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红
1 注意可能致癌因素肿瘤的病因十分复杂.从外因入手,重视自然环境中某些致癌因素,如空气、水源、食物等污染或某些化学致癌物质.不少学者从内分泌、免疫学、遗传学、基因及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内因.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重视内源性因素,认为肿瘤的产生与情绪内伤密切相关,过度的情绪变化、抑郁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陈顺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提出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病机关键为气虚血瘀.方法:大补元气、化瘀通脉为其重要的治疗大法.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气阴两虚、瘀血阻脉和阳气虚弱、寒凝血瘀两型,根据此病的病机特点及临床经验,总结拟定糖脉通Ⅰ号和糖脉通Ⅱ号.共观察90例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用糖脉通Ⅰ号和糖脉通Ⅱ号各观察30例,对照组用糖脉康治疗观察30例.结果:糖脉通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还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和血脂,明显改善血液流变状态、血浆前列腺素(PGF2)和血栓素(TXB2)的含量及踝/肱指数.与治疗前相比P<0.01或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或P<0.05.说明糖脉通对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钱秋海;王思明;庄乾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机与辨证思路.方法:从中医角度对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方面进行理论探讨.结果:发现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以肝组织病理学为依据的卫气营血微观辨证是辨证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种新思路.
作者:李伟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癌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活性,甲基绿-派络宁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的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青蒿琥酯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肿瘤标本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机理可能为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
作者:吴理茂;赵一;王勤;张锡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实行母乳喂养的首要条件是母乳分泌早,泌乳量多,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我们选用1997年12月至2001年12月住院的659例产妇行脉冲磁疗配合中药后产后乳量、泌乳时间方面与非磁疗组4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荣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医学既有艺术性,又有科学性.否认其科学属性,仅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医药学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否认其艺术性,对中医药学的文学、艺术及人文的内容进行实验室直接验证显然是一条死胡同.试图用一种研究方法去研究透内容浩繁、多种学科交错、精华与糟粕共存的中医学是不切实际的妄想.中医学的内容展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架构上,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点犹为突出,认识这一点,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颇为重要.我们应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不同的中医内容.
作者:马路;刘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选择1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法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2例,总缓解率为88.9%.结论: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小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活于1156~1228年,宋金时期睢州考城人(今河南豫东一带).张氏之学,强调治病必攻邪,娴于攻邪三法,自成攻邪一派,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张氏总结了<难经>、<内经>和<伤寒论>下法的经验,摆脱了六经辨证的束缚,理顺了祛邪扶正的关系,牢牢把握了下法的尺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经验.
作者:何云锋;何云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外感热病中,汗的状况对于判断疾病的病势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在外感热病中汗出而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也可能正是这一现象,使古代医家把汗法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些外感热病初起之时,通过发汗确可立竿见影,覆杯即安.但对多数外感热病用发汗的方法即使发汗也无效果,甚至导致病情的恶化.
作者:何云长;何云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金元时期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的学说,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性的里程碑,是明清时期产生其他流派及指导理论研讨、临床的主要学术渊源.
作者:张玉才;李净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论述了运动医学应汲取睡眠医学和中医学中有益的营养,体育学与中医养生学应紧密结合,促进运动医学、体育学、中医学、睡眠医学的共同进步.
作者:刘兆杰;于峥;王三好;吴文清;谷胜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局势乱,社会思想杂,学术风气新,注重临床实践,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为特色,多种学术思想体系并存的医学模式.
作者:王凤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为了研究牛角地黄冲剂对大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T细胞亚群的影响,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对照组、牛角地黄冲剂高剂量组和牛角地黄冲剂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注射兔抗大鼠血小板血清(APS)造模,分别灌药和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11d,第11天测T细胞亚群,并做骨髓涂片检查.结果:牛角地黄冲剂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对照组CD4、CD8、CD4/CD8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以中药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强的松组和低剂量组,说明中药牛黄地黄冲剂具有改善ITP大鼠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作用.
作者:蒋文明;邱赛红;程纬民;卢芳国;胡志光;曾序求;李定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医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学术特点及在中医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本书具备药典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所载方剂疗效卓著,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深远的影响.<局方>的方书体例决定了本书不能以议论病源为主要内容,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想还是有规可循的.由于对<局方>的不同看法,导致诸多医学流派的出现,因此而引发的学术争鸣深化了对中医理论和方药的研究.
作者:章健;边玉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针药并用治愈水肿患者张××,女,65岁,双下肢水肿半年,多处求医未见成效.查体:面色黄,额头有散在性多发性黄褐色扁平疣体,双下肢水肿,皮肤紧发亮,压之有凹.气短乏力,四肢倦,腰痛,夜尿多,舌体胖大,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肾两虚.治则:健脾益肾佐以利水.
作者:刘彩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近10年来我用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金元四大医家各禀所学,自成流派,相互辉映,对糖尿病证治均有建树.尤其是张子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上立意求新,于理论和临床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国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自2000年以来用中药治愈6例冬季瘙痒症患者,对比分析发现治疗此症中药比西药疗效高,现报道如下.
作者:滕乔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1 观察对象150例皮肤感染病人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男64例,女86例;年龄2岁~78岁,病程2天至2年.原发性皮肤感染78例,主要包括脓疱病、毛囊炎、疖;继发性皮肤感染72例,主要为丘疹性荨麻疹、足癣、湿疹、创伤及单纯疱疹等继发感染.全部病例按其皮损的局部症状、大小、深浅及有无全身反应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51例,中度84例,重度15例.
作者:孟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采用足三里、三阴交穴经注射654-2加地塞米松,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96例,有效率达83.3%,且价廉易操作,适于基层医院配合化疗应用.
作者:杨秋敏;朱瑞雪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