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合成色素

刁晓霞

关键词:乳制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合成色素
摘要:目的:建立乳制品中合成色素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使用冰乙酸作沉淀剂,溶液过盛有聚酰胺粉的G3垂融漏斗抽滤,吸附合成色素,后用乙醇-氨水解吸色素,收集全部解吸液,经蒸发、定容、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各合成色素含量在5.0~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6%~6.1%;加标回收率为96.7%~105.3%.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好、简便快速,便于推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分析

    目的:对某企业食堂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参照GB/T4789-2003、<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方法对病人肛拭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13份标本中12份检出布利丹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布利丹沙门菌感染引起.

    作者:李岳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双流县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情况调查

    目的:全面了解双流县面制食品中铝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双流县面制食品中铝按改进的铬天青S比色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再依据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面制食品中铝≤100 mg/kg进行判定.结果:抽检的32份面制食品样铝的合格率为68.8%,其中油条的合格率仅为25.0%,白馒头为63.6%,且油条的高检出含量达到991.7 mg/kg,超出标准近10倍.结论:本县面制食品中铝含量超标情况严重,为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

    作者:杨红兵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沙门菌(Salmonella)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致多种感染,轻者为自愈性胃肠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伤寒,全球每年约有1600万感染病例,其中60万例死亡[1].

    作者:吴静怡;董路宁;任立松;王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直接萃取食用植物油中总砷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萃取方法对食用植物油进行前处理来测定砷.方法:分别以无毒级石油醚、盐酸作为溶剂和萃取剂,将油中砷萃取,以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优化出佳萃取条件,回收率(92%~100%)、精密度均能满足工作需要.结论:该萃取方法简单、环保、节能、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砷的前处理.

    作者:郭会芝;侯梦滢;吴艳丽;徐静清;李彦俐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武汉市2009年度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武汉市市售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情况.方法:分别在上半年的6月份和下半年的10月份各采样75件,依据GB/T 20361-2006,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孔雀石绿.结果:上半年的孔雀石绿检出率为8.0%,下半年的孔雀石绿没有检出.结论:孔雀石绿的残留情况可能与季节有关.

    作者:肖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嵊泗列岛县5814份市售食品卫生抽检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追踪观察嵊泗县市售食品卫生质量,了解生产加工食品与销售食品的质量差异.方法:运用统计学χ2显著性检验方法[1],对嵊泗县2004~2008年间17类食品卫生质量的随机抽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食品样品17类5814件,检验合格5127件,抽样总合格率为88.18%;其中销售食品17类2888件,合格率为91.90%;生产加工食品12类2926件,合格率为84.52%.12类销售类食品质量显著高于同类生产加工类食品(χ2=42.92,P<0.01);其中销售类的冷冻饮品、饮料和糕点质量高于生产加工类(χ2=11.98,59.46,9.06;P<0.01);生产加工类水产品质量显著高于销售类水产品质量(χ2=28.17,P<0.001).结论: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卫生执法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深度.

    作者:倪惠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健康监护调查分析

    目的:为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更加规范的运行,掌握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状况,建立本地区的检验人员健康监护档案.方法:对宿迁市14家实验室50名检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宿迁市艾滋病实验室检测人员每年进行健康监护的42人,没有的8人.经市筛查中心实验室检测,其中HIV抗体检测阴性50人,阳性0人.HBsAg阴性50人,阳性0人.HCV抗体阴性50人,阳性0人.结论:宿迁市艾滋病实验室检验人员健康监护资料不全,各实验室检验人员本底血清检测项目不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健康监护意识.

    作者:朱伟光;陈尚林;葛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LC-ESI-MS测定人血浆中的姜黄素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姜黄素的LC-ESI-MS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1×100 mm,3.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70:3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检测,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离子为m/z 367(姜黄素),m/z 479(内标芍药苷).结果:人血浆中姜黄素浓度在8~2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限为8 ng/ml.姜黄素的萃取回收率为81.6%~90.6%,日内及日间RSD都低于1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姜黄素的临床血药浓度分析.

    作者:林观样;王贤亲;胡卢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维生素E有效改善实验性慢性胰腺炎的病理形态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实验性慢性胰腺炎的生化和病理形态影响.方法:SD大鼠共分6组,即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各种对照组(乙醇对照组,含10%乙醇PBS胰管内注射;NS对照组,等体积Ns胰管内注射;假手术组,假手术,胰管内没有注射;正常对照组,没有手术的正常大鼠);维生素E组每日400 mg/kg体重灌胃,其余各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处死大鼠后检测血浆维生素E和过氧化脂质水平、HE和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结果:血浆维生素E浓度在维生素E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各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各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过氧化脂质在维生素E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各对照组(P<0.05),而各对照组又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坏死、局灶萎缩、小叶内和小叶间广泛纤维化、伴炎症细胞浸润,符合人类慢性胰腺炎的病理特征.大鼠胰腺纤维化、腺泡萎缩和炎症细胞浸润在维生素E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维生素E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胰腺炎大鼠的病理形态,缓解胰腺纤维化程度,提高血维生素E水平,降低过氧化脂质.

    作者:宋燕华;夏勇;傅剑云;董向毅;杜勤;陆新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监测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牡蛎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可能数(MPN)法检测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32.50%(13/40),平均菌浓度为75.06 MPN/g,低于低检出限3 MPN/g的牡蛎样品占67.50%(27/40).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夏秋季节.

    作者:李秀桂;蒋震羚;黄彦;王红;吕素玲;程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流行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细菌流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WHO推荐的WHONET5.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SICU中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7%: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35.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以及凝围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要分离菌;念珠菌占3.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3%和48.1%.葡萄球菌MRSA、MRCNS检出率为75.0%和68.9%.E试验表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的MIC50较高,且出现2株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菌株对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及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菌素耐药率均<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是85.3%和76.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为87.1%、头孢他啶75.1%、阿米卡星71.7%、头孢哌酮/舒巴坦64.5%;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肠球菌中检出2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结论:SICU中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的耐药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流行值得关注.需加强SICU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冯羡菊;张燕;曾利;徐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5~2 m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在0.1~0.5 mg/kg的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0%~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9.2%,检出限(LOD)为0.02 mg/kg,测定低限(LOQ)为0.05 mg/kg.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耐用,适合番茄酱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李锋格;姚伟琴;朱慧萍;李欣;李炎;胡建民;沈梦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抗角质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静脉血清5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质蛋白抗体,用免疫浊度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结果: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AKA、RF的阳性率分别为44%、64%,特异性分别是97.0%、82.4%,两种指标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角质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高的敏感性,二者联合检测弥补了单一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不足,因此两者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更具较高的确诊价值.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凝结芽孢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特异、灵敏的凝结芽孢杆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凝结芽孢杆菌寡聚-1,6-葡萄糖苷酶基因设计一对PCR引物,进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PCR得到了较好的特异性扩增,其它干扰菌都无扩增,灵敏度达5×103 cfu/ml.结论:该方法能够实现凝结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

    作者:刘云国;刘帅帅;周福通;杨大伟;王建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之间的关系

    目的:检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分子表面抗原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前Sl抗原(PreS1 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HBV DNA水平,探讨HBV DNA与LHBs、PreS1 Ag、ALT的关系,LHBs水平对HBV复制状态的判定和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6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期采集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LHBs和PreS1 Ag,速率法测定ALT,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抗病毒治疗0,9、12个月,LHBs阳性率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PreS1 Ag阳性率;LHBs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825;LHBs OD值和HBV DNA拷贝数随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同步下降.结论:血清LHBs是一个操作简便的能反映体内HBV复制水平,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和HBV DNA同步下降,可用于判断HBV复制程度和用于指导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指标.

    作者:赵碎娟;孙根妹;郑明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从哨点流感样病例监测咽拭子中检出甲型H1N1病毒核酸

    目的: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以发现不同型别的流感患者,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哨点医院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先采用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A、B及季节性H1、H3,A未分型的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病毒核酸.结果:从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14份咽拭子标本中的5份A未分型的标本中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出甲型H1N1病毒核酸特异性扩增曲线.结论:检出甲型H1N1病毒核酸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加大监测检测力度,防止疫情扩散.

    作者:张清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指甲中的砷

    砷中毒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该病影响因素复杂、毒作用机制不明、无早期敏感特异的诊断和监测指标以及理想的治疗药物等,使其危害难以得到彻底控制.

    作者:陈兴利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猪苓复合多糖含量测定的条件实验

    目的:建立猪苓复合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复合多糖中多糖的含量,并对其佳反应条件进行了实验.结果:该方法显示葡萄糖在0.0080~0.064 g/L范围内,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98.01%,相对标准偏差(RSD)值为2.1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猪苓复合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乔丽华;贾小燕;刘萍;阎素青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云南境外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目的: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粒子重要表面抗原之一,其抗原性差异决定病毒神经氨酸酶亚型(N1-N9)的划分.NA介导病毒对敏感细胞的侵染及协助子代病毒粒子的成熟和释放,与病毒的宿主嗜性及毒力有关.方法:对2003~2009年期间采集自云南境外家禽的H5N1亚型阳性样品中病毒NA基因进行测序,并与国内外已知代表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认识云南境外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分子结构特征.结果:21份代表性病毒样品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4.3%~99.3%、93.1%~99.3%.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可划分为6个不同进化(亚)分支(1、7、9、2.4、2.3.2、2.3.4).其中进化亚分支2.3.4毒株已成为当前云南境外流行的优势毒株;所有云南境外毒株NA蛋白的49-68位氨基酸均存在缺失.结论:糖基化位点存在特有变异;云南境外毒株对Oseltamivir(达菲)类抗病毒药物可能无耐药性.

    作者:董波;张文东;宋建领;赵焕云;叶丛华;田建国;吕粤;岳亮;邱薇;冯子良;张思东;苑述友;范泉水;张应国;张富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核酸载量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HBV-LP、HBV-M和HBVDN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0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3);在131份HBeAg阳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95.42%和93.8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76份HBeAg阴性血清中,HBV DNA与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46.02%和56.2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其灵敏度高于HBeAg,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李小永;温怀凯;陶洪群;张信良;余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