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王梅芳

关键词:抗角质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摘要:目的: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血清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结果: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44%、64%,特异性分别是97.0%、82.4%,两种指标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因此两者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更具较高的确诊价值.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含朱砂中药制剂中的可溶性汞盐

    目的:研究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测定含量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处方分析、提取方法及检测方法筛查,并根据可溶性汞盐的化学性质,选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的含量,光电倍增管负压为300 v,原子化器温度为200℃,A通道灯电流为80 mA,还原剂为0.5%氢氧化钠+0.75%硼氢化钾,载流为3%硝酸.并根据样品检测结果及朱砂的日摄取量制定合理限度,完善质量标准中的安全性检查.结果:在0.8-4.0 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为0.1073 μg/L.平均回收率(n=6)为91.33%,RSD为3.36%.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含朱砂中药制剂中可溶性汞盐的测定,评价药品安全性,完善质量标准.

    作者:张映娜;李旸华;曾丽玲;林秋凤;雷柳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生物样品中吗啡GC和GC/MS测定方法

    目的:优化生物样品中吗啡的衍生化条件及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条件.方法:吗啡中毒犬血液和肝脏酸水解后,三氯甲烷-异丙醇(9:1)萃取,丙酸酐-吡啶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分析、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吗啡.结果:吗啡与丙酸酐-吡啶以1:3:2比例、在微波80火力3 min能够完全衍生.心血和肝脏中吗啡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0.0796X+0.0821、0.2~120 μg/ml、0.9976、92.6%±0.55%、0.02 μg/ml(S/N>3)和Y=0.0457X+0.0656、0.2~120 μg/ml、0.9955、90.07%±0.67%、0.02 μg/ml(S/N>3).结论:建立的生物样品中吗啡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用于吸毒者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和吸毒者中毒死亡案件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董镧;尉志文;贠克明;王玉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3种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求快速、灵敏、可靠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方法:通过选择性鉴定试验、敏感性试验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对Baird-Parker平板涂布法、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倾注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种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良好,PetrifilmTM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敏感性较Baird-Parker法稍高,3种方法应用在食品检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PetrifilmTM测试纸片法和Baird-Parker+RPF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虽耗材费用高于Baird-Parker平板法,但检测时间可缩短一半以上,并可节省人力,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在日常检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景涛;谢翊;林秋芬;卢振林;陈淑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酸奶中纳他霉素的含量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建立酸奶中纳他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酸奶样品用乙醇超声波振荡提取,离心后,上清液待测.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质谱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检测离子对为m/z 666→504和m/z 666→486,其中m/z 666→504为定量离子对,外标法定量.结果:纳他霉素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不同水平的回收率为93.4%~101.7%,检出限为10 μg/k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李媛媛;王伟;关树文;李刚;董巧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ELISA方法检测CA242的不确定度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定量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ELISA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参考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等测量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重复检测低、中、高值3个混合标本,对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A242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分别为3.69、14.57、89.31 U/ml,其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8、0.50、6.96 U/ml.随着标本浓度的上升,不确定度逐渐增大,精密度在总不确定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与此相反,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随标本浓度逐渐降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控制ELISA实验条件,尽量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曲线的稳定性,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作者:秦绪珍;高学慧;徐二木;赵芳;齐志宏;邱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检测肺炎支原体23S rRNA V区A2063G基因突变的二种方法比较

    目的:用PE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23S rRNA V区2063基因,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19例自临床咽拭子标本分离培养的MP,用自行设计的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3SrRNA V区2063基因型,同时对相应序列测序分析.结果:19例分离培养的MP,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15株有23SrRNA V区基因A2063G位点突变;4株为2063A,与测序结果一致(Kappa一致性检验,P>0.05).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临床MP 23S rRNA V区2063基因型.

    作者:沈俊娅;陈岳明;卢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胶体金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中的迟缓反应

    二○○九年由于甲型流感疫情的发生,我们在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中,用贵州省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发的甲型流感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对流感病例进行采样检测,该胶体金法因其快速、简便、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

    作者:王国洪;王红梅;彭金红;李平;奚启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稳健统计技术在消毒实验室质量控制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稳健统计技术评价全国消毒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选择碘伏消毒剂作为质控样品,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l5442为试验菌株,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中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的要求,通过随机分组对全国31个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实验室进行了盲样比对,并应用稳健统计技术对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检测结果全部为满意的实验室20个,占64.52%;全部检测数据384个,满意结果353个,占总数的比例为91.93%.结论:部分消毒实验室检测工作存在质量控制缺陷,稳健统计技术可用于消毒实验室间质量控制评估.

    作者:班海群;赵斌秀;马玲;李涛;李新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波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中的尼古丁

    目的:用硅胶管采样,以超声波萃取为辅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尼古丁的含量.方法:用个体采样器采集尼古丁气体,用碱性乙酸乙酯洗脱硅胶管,色谱法定性定量,经FFAP通用柱分离、FID检测.结果:发现硅胶作吸附剂对尼古丁的吸附/脱附效率都很高,采样效率为100%,洗脱效率大于95%,样品稳定时间可达14 d.在1.00~500.0 ng/μ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检出限为0.2 ng/μl,每100 mg硅胶对尼古丁的吸附容量大于20 mg.结论:应用本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且所需时间较短,可用来批量测定工作场所中的痕量尼古丁.

    作者:刘兰侠;杨龙彪;张燕;倪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探讨绍兴地区散发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RAPD分型,使用NTSYS-2.10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经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0.70时,55株甲副可以分为6个类群,其中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40株;相似系数在0.90时,可以分为17个群,多的一群内聚集的菌株数达13株;相似系数在1.00时,可以得到10个组群,每组内菌株之间的同源性高.结论:利用RAPD技术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基因分型对于确定不同来源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间的同源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桂芹;陈菁;王宗欣;俞洪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云南境外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目的: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粒子重要表面抗原之一,其抗原性差异决定病毒神经氨酸酶亚型(N1-N9)的划分.NA介导病毒对敏感细胞的侵染及协助子代病毒粒子的成熟和释放,与病毒的宿主嗜性及毒力有关.方法:对2003~2009年期间采集自云南境外家禽的H5N1亚型阳性样品中病毒NA基因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知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认识云南境外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分子结构特征.结果:21份代表性病毒样品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4.3%~99.3%、93.1%~99.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可划分为6个不同进化(亚)分支(1、7、9、2.4、2.3.2、2.3.4).其中进化亚分支2.3.4毒株已成为当前云南境外流行的优势毒株;所有云南境外毒株NA蛋白的49-68位氨基酸均存在缺失.结论:糖基化位点存在特有变异;云南境外毒株对Oseltamivir(达菲)类抗病毒药物可能无耐药性.

    作者:董波;张文东;宋建领;赵焕云;叶丛华;田建国;吕粤;岳亮;邱薇;冯子良;张思东;苑述友;范泉水;张应国;张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不同浸泡方法对饮水矿化材料中金属析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浸泡方法对饮水矿化材料中金属析出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浸泡温度、时间、不同pH值浸泡液和不同种类浸泡液对矿化材料进行浸泡试验,采用ICP-MS法测定浸泡液中铝、铬、砷的析出量.结果:不同浸泡温度对矿化材料中金属的析出量影响较大,特别是铝的析出;金属析出量随浸泡时间增大而增大,浸泡时间超过18 h后,金属的析出量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变化较小;纯水浸泡矿化材料析出量要比自来水和配制水大.结论:浸泡温度、时间和不同pH值浸泡液对矿化材料中铝、铬、砷的析出有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连晓文;李敏;梁志洪;郭珍珠;罗振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血清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结果: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44%、64%,特异性分别是97.0%、82.4%,两种指标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因此两者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更具较高的确诊价值.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9年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学龄儿童尿碘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方法:在5个县区监测点随机抽取15所小学的8~10岁儿童1060例进行尿样检测.结果:白银碘缺乏病高危地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MUI)为188.3 μg/L,儿童缺碘率为26.4%,适宜占64.6%,摄入过量为9.0%.结论: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部分儿童仍处于碘缺乏状态,应提高碘盐覆盖率,继续科学补碘.

    作者:尚立成;王友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71对不育症夫妇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支原体在夫妻间通过性接触的传染性、致病性以及对男性生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不育症的夫妇双方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精液分析及支原体培养.结果:双方均检出支原体24.6%,均未检出40.3%,男或女单方检出35.1%;男女双方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精液WBC异常、白带清洁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各项精液分析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在夫妻间通过性接触的传染性较低,与生殖或泌尿道感染无相关性,通常不引起精液质量的降低.

    作者:陶红;朱卫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伏马菌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伏马菌素(fumonisin,FB)是一组主要由串珠镰刀菌产生的真菌毒素,1988年Gelderblom等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物中分离出伏马菌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伏马菌素有FA1、FA2、FB1、FB2、FB3、FB4、FC1、FC2、FC3、FC4、FP1共11种,其中FB1、FB2和FB,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也是污染玉米及其制品的主要成分,而被伏马菌素污染的食品中FB1大约占70%.

    作者:权伍英;谷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探讨HBV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在酶联免疫法(enzyine immunoassay,EIA)检测的基础上,应用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HBsAg EIA阴性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的NAT检测.对N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HBV-M)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共检测了105,152例HBsAg阴性的血液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15例,阳性率0.014%.Abbott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发现,15例标本中有6例标本的HBV-M五项指标检测全部阴性,9例为HBsAg阴性但其它标志物阳性.其中10例HBV DNA阳性标本再经Roche试剂进行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核酸含量高为149 IU/ml.结论:在HBsAg ELA阴性献血者中仍有极少数的HBV感染者;核酸扩增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互补,能够缩短血液筛查中HBV检测窗口期,特别是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芳;金钊;林松峰;栾燕;刘显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辣椒油中酸价测定方法的探讨分析

    目的:本文运用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解决国家标准方法[1]测定辣椒油中的酸价时,由于辣椒油中的色素存在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问题.方法:利用添加适量中性饱和食盐水及用活性碳吸附两种方法前处理后再按照国标法测定酸价,其结果与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的自动电位滴定法相比较.结果: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法和活性碳吸附法都可以清晰观察到滴定终点;辣椒油试样量在3~4 g,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法与自动电位滴定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准确;活性碳吸附法测定低浓度酸价的油脂相对偏差较大,高浓度的与自动电位滴定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深色油脂如辣椒油中的酸价首选自动电位滴定法,如没有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基层单位,低浓度的可以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方法,中、高浓度的可以用活性碳吸附法和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方法,两种方法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结果精密度都较好,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国标法中测定辣椒油中酸价的有效补充.

    作者:李兰芳;栾玉明;潘翊;陈若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杭州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市工业企业生产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对市属494家工业企业的生产作业场所进行调查测定.结果:生产场所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类、粉尘类和物理因素,三类有害因素监测点合格率分别为95.30%、80.66%和68.76%.结论:生产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治理上要全面考虑,要抓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

    作者:陈建春;廖云华;张磊;张旭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驻京部队大米、面粉卫生质量调查

    为了解驻京部队大米及面粉的卫生安全问题,加强饮食卫生质量监督,我们于2009年4~5月对驻京部队84个食堂和招待餐厅的大米及面粉进行了调查与检测,现将调查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丽;陈谷;李文胜;银书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