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桓彩;赵维勇;刘毅
目的:探索、建立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草甘膦的含量的方法.方法:以AS19柱分离,在30 mmol/L KOH为淋洗液、流速为1.2 ml/min、进样量为500μl、电导检测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测定的草甘腾含量在5 μg/L~1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9,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回收率在78%~98%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结果可靠.
作者:戚荣平;邱晓枫;孟琪;桑娴;王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食醋进行微生物按国标GB4789.22-2003检测时,样品的处理只提到用20%~30%灭菌碳酸钠溶液调节pH到中性.实际操作中,调节pH遇到许多问题:产生大量气泡、易溢出:气泡较长时间不消退、暴露时间长、因微小气泡的存在用吸管吸取样品不易取准;调节pH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碳酸钠用量较多,增加过多添加液,样品失去代表性.本法利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碳酸钠溶液调节pH,样品处理过程中无CO2产生,避免了上述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李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是梅毒有效治疗的关键也是阻断其传播降低发病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梅毒血清学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本地区青春期青年人群的梅毒感染状况,我们对近三年来在实验室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ELISA法检测(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吴伟平;丁友法;刘五高;王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豆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酷等7种食品防腐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热水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0.02 mol/L的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35 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7种食品防腐剂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6%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在0.1 mg/L~50.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在0.2 mg/kg~0.5 mg/kg范围.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防腐剂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方波;徐明敏;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哨点医院定期采集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和型别鉴定.结果:2009年4月-2009年12月共收集咽拭子标本280份,84.29%的病例年龄在5岁以下.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207例,阳性率为73.93%.EV71、CoxA16及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数分别为61例(29.47%)、114例(55.07%)和33例(15.94%).男性病例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X2=8.728,P=0.0031).4月-12月的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特征.结论: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手足口病病原以CoxA16和EV71为主,CoxA16为优势流行型别.
作者:王永全;吉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套能实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管理和日常管理的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软件和硬件,以及实验活动情况,以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事故的管理隐患,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根据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管理规定和制度,针对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2007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能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的系统模型.结果:该信息系统方便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省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备、人员、菌种信息的查询、管理和统计,实现了在线远程管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全省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为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结论:该信息系统提高了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和可执行性.
作者:朱炜;顾华;金培刚;翁景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建立TaqMan双重荧光PCR技术,用于快速检测模拟临床标本中产毒型0139群霍乱弧菌.方法:以O139群霍乱弧菌O抗原编码基因rfb O139和毒力基因CT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优化TaqMan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研究,并应用于模拟粪便感染和外环境监测标本的快速检测中.结果:该方法对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对rfbO139和CT基因序列检出限达到 1.0×102 cfu/ml或5 du/PCR反应体系,对模拟粪便感染和外环境监测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整个检测过程快仅需3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产毒型O139群霍乱弧菌双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和外环境监测样本的快速检测.
作者:徐丹戈;黄世旺;方叶珍;徐昌平;张政;包芳珍;李剑;蒋雪风;卢亦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汉中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2006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2003年-2010年共检测水样665份,合格样品439份,合格率为66.02%,各年度合格率均在50%以上,经统计学处理,8年合格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0.17 P>0.05).结论:汉中市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多项指标合格率较高,但细菌学指标合格率较低.江河、水库、山泉已遭受不同程度污染,表明地表水源受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严重污染.本地区水源卫生防护、消毒措施有待加强.
作者:张木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改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黄酮.方法:以无水乙醇提取保健食品中的总黄酮,经聚酸胺小柱吸附后,以乙醚除杂,经甲醇洗脱黄酮,定容后紫外分光光度比色测定总黄酮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50 μg-250 wg,回收率为85%~90%,相对标准偏差<5%,低定量检出限为5 μg.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简便、对操作者毒害小等特点,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工作.
作者:范华锋;赵士权;查河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结果:通过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实验室检验技能,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可靠.结论:本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陈云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食品中铝测定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比较,探索简易、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不同种类的面食样品,采用硝酸酸法消化、千法消化、微波消解三种前处理方法.按GB/T5009.182-2003进行检测,同时做回收率试验.结果:面制品经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 > 0.01.三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2%,92.1%,102.5%.结论:酸法、干法、微波消解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适合于食品中铝测定,简单、快速,结果符合要求.
作者:裘立晓;徐奋奋;汪娌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了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固相萃取浓缩处理后,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水中甲胺磷.结果:检测限在0.05μ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n=8,加标回收率达到99.1%.结论:与传统的气相色谱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比较低的检测限和较高的回收率,在水甲胺磷农药的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胡明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使用多的方法是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with Treponemal Pallidam Antigen ELISA-TP),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RPR)和苯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
作者:乐宏元;张振国;李彩虹;周晓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根据国家规范对检测实验室的要求,检测实验室应当对其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然而对检测实验室来说,对测量结果给出不确定度评定却有很多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各分量的识别、分析和量化,过程复杂,计算量大,造成了时至今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推广进展缓慢.如何降低不确定度评定工作中的工作量、简化计算成为了这一工作开展的瓶颈.
作者:魏滨;王勤;殷茂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589例儿科患者和200例健康儿童体检者进行血清TBA检测,并用贝克曼IMO生化分析仪及原装试剂进行肝功能常规项目检测.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科患者组TBA,AL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 TBIL与GGT阳性率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儿科患者中阳性率达24.3%,明显高于ALT,AST等肝功能常规项目.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在儿科治疗中普遍存在,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儿科患者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监测的敏感指标.
作者:梅佩玉;潘辉;沈忠海;付旭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病与结直肠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对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患病和结直肠癌发病的资料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男、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相关性研究表明,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4和0.597(P值均小于0.001).结论:糖尿病患病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病危险性有关.
作者:张旭慧;王强;盛萍;虞龙;沈卫星;张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区0岁~6岁儿童指血中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岁~6岁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选用在路北区保健所进行常规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共4117例,男2206例,女1911例.指腹采血20μl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铁缺乏率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岁~6岁儿童指血中铁、锌含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作者:张毅;王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我区夏秋季腹泻中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方法:用肠道致病菌分离平板分离培养,氧化酶试验和三糖铁初筛,选择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469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9株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为1.92%,17种抗生素中有12种敏感,其余5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及脐周腹痛,仅1例出现发热症状.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我区重要的夏秋季腹泻病原菌之一,可用抗生素治疗,药敏谱将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懿;徐景野;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豆制品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9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醋和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甲醇/水(50:50,V/V)提取后,采用C18色谱柱,以乙酸-乙酸铵缓冲液(0.02 mol/L,pH=5.5)/乙睛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226 rum波长进行检测.结果:4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加标回收率在87.0%~99.8%范围,其相对标准偏差在1.6%~4.9%范围,在0.1 mg/L~ 25.0 mg/L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均为0.2 mg/kg,低定量检出限(LOQ)为0.7 mg/kg.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豆制品中对轻基苯甲酸酯类残留的监测要求.
作者:徐爱萍;何鹏妍;金米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采用不同组合和不同浓度的防腐剂对酱油防腐效果进行研究,确定佳的防腐剂搭配组合和配比,为酱油的防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未经灭菌、未加防腐剂的酱油,添加不同组合及不同浓度的苯甲酸、山梨酸、对9基苯甲酸,在实验室进行防腐试验,并在酱油厂进行生产试用.结果: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时,霉菌、酵母菌经2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3%,细菌经36±1℃培养5d后存活率为76%,室温放置30 d无生成霉膜,经生产试用,酱油无腐败变质.结论:酱油中山梨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混合用量达允许量的89%,能防止酱油腐败变质(胀罐).
作者:林崇昌;邓丽芳;司徒小玉;邓秀燕;司徒荣阮;王雪梅;吴灿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