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
目的:探讨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MnCl2)染毒对大鼠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染毒I、Ⅱ、Ⅲ组,对照I、Ⅱ、Ⅲ组),染毒I、Ⅱ组分别经腹腔连续注射MnCl2 6 mg/kg· d(以Mn计)30 d、90 d(周日除外);染毒Ⅲ组连续注射MnCl2 90 d后停止染毒,继续正常喂养30 d.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测量大鼠肝组织中Mn,Ca、Cu、Mg、Fe、Zn的含量.结果:染毒I,II组大鼠肝组织中Mn、Ca、Cu的含量增加,Fe、Mg、Zn的含量降低;染毒Ⅲ组Mn、Ca、Cu的含量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水平,Fe、Mg、Zn的含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亚急性、亚慢性氯化锰染毒影响大鼠肝组织中的微量元素代谢.
作者:于秋红;刘裕婷;陈春霞;敬海明;黄沛力;李国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了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酱油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方法: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峰面积随前处理中加热时间的延长没有显著变化,故在国标的基础上对样品前处理进一步简化.结果:方法学试验表明,苯甲酸、山梨酸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都大于0.9999、小检出限(LOD)都低于1.00 wml,加标平均回收率皆大于97%,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4%.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靠,可用于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快速定量检测.
作者:喻文娟;王烨韡;朱邦尚;刘玉敏;王渊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五种国内外不同生产厂家的弧菌显色培养基,以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以制备的国内四种显色培养基与国外一种同类商品化显色培养基,采用24株副溶血性弧菌和4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对五种显色培养基进行生长率、特异性和选择性的比较.结果:五种培养基的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P < 0.005),特异性和选择性方面基本一致.结论:环凯第二代弧菌显色培养基(HK-2)与国外科玛嘉(CHROMagar)弧菌显色培养基无明显差异,均比其它三种国产培养基好,可同等的应用于食品中弧菌的快速初筛.
作者:叶青华;卢勉飞;蔡芷荷;吴清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根据国家规范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检测实验室应当对其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然而对检测实验室来说,对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却有很多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各分量的识别、分析和量化,过程复杂,计算量大,造成了时至今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推广进展缓慢.如何降低不确定度评定工作中的工作量、简化计算成为了这一工作开展的瓶颈.
作者:魏滨;王勤;殷茂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用GC-MS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常见毒物的方法,包括18种有机磷,8种有机氯农药及杀鼠药毒鼠强和氟乙酞胺,并优化样品前处理中的提取及净化条件.方法:农残类样品进行分类提取,含油脂较少的样品用乙睛提取后浓缩近干,经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液溶解,无水Na2SO4脱水,过Carb/NH2柱、硅镁柱净化,浓缩待测定;含油脂较多的样品,先用石油醚提取其脂肪的含量,再利用乙睛和石油醚液液分配的方法将脂肪中的农药残留分离,无水Na2S04脱水后,以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氯甲烷、乙睛、正己烷作为淋洗液,过弗罗里硅土柱、Carb/NH,柱净化样品后浓缩待测定.含杀鼠药的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无水Na2SO4,脱水后,以乙酸乙酯作为淋洗液,过硅镁柱净化后浓缩待测定.结果:实验结果显示18种有机磷的低检出限为0.01 mg/L~0.05 mg/L,8种有机氯为0.001 mg/L~0.01 mg/L,毒鼠强为0.03 mg/L,氟乙酞胺0.05 m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7.7%~83.2%、68.6%~85.3%、89.6%~92.7%、81.5%~83.6%,RSD分别为1.3%~7.9%、1.8%~3.7%、4.5%、2.5%.结论:该方法为能够将以上食品中常见的多种毒物进行良好的分离测定,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显示灵敏度、重现性良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实际检测分析.
作者:沈平;彭进;谢朝梅;谢燕湘;谢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2010年上海市手足口病哨点医院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送检的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从而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哨点医院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送检的咽拭、粪便、肛拭样本,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CV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V).结果:832份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的检测阳性率高,咽拭低,两者阳性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431例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EV71病毒、CVA16病毒、非EV71和非CVA16的EV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1.90%、5.10%、6.03%;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80:1),1岁~4岁年龄段病例数多,5月-7月为高发月份.结论:EV71型是2010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致病病毒类型,其流行具有明显的年龄、季节界限.
作者:骆玲飞;王小光;刘继倩;陈秀华;张颖华;刘芸;杨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镇海区不同季节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确保蔬菜食用安全提供监管依据.方法:通过对镇海区蔬菜生产基地和散户生产和镇海各菜场中销售的叶菜类、果菜类、茎菜类、根菜类、花菜类等的农药残留量按季节进行抽样,用气相色谱法对14种有机磷农药和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检测.结果:抽查样本中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7.85%,残留量超标率为3.78%.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农药残留量检出率为3.27%,超标率为0.65%,显著低于散户和菜场中蔬菜的检出率(分别为8.20%和11.54%)和超标率(分别为4.92%和6.92%).在20种检测的农药中,毒死蟀和氯氰菊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农药.叶菜类的检出率为11.34%,超标率为8.24%,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的蔬菜.从时.间上看,农药残留并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蔬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加大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监测,确保市民食用蔬菜的安全.
作者:丁坚强;蔡曦;钟良康;谢益君;陈米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我国各级采供血单位并未开展对每袋血液的细菌筛查工作,血液污染的控制主要靠对采供血的原材料、采供血过程以及血液进行随机抽检来监控血液的细菌污染,我们对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1998年-2010年2月临床用血的无菌监控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蔬果中1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方法:用乙睛匀浆提取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提取净化,用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11种有机磷农药在0.1 mg/kg2.0 mg/kg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低检出限为0.005 mg/kg,11种有机磷农药加标0.1 mg/kg时,回收率为78.5%~102.5%,加标0.5 mg/kg时,为76.8%~9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5.5%和1.8%~6.2%.结论:此法简便,快速,净化效果好,回收率高,可同时测定水果、蔬菜中的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作者:蔡曦;钟良康;丁坚强;方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豆制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9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醋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50:50,V/V)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乙酸-乙酸铵缓冲液(0.02 mol/L,pH=5.5)/乙睛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26 r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8%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在1.6%~4.9%范围,在0.1 mg/L~ 25.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均为0.2 mg/kg,低定量检出限(LOQ)为0.7 mg/k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对轻基苯甲酸酯类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徐爱萍;何鹏妍;金米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pn DNA,选10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RP,凝固法检测FIB.结果:急性脑梗死组Cpn DNA阳性率为68%,对照组Cpn DNA阳性率为38%,两组Cpn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Cpn阳性患者血脂水平:TC(6.5±1.02)mmol/L,TG(2.11±1.48)mmoVL,LDL-C(3.45±0.46)mmol/L,HDL-C(1.02±0.40)mmoVL;对照组TC,TG,LDL-C,HDL-C水平分别为(4.80±1.12)mmoVL,(1.26±0.42)mmol/L,(3.26±0.45)mmoVL,(1.18±0.26)mmoV L;两组CRP水平分别为:(14.5±7.6)mg/L,(6.8±3.3)mg/L;两组FIB水平分别为:(3.8±0.42)g/L,(2.1±0.28)g/L.两组在血脂、CRP,FIB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增高,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来增快动脉粥样硬化,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增强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莉雪;陈慧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丽水市结核分枝杆菌耐EMB分离株embB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法对4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embB基因与耐EMB关系密切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药敏试验共获得EMB耐药结核菌7株,总耐药率为14.89%,获得性耐药率为16.67 % ;embB基因第306位点未见碱基的插人或缺失,共中有5株存在点突变,突变率为10.64%,均为EMB耐药菌株;有2株为EMB耐药菌株,但第306位点未见变化,与药敏试验吻合率为71.43%.结论:丽水市部分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第306位点突变与EMB耐药相关;总耐药率和总突变率偏低,可能还存在其它耐药机制.
作者:刘洁;王晓光;雷永良;陈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哨点医院定期采集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结果:2009年4月-2009年12月共收集咽拭子标本280份,84.29%的病例年龄在5岁以下.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207例,阳性率为73.93%.EV71、CoxA16及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数分别为61例(29.47%)、114例(55.07%)和33例(15.94%).男性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8.728,P=0.0031).4月-12月的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特征.结论: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和EV71为主,CoxA16为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王永全;吉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46份中段尿标本中,阳性率较高的科室是神经内科、脑血管科及ICU.748株非重复菌株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30.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2.4%;多种革兰阴性杆菌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85.7%)高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35.3%);屎肠球菌耐药现象较粪肠球菌严重,并发现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多见,占39.5%,尚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菌株.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优势菌种,多种菌株已呈现出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需根据具体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作者:虞丹丹;周翠;刘媚娜;李少禧;周铁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2005年-2007年流感流行期大连市分离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的基因特性,了解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变异及其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用狗肾(MDCK)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法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H3 N2亚型流感病毒株与同时期的H3 N2亚型流感疫苗株A/ Fujian/411/ 2002,A/ Wisconsin/ 67/ 2005相比其抗原性变异不大,核苷酸同源性为98.00%~99.10%,氨基酸同源性为97.40%~98.20%.2005年和2007年分离株与本年疫苗株比较分别有6个、14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替换,分别包含一个抗原决定簇197(S>N)和194(V>G).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HA未发生明显变异,与疫苗株同源性较高.人群对其已建立起较好的免疫屏障,这是大连地区该流行期H3N2亚型活动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作者:侯君;刘丹红;栾明春;薄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及住院哮喘发作期患儿386例(哮喘组)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426例(对照组),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186例,阳性率48.2%,对照组阳性106例,阳性率25.8%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根本的机制.对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
作者:李晓燕;邵学津;柴晓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诊女性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及用药指导.方法: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剂法对解ww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检测,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46例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支原体感染总阳性例数317例,阳性率为42.49%.其中Uu阳性255例(34.18%),Mh阳性13例(1.74%),Uu+Mh阳性混合感染49例(6.57%).21岁~40岁年龄段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率高,为57.2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0.05).药敏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9.37%,98.11%,97.48%),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高(64.04%).结论:Uu在女性NGU疑似病人中感染率较高,年龄以21岁~40岁多见;临床对支原体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冯志敏;许文;何一川;袁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11种防腐剂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弱极性毛细管色谱柱DB-5分离,FID检测.结果:11种防腐剂在25 μg/ml~1000 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以上,11种防腐剂的检出限在0.73 mg/kg~2.61 mg/kg.在牛奶、蜜饯橄榄、广式月饼、橄榄菜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1%~98.2%.结论:该法快速、检测效率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较低、实用性较强,为食品中复配使用多种防腐剂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方法.采用本方法对市售的5种食品(卤蛋、辣椒酱、卤水汁、火腿肠、即食下饭酱菜)进行检测,样品中不同程度检出11种防腐剂,说明目前食品加工中普遍存在复配使用防腐剂的现象.
作者:侯瑞霞;吴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了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浓缩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水中甲胺磷.结果:检测限在0.05μ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n=8,加标回收率达到99.1%.结论: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比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回收率,在水甲胺磷农药的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明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2010年北京市昌平区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肠道病毒病原体检测,分析肠道病毒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医疗机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者及重症患者密切接触人群鼻咽拭子及粪便样本,提取病毒核酸,使用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肠道病毒病原体及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分布.结果:共采集448份鼻咽拭子及粪便标本,肠道病毒总体检出率为41.74%(187/448),其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43%(96/448)、8.48%(38/448)和11.83%(53/448).比较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 =5.56,μ0.05=1.96,P<0.05).448份标本中有59份粪便标本,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37.29%(22/59),3.39%(2/59)和3.39%(2/59).389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肠道病毒EV71型、CoxA16型和未分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9.02%(74/389),9.25%(36/389)和13.11%(51/389),比较鼻咽拭子和粪便标本中肠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 0.905,μ0.05=1.96,P>0.05).临床诊断病例384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38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17.97%(69/384)和9.90%(38/384).71例重症病例中采集到标本的病例密切接触者53名,采集标本64份,肠道病毒EV71型和CoxA16型检出率分别为42.19%(27/64)和10.94%(7/64).比较患者与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EV71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2,X20.05=3.84,P<0.05).病例发病集中在5月-7月份,以EV71感染为主,病毒感染率以3岁组高,集中在幼托儿童,男性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结论:引起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肠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5岁以下男性儿童是易感人群,密切接触者标本检测到EV71型肠道病毒有助于病例诊断,粪便标本与鼻咽拭子的阳性检出率具有一致性.
作者:牛桓彩;赵维勇;刘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