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李德柒;周乐;唐少华

关键词:妊娠相关蛋白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危险分层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3例ACS患者人院时血清PAPP-A水平,观察3月时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清PAPP-A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清PAPP-A水平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取15.3 mU/L,其敏感性73.68.0%,特异性59.0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42.42%,而无事件者为57.58%;低危组中分别为16.67%和83.33%.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能是ACS患者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筛选ACS患者中高危患者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2 m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在0.1~0.5 mg/kg的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0%~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9.2%,检出限(LOD)为0.02 mg/kg,测定低限(LOQ)为0.05 mg/kg.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耐用,适合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李锋格;姚伟琴;朱慧萍;李欣;李炎;胡建民;沈梦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合成色素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合成色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使用冰乙酸作沉淀剂,溶液过盛有聚酰胺粉的G3垂融漏斗抽滤,吸附合成色素,后用乙醇-氨水解吸色素,收集全部解吸液,经蒸发、定容、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各合成色素含量在5.0~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6.1%;加标回收率为96.7%~105.3%.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好、简便快速,便于推广.

    作者:刁晓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含铬、蜂胶奶粉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研究含铬、蜂胶奶粉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依据血糖水平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组(0.5 g/kg)、中剂量组(1.0 g/kg)、高剂量组(3.0 g/kg)和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连续灌胃30 d,测定血糖值.结果:3.0 g/kg剂量组空腹血糖、2 h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铬、蜂胶奶粉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含铬、蜂胶奶粉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降低作用.

    作者:王亚东;王海玉;李立;张聪恪;张桂霞;张焱;刘翠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嵊泗列岛县5814份市售食品卫生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追踪观察嵊泗县市售食品卫生质量,了解生产加工食品与销售食品的质量差异.方法:运用统计学χ2显著性检验方法[1],对嵊泗县2004~2008年间17类食品卫生质量的随机抽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食品样品17类5814件,检验合格5127件,抽样总合格率为88.18%;其中销售食品17类2888件,合格率为91.90%;生产加工食品12类2926件,合格率为84.52%.12类销售类食品质量显著高于同类生产加工类食品(χ2=42.92,P<0.01);其中销售类的冷冻饮品、饮料和糕点质量高于生产加工类(χ2=11.98,59.46,9.06;P<0.01);生产加工类水产品质量显著高于销售类水产品质量(χ2=28.17,P<0.001).结论: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卫生执法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深度.

    作者:倪惠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中国石蒜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超声提取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总生物碱的佳工艺条件,以及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中国石蒜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以石蒜碱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中国石蒜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料液比和乙醇浓度是影响中国石蒜总生物碱超声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国石蒜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在开花期高,盛叶期含量低,但各个时期总碱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范围在5.2~5.6 mg/g之间;不同产地中国石蒜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差异明显(P<0.05),琅琊山居群高,黄山居群低;中国石蒜果实的总生物碱含量高,达9.19 mg/g,其次是花序,叶片中含量低.结论:在超声工作频率为40 KHz时,中国石蒜总生物碱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65%,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2 h.

    作者:刘坤;周守标;张栋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血清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结果: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44%、64%,特异性分别是97.0%、82.4%,两种指标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因此两者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更具较高的确诊价值.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卫生化学分析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卫生监测检测是各级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其检测数据在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检测数据的质量倍受各方面关注.卫生化学分析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构成分析质量控制体系[1,2].

    作者:毕可琪;周世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含朱砂中药制剂中的可溶性汞盐

    目的:研究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测定含量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处方分析、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筛查,并根据可溶性汞盐的化学性质,选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的含量,光电倍增管负压为300 v,原子化器温度为200℃,A通道灯电流为80 mA,还原剂为0.5%氢氧化钠+0.75%硼氢化钾,载流为3%硝酸.并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及朱砂的日摄取量制定合理限度,完善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在0.8-4.0 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为0.1073 μg/L.平均回收率(n=6)为91.33%,RSD为3.3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的测定,评价药品安全性,完善质量标准.

    作者:张映娜;李旸华;曾丽玲;林秋凤;雷柳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快速现场筛选农药中毒残留物的生物分析技术

    农药是用来保护农作物及其产品,使之免受或少受病虫危害的农业投入品,在保证农作物高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也给人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已成为环境和食品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作者:卫海燕;邵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扬通徐镇泰疾控系统实验室间比对的组织和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实验室问合作与交流,从2006年起扬通徐镇泰五市疾控系统建立实验室能力建设联合工作网,组织开展理化、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问比对试验.

    作者:殷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面粉中痕量溴酸盐离子色谱测定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面粉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选用Dionex IonPac AS19型分析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EG40淋洗液发生器在线产生KOH淋洗液,进行梯度淋洗,进样体积为250 μl.结果:溴酸盐浓度在5~1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RSD<5%,检出限为0.70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5%~97.5%.结论:该方法分析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杨合灿;胡亚奇;俎志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直接萃取食用植物油中总砷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萃取方法对食用植物油进行前处理来测定砷.方法:分别以无毒级石油醚、盐酸作为溶剂和萃取剂,将油中砷萃取,以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优化出佳萃取条件,回收率(92%~100%)、精密度均能满足工作需要.结论:该萃取方法简单、环保、节能、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砷的前处理.

    作者:郭会芝;侯梦滢;吴艳丽;徐静清;李彦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种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求快速、灵敏、可靠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方法:通过选择性鉴定试验、敏感性试验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Baird-Parker平板涂布法、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倾注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种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良好,PetrifilmTM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敏感性较Baird-Parker法稍高,3种方法应用在食品检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虽耗材费用高于Baird-Parker平板法,但检测时间可缩短一半以上,并可节省人力,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在日常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景涛;谢翊;林秋芬;卢振林;陈淑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主要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技术及其各自优缺点,比较了二氧化氯消毒与常用消毒方式的成本.结果: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地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生器类型,严格控制操作条件,降低消毒副产物.结论: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正确适合的操作方法,将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岳银铃;鄂学礼;凌波;张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中的迟缓反应

    二○○九年由于甲型流感疫情的发生,我们在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贵州省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发的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对流感病例进行采样检测,该胶体金法因其快速、简便、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作者:王国洪;王红梅;彭金红;李平;奚启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品红亚硫酸法测定居室空气中的甲醛

    目的:建立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品红亚硫酸测定法.方法:用水为吸收液采集样品,甲醛与品红亚硫酸溶液反应后,遇硫酸生成蓝色化合物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甲醛浓度在0~2 m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检出限为0.010 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0%~99.8%.结论:该方法不需加热,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易于推广.

    作者:胡亚奇;高丽红;毛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52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8年间52株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经VITKE-AMS-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PI卡鉴定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结果:52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32株,占61.5%,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仅为21.2%和5.8%,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则达5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均达92.3%,氯霉素的耐药率为15.4%,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呈现高敏感性,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8.1%.并且青霉素耐药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比青霉素敏感株明显.结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高,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以及氯霉素比较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比较严重,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普遍耐药.

    作者:徐丽慧;王贤军;王敏敏;董晓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科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生化检验.如何进一步提高生化检验质量,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将其纳入标准化、科学化的统一管理轨道,已成为检验工作者急需思考和解决的主要课题之一.

    作者:刘凤春;齐春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4~2008年度许昌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监测结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及时改进,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采用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结果:5年共检测各类样品3077份,合格2978份,检测合格率为96.8%;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合格率高为100.0%,其次是使用中消毒液为99.3%;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依次为85.5%、91.6%、94.4%.结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欠佳,应是今后整改的重点.在医院消毒效果质量方面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

    作者:张冬民;贾桂华;丁勇莉;毛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浸泡方法对饮水矿化材料中金属析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浸泡方法对饮水矿化材料中金属析出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浸泡温度、时间、不同pH值浸泡液和不同种类浸泡液对矿化材料进行浸泡试验,采用ICP-MS法测定浸泡液中铝、铬、砷的析出量.结果:不同浸泡温度对矿化材料中金属的析出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铝的析出;金属析出量随浸泡时间增大而增大,浸泡时间超过18 h后,金属的析出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变化较小;纯水浸泡矿化材料析出量要比自来水和配制水大.结论:浸泡温度、时间和不同pH值浸泡液对矿化材料中铝、铬、砷的析出有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连晓文;李敏;梁志洪;郭珍珠;罗振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