.与免疫后一个月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昆明市健康人群流脑Y群和W135群抗体水平均较低,ACYW135流脑疫苗具有良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免疫持久性好,保护期在一年以上,在人群中有计划的接种含有W135群和Y群的ACYW135流脑疫苗是必要的.

    作者:张辉;胡树梅;高崧;姜强;马兰辉;冯金华;王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雄性小鼠生育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雄性小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20只昆明种雌、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为与染毒SDBS两个月后的雄性小鼠交配的雌鼠;B组为与染毒SDBS两个月,停止染毒一个月后的雄鼠交配的雌鼠.A、B两组分别设对照组为a组、b组.对各组怀孕率、孕鼠平均产子数及其胎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的怀孕率、孕鼠平均产子数、孕鼠腹中死胎、畸胎与吸收胎比例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相比,小鼠怀孕率、孕鼠平均产子数、孕鼠腹中死胎、畸胎与吸收胎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雄性小鼠的生育力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停止染毒后的短时期内不能恢复.

    作者:韩俊娟;任春娥;韩海艳;乔鹏云;姜俊怡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成套血培养模式对提高培养阳性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成套血培养模式对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1年全年送检的4855瓶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阳性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统计分析.结果:成套血培养瓶送检率为23.5%,阳性率为11.7%;比单瓶阳性率提高了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套和单瓶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率高的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23.9%和33.9%,其次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别为17.9%和25.3%.结论:成套血培养模式具有提高培养阳性率和一定鉴别污染的能力,需常规开展成套血培养送检工作.

    作者:廉婕;潘伟光;邓启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梅毒316例临床与实验分析

    目的:分析重庆某县地区近五年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皮肤病门诊就诊的316例早期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16例中,一期梅毒105例(33.23%),二期梅毒160例(50.63%),临床表现不一,其中特征性皮疹掌跖暗红色斑疹和扁平湿疣分别占51.25%(82/160)与48.75%(78/160);早期潜伏梅毒51例(16.14%).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两种方法对一期梅毒敏感性分别为84.8%、68.6%,对二期梅毒与早期潜伏梅毒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早期梅毒中的二期梅毒表现占大部分,临床体征掌跖暗红色斑疹、扁平湿疣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TRUST滴度与病程有关,能作为疗效观察和判断是否复发与再感染的指标.

    作者:曾彦;张梅;聂渝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于M基因构建的麻疹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目的:建立麻疹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根据四十年来在我国流行的麻疹病毒M基因序列,设计用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建立麻疹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用此法对40例麻疹的病人标本进行检测,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比较.结果:通过40例病人标本中实时荧光PCR检测,39份阳性,1份阴性,阳性率97.5%,高于血清学检测(阳性率77.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捷、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麻疹病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杨贵清;卓菲;刘卫民;何梅英;文凤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青岛地区2010年札如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及基因型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病毒性腹泻患者中札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明确札如病毒的主要基因分型和分子进化特点.方法:收集青岛市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散发疑似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94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札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札如病毒2株,对其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2株札如病毒属于基因型GIV.结论:青岛地区存在札如病毒感染,并已查明其基因型.

    作者:弋英;汪照国;张洪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10年舟山市市售海虾中创伤弧菌的定量检测及其基因分型

    目的:为了解舟山市海虾中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污染状况及其致病基因型别.方法:从舟山市区三大菜场采集市售海虾114份进行VV定性、定量分析及其致病基因检测.结果:114份样品检出23份VV,检出阳性率为20.18%.不同月份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x2=32.92,P<0.05),8月份检出率高为56.7%.17株VV菌株为溶血素A基因(whA)核酸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CAB型8株,CB型5株,CA型4株.结论:舟山市售海虾中VV污染状况夏季较为严重,基因型呈多样性,检出临床分离的主要基因型CB型5株.应对海虾中VV引起食源性感染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VV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发生.

    作者:石亚素;潘军航;张全忠;虞艳;吴漆波;周缀琴;金晓萍;鲍纪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食(饮)具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

    目的:建立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饮)具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的方法.方法:100 ml蒸馏水冲洗消毒后食(饮)具制成样液,用在线萃取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1.7 μg/100 cm2,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在0 mg/L ~1.00 mg/L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5),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2% ~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 ~8.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精密度好,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小,适用于消毒食(饮)具中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的批量检测.

    作者:郝莉鹏;闵巍;李宏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

    目的:建立稳定、灵敏、可靠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的方法.方法:OP体系中硝酸银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稳定的硫化银,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硫化氢.结果:硫化氢浓度在0.05 mg/m3 ~ 8.00 mg/m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5,回收率在99.4% ~ 100%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在0.86% ~3.5%(n=6)范围.结论: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硝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具有操作简便、稳定、灵敏、准确等特点,结果满意.

    作者:范建中;冷朋波;姚浔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中CD163的表达水平及CRP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CRP的变化.方法:按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CD163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1).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亦与CRP呈正相关(r =0.765,P<0.001),与(LDL-C)呈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的表达水平不同,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反应了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CRP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艾辉;宁克勤;吴谨滨;李玉珠;陈海波;李卓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上海市金山区2010年-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金山区唯一一家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以掌握2010年-2011年度金山区流感流行情况.方法:提取咽拭子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甲H1N1、季节性H1N1、季节性H3N2、B型流感病毒,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并进行鉴定.结果:2010年1月-12月,共采集样品631例,阳性数189例,阳性率30.0%,培养出符合滴度的流感病毒毒株6株,为5株B Victoria系和1株B Yamagate系;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采集312例,阳性数81例,阳性率26.0%,培养出符合滴度的流感病毒毒株30株,包括5株季节性H3型,4株新甲型H1N1型,13株B(Victoria系)型,8株B(Yamagate系)型.结论:2010年、2011年金山区流感流行特点为冬春季和夏季高发,病毒优势株从数量上呈B、新甲H1N1、季节性H3交替流行态势.

    作者:袁佳春;钟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直饮水中铝含量的若干探讨

    铝对人体健康有害,具有神经毒性,骨骼毒性及生殖毒性等[1].长期摄入会造成人们记忆力退化、思维迟钝,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症、骨质疏松及男性精子畸形等病症[1,2].饮用水若受到工业含铝废水的污染或使用含铝净水剂等污染,并被人长期引用,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卫生部对饮用水中铝含量有明确规定不得高于0.20 mg/L.

    作者:王益萍;陈海红;沈仁富;陈金斌;陈宇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东台市2009年-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金属指标监测及污染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监测检验多种食品中铅、镉、总汞、铝四种金属元素,观察东台市食品中金属污染状况,进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方法:按照《江苏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本市各类食品中铅等4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连续3年共采集各类食品572份,其中对483份食品样进行了铅、镉、总汞含量监测检验,超标率分别为1.7%、2.9%、4.1%,铝食品样89份,超标29份,超标率32.5%.结论:东台市食品中铅、镉、总汞的污染水平总体较低,状况良好,而铝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需尽快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提高东台区域内食品的安全性.

    作者:万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暴发腹泻的贻贝中同时检出腹泻性贝类毒素和扇贝毒素

    目的:2011年5月25日-5月27日,我市苍南县暴发了57例因食用贻贝引起的腹泻性贝类毒素(DSP)中毒事件,采集了19份样品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对贻贝中5种脂溶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根据欧盟贝类毒素的限量值进行评价.结果:15份样品检出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和7-epi-pectenotoxin-2 seco acid(7-epi-PTX-2sa),16份检出pectenotoxin-2seco acid(PTX-2sa),7份检出pectenotoxin-2(PTX-2).其中4份样品中游离OA和DTX-1含量超出欧盟限量值3倍多,它们的总OA约超出9倍.其余均低于欧盟限量值.首次在我国贝类中检出了PTX-2sa和7-epi-PTX-2sa.结论:鉴于部分贻贝样品DSP超标,今后应加强贝类上市前的监测工作.

    作者:张秀尧;蔡欣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国产流感裂解疫苗接种人体后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

    目的:评价变更后流感毒株生产的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对宁波市宁海县559例分组接种流感裂解疫苗者进行临床指标(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的监测,并抽取其中213例,用流感病毒HI抗体测定法对接种者免疫前后的抗体滴度进行测定,比较免疫前后抗体阳转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观察对象接种疫苗后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22%,全身其他反应发生率为1.22%,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07%,且以轻度反应为主.H1N1型、H3N2型、B型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04%、85.45%、83.57%;不同年龄组免后抗体滴度的增长倍数,H1N1型在5.50~ 16.00倍之间,H3N2型在13.16~ 39.33倍之间,B型在7.28 ~ 24.85倍之间,各年龄组各抗体型别免疫前后GMT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流感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边国林;林永兴;黄美林;王树巧;蒋莹;许国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0种苯基尿素类杀虫剂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0种苯基尿素类杀虫剂.方法:水样经0.45 μm过滤膜过滤后进样,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0种苯基尿素类杀虫剂能较好地分离,峰面积与其浓度均具有良好的线性;10种物质的回收率在93.2% ~ 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4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线性关系及重现性好,适合对生活饮用水中10种苯基尿素类杀虫剂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鲁琳;吴西梅;高艳红;龙朝阳;黄湘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11年江苏金坛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分析报告

    目的:进一步掌握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方法:2011年采集我市18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未梢水水样共116件参照GB/T5750-2006、GB/T5749-2006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合格水样90件,不合格水样26件,合格率为77.6%,不合格项指标有浊度、氨氮、耗氧量、三氯甲烷.结论:2011年我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是由饮用水水源富营养化、制水工艺落后、供水管网老化等方面原因引起的.

    作者:高正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