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LISA方法检测CA242的不确定度评估

秦绪珍;高学慧;徐二木;赵芳;齐志宏;邱玲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测量不确定度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定量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评估ELISA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参考CNAS-GL06:2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等测量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重复检测低、中、高值3个混合标本,对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肿瘤标志物CA242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低、中、高值标本测定结果分别为3.69、14.57、89.31 U/ml,其相应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8、0.50、6.96 U/ml.随着标本浓度的上升,不确定度逐渐增大,精密度在总不确定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与此相反,标准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随标本浓度逐渐降低.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控制ELISA实验条件,尽量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曲线的稳定性,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酸奶中纳他霉素的含量

    目的: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建立酸奶中纳他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酸奶样品用乙醇超声波振荡提取,离心后,上清液待测.采用LC-MS/MS测定,色谱柱为C1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质谱多反应选择离子检测(MRM),检测离子对为m/z 666→504和m/z 666→486,其中m/z 666→504为定量离子对,外标法定量.结果:纳他霉素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不同水平的回收率为93.4%~101.7%,检出限为10 μg/kg.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李媛媛;王伟;关树文;李刚;董巧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浆BNP-CRP-血小板联合检测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血浆B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ET)水平与心功能的分级(NYHA)之间的关系,进行三者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CHF患者86例为一组,分别动态监测其血浆BNP、CRP及PLT水平,并选5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BNP、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血小板(PET)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CRP与CHF严重程度有关(P<0.01,P<0.05).结论:血浆BNP、CRP、PDW、MPV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对疗效观察和病情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彬;徐冬梅;陈丽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之间的关系

    目的:检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分子表面抗原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前Sl抗原(PreS1 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HBV DNA水平,探讨HBV DNA与LHBs、PreS1 Ag、ALT的关系,LHBs水平对HBV复制状态的判定和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LHBs和PreS1 Ag,速率法测定ALT,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抗病毒治疗0,9、12个月,LHBs阳性率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PreS1 Ag阳性率;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25;LHBs OD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结论:血清LHBs是一个操作简便的能反映体内HBV复制水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和HBV DNA同步下降,可用于判断HBV复制程度和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碎娟;孙根妹;郑明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负化学源气质联用快速测定母乳中的十溴联苯醚

    目的:本实验通过单独分离母乳中的十溴联苯醚(BDE209),建立稳定性同位素内标稀释负化学源气质联用(NCI-MS)快速测定十溴联苯醚(BDE209)的方法.方法:母乳样品冷冻干燥,经正己烷-二氯甲烷索氏提取过多层硅胶柱,净化分离,进样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0.9999,仪器检出限为4.4 Pg,方法检出限为0.08 ng.在0.5~5000 μg/L浓度范围内,其平均回收率为61.2%~11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4.9%~8.6%.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较低的检出限,较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分析测定的要求,可用于母乳样品的检测.

    作者:张玉黔;代澎;胡海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致多种感染,轻者为自愈性胃肠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伤寒,全球每年约有1600万感染病例,其中60万例死亡[1].

    作者:吴静怡;董路宁;任立松;王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如何提高炭疽杆菌检出率

    今年临夏州发生了两起皮肤炭疽疫情,疫点分别在东乡县和临夏县.但检出率差别很大,东乡县没有检出炭疽菌,而在临夏县连续检出3例,在炭疽菌检测过程中,得到了不少体会,下面在如何提高炭疽杆菌的检出率的问题上总结一下:

    作者:刘彩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52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7~2008年间52株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经VITKE-AMS-6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PI卡鉴定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结果:52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32株,占61.5%,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仅为21.2%和5.8%,而对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则达50.0%.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均达92.3%,氯霉素的耐药率为15.4%,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呈现高敏感性,敏感率分别达100%和98.1%.并且青霉素耐药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比青霉素敏感株明显.结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高,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以及氯霉素比较敏感,对青霉素耐药率比较严重,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普遍耐药.

    作者:徐丽慧;王贤军;王敏敏;董晓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4~2008年度许昌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监测结果,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及时改进,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对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采用随机抽样进行检测.结果:5年共检测各类样品3077份,合格2978份,检测合格率为96.8%;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合格率高为100.0%,其次是使用中消毒液为99.3%;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依次为85.5%、91.6%、94.4%.结论: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欠佳,应是今后整改的重点.在医院消毒效果质量方面需要加强监督管理、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

    作者:张冬民;贾桂华;丁勇莉;毛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2009年7月16日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黄姑街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35人就餐,15人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证实本次食物中毒由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所引起.

    作者:包伟华;兰中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

    目的:通过实验验证并建立一种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准确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的方法,同时能够消除HBV rcDNA非特异性扩增的干扰.方法:用两步法提取20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total HBV DNA,分别用荧光PCR试剂盒定量检测HBV DNA和cccDNA.然后通过质粒保护型的DNA酶对提取的DNA模板进行消化处理,使rcDNA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后,再分别进行HBV DNA和cccDNA的定量检测.结果:未经过酶消化处理直接定量cccDNA时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扩增.这种非特异性扩增在HBV DNA含量>106 copies/ml时比较明显,消化前后cccDNA定量值的对数平均相差1.94.经过酶消化后的定量cccDNA值基本消除了rcDNA非特异性扩增的干扰.结论:通过质粒保护型的DNA酶降解rcDNA后再进行cccDNA检测是一个方便可行的解决cccDNA准确定量问题的方法,非特异性干扰几乎可以完全消除.血清cccDNA与HBeAg及HBV-DNA有关,提示它可能也是HBV复制的血清标志.乙肝患者血清中cccDNA的含量与total HBV DNA含量成正相关.

    作者:江明凤;江培学;陈伟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比对分析和偏倚评估

    目的:通过对Sysmex SF-3000和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两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和差异大小.方法:按照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要求,以SF-3000为比较方法,XE-2100为实验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水平患者当日血清共40例的自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算两法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中能力验证对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要求的可接受范围的1/2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倚,评估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结果:Sysmex SF-3000和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具较好的一致性,预期偏倚可接受.结论:当使用两个以上检测系统检测同一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判断其临床可接受性能,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本实验室两台血细胞分析仪间测定结果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黄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明月镇2002~2006年幼儿园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安图县明月镇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有目的的进行管理及改善.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及<消毒管理办法>对幼儿园内餐具、用具进行采样、检验、评价.结果:2002~2006年间安图县明月镇幼儿园的消毒平均合格率为65.54%,公办幼儿园比个体的卫生条件要好.结论:应加大力度增加幼儿园的卫生设施,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确保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董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麻痹性贝类毒素细胞检测法的建立

    目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N-2a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并确定可能的检测限值.方法:使用不同浓度毒素标准品结合藜芦定和乌本苷共同作用对数生长期的N-2a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确立细胞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及比较各毒素作用大小,并同步利用小鼠生物法进行验证,通过精确记录小鼠死亡时间,比较各毒素的毒作用大小.结果:麻痹性贝类毒素能明显降低藜芦定和乌本苷的细胞毒性,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通过比较得出毒素各成分毒性大小为:neoSTX>STX>dcSTX>GTX1,4>GTX2,3>dcGTX2,3;小鼠生物法的毒作用平均死亡时间为:neoSTX组(6.5 min),GTX1,4组(8.0 min),STX组(9.0 min),dcSTX组(15 min);GTX2,3组和deGTX2,3组未见动物死亡.结论:细胞检测与小鼠生物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所建立的细胞检测法可行,且细胞毒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低检出限值可达到10-9 mol/L剂量水平,其中浓度在10-6~10-8 mol/L间具有较好的线性.

    作者:黄海燕;付英斌;赵昆山;袁建辉;周丽;刘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凝结芽孢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凝结芽孢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凝结芽孢杆菌寡聚-1,6-葡萄糖苷酶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进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PCR得到了较好的特异性扩增,其它干扰菌都无扩增,灵敏度达5×103 cfu/ml.结论:该方法能够实现凝结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作者:刘云国;刘帅帅;周福通;杨大伟;王建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63例ACS患者人院时血清PAPP-A水平,观察3月时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清PAPP-A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清PAPP-A水平危险分层的佳截断点取15.3 mU/L,其敏感性73.68.0%,特异性59.0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42.42%,而无事件者为57.58%;低危组中分别为16.67%和83.33%.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5).结论:血清PAPP-A水平可能是ACS患者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筛选ACS患者中高危患者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作者:李德柒;周乐;唐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维生素E有效改善实验性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形态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实验性慢性胰腺炎的生化和病理形态影响.方法:SD大鼠共分6组,即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各种对照组(乙醇对照组,含10%乙醇PBS胰管内注射;NS对照组,等体积Ns胰管内注射;假手术组,假手术,胰管内没有注射;正常对照组,没有手术的正常大鼠);维生素E组每日400 mg/kg体重灌胃,其余各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浆维生素E和过氧化脂质水平、HE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血浆维生素E浓度在维生素E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各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各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过氧化脂质在维生素E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各对照组(P<0.05),而各对照组又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坏死、局灶萎缩、小叶内和小叶间广泛纤维化、伴炎症细胞浸润,符合人类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大鼠胰腺纤维化、腺泡萎缩和炎症细胞浸润在维生素E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维生素E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胰腺炎大鼠的病理形态,缓解胰腺纤维化程度,提高血维生素E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

    作者:宋燕华;夏勇;傅剑云;董向毅;杜勤;陆新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2009年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学龄儿童尿碘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方法:在5个县区监测点随机抽取15所小学的8~10岁儿童1060例进行尿样检测.结果:白银碘缺乏病高危地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MUI)为188.3 μg/L,儿童缺碘率为26.4%,适宜占64.6%,摄入过量为9.0%.结论:白银市碘缺乏病高危地区部分儿童仍处于碘缺乏状态,应提高碘盐覆盖率,继续科学补碘.

    作者:尚立成;王友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环境胁迫因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其中一些特殊的血清型(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

    作者:罗中捷;周卓晟;郝春慧;刘红艳;黄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探讨HBV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在酶联免疫法(enzyine immunoassay,EIA)检测的基础上,应用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HBsAg EIA阴性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的NAT检测.对N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HBV-M)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共检测了105,152例HBsAg阴性的血液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15例,阳性率0.014%.Abbott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发现,15例标本中有6例标本的HBV-M五项指标检测全部阴性,9例为HBsAg阴性但其它标志物阳性.其中10例HBV DNA阳性标本再经Roche试剂进行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核酸含量高为149 IU/ml.结论:在HBsAg ELA阴性献血者中仍有极少数的HBV感染者;核酸扩增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互补,能够缩短血液筛查中HBV检测窗口期,特别是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芳;金钊;林松峰;栾燕;刘显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应用纸片法检测食品霉菌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方法:采用霉菌快速检测纸片法和国家标准霉菌检测方法对367份食品检样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建立的霉菌快速检测纸片法能在3 d内完成检测,与国家标准方法检出率的总符合率为96.73%;合格率的总符合率为96.46%,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霉菌快速检测纸片检验能准确、快速反映食品中霉菌的实际污染数量.

    作者:刘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